
刘星吾,中共党员,硕士学位,高级职业经理人,青岛市人大代表。从上世纪80年代初担任多种行业领导工作。2000年起任青岛开源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青岛后海热电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为中国改革理事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青岛供热协会副理事长、青岛土木建筑学会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青岛开源集团创立于1984年,是按市场化运作的公益性企业,它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之路,逐渐形成“以热电事业为发展主线、资本高效运营、资源优化配置的投资管理中心”的发展定位。
开源集团多年来遵循“在发展中追求价值最大化,在创新中迎接环境新挑战”的企业精神,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和“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全面发展”的经营方针。现供热面积860万平方米,拥有两栋各2万平方米的大型写字楼、16家子公司,总资产13亿元。
开源集团在主业发展中始终坚持“改善环境,服务经济,造福人民”的宗旨。集团东部热力公司是集团核心企业之一,目前承担着城市东部市区市级机关办公大楼、涉外宾馆、购物中心及周边地区约580万平方米的供热任务。
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保护青岛的大气环境,开源集团还在后海配套建设了年产50万吨的水煤浆制备公司,并对集团所属热电公司及供热公司进行脱硫环保综合改造,已获得国家发改委2004年第一批国债贴息支持。
开源集团利用自己建设的1#、2#综合楼,启动楼宇经济,年纯收入1000多万元,从而彻底改变了集团公司单一依赖供热的经营理念,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近几年来,集团总裁刘星吾荣获第三届中国改革“十大最具影响力新锐人物”奖、第四届中国企业创新十大杰出人物、中国诚信企业家、第五届中国改革百名优秀人物、亚洲管理创新百名优秀人物、成功华人企业家等荣誉。在供热资质年检中连续3次获得全市第一名。在全市同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1&ISO14001国际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最近,开源集团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政策,决定上马集中供冷、海水淡化、垃圾发电与灰渣利用四大价值成长型项目。
集中供冷:开源集团将通过能源品位的梯级利用,在青岛率先推出集中供冷项目,计划对东部及后海重点用户进行试点。项目成功运行后不但可以削减青岛市的夏季用电峰值、美化城市环境,同时还可以提高开源集团主要设备运转率,为集团创造良好价值。
海水淡化:在开源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后海热电厂的热电资源及区位优势,通过上马海水淡化设备制取淡水,该项目投产后,开源集团将改变自身在水资源链条上的位置,由水资源的消费者转变为水资源的供应者。
垃圾发电:经过4年多积极筹备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望在2006年投入实质性运作层面。这一项目原计划列入后海热电工程二期扩建当中,全部资金自筹,总投资1.82亿元。2005年,随着青岛铁路第二客运站落户李沧区,为了周边环境的整体和谐,开源集团决定将这一项目调整到河套热电厂建设,这个项目的投产将真正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为岛城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灰渣利用:立足自身的产业链条,以集团热电生产产生的灰渣为资源,生产高品质的环保型建材,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和保护有限土地资源的目的。
这些项目所串联起来的是企业环环相扣的价值链条,它们通过循环经济实现集团发展的减量化、再利用与资源化,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企业,并通过项目选择进一步打造和延伸开源价值链条,强化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探索一条城市公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随着这些项目的逐步实施,将使开源集团不断做大、做强,更具活力。
开源集团决心用10年时间,全力打造出一个多元化、无区域大型企业集团,并把“雄鹰”作为开源集团的战略象征。这个价值链成长的策略是:以热电为基础,通过价值链条的前后延伸,降低运营成本,为热电事业提供市场发展空间。并通过置业、橡胶、化工、建材等实业的发展为集团创造新的价值。展望未来,它一定会像翱翔的雄鹰搏击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