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技专利>> 专利技术与产品>> 正文

技术创新开启中国计算机航母

企业报道  2015-02-05 14:48:14 阅读:

  1992年,“863”计划投入200万元研制曙光一号,1995年以曙光一号2000万元知识产权为基础成立的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在10年后的今天,已成为国内影响最大的服务器公司。虽然从资产和管理规模上讲,曙光公司还不到国外大公司的百分之一,但曙光高性能服务器已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对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发射神舟飞船的基地到东方石油公司设在国内外包括非洲、中东和南美洲的勘探计算机房,从中国最大的超级计算中心(上海超算中心)到许多大学的网络中心,从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信息安全部门到全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都能看到曙光高性能服务器的身影。

  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曙光10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技术方向决策,有些甚至是技术转折。

  曙光公司赖以注册成立的曙光一号本身就是正确技术决策的结果,如果继续沿着“863”计划原定的智能计算机方向走,走日本五代机的路,就不可能诞生曙光公司。

  曙光公司一直清醒地认为,在信息技术领域,并不是遍地黄金、随便做什么“自主创新”都能赚钱。相反,在强手如林的形势下,中国企业可能超越对手的技术并不多。成功的自主创新必须基于正确的技术决策。也就是说,在信息领域,选择做什么甚至比知道怎么做还重要,正确的选择技术方向是成功的一半。

  据介绍,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机完成时,全世界TOP500的超级计算机中90%都是向量机和大规模并行机,机群系统在市场上还不成气候。当时智能中心根据计算机标准化和摩尔定律发展趋势,大胆地进行技术方向转向,大力发展机群技术特别是还未形成工业标准的机群操作系统。

  同时,曙光公司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将研发重点从追求单项性能指标转向可扩展性、易用性、可管理性和高可用性,即SUMA特色,并将“It's SUMA”注册成曙光服务器的商标。以提高服务器的可维护性为主要目标的监控系统已成为曙光各档服务器的重要特色,并被众多企业仿效,现已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曙光1700、曙光4000L等天潮系列产品能被石油等部门广泛采用也得益于发展机群技术这一重大技术决策。

  曙光3000推出以后,机群系统已成为市场上高性能计算机的主流产品,如何在技术上更上一层楼,突破传统机群系统这一“天花板”,成为曙光公司和智能中心面临的重大技术难关。在曙光4000A的研制中,曙光公司和智能中心率先研制了几种网格零件,使曙光4000A真正成为面向网格的服务器,同时提出融合机群与大规模并行机技术的大规模机群系统(MCC)新方向,使MCC像大规模并行机(MPP)一样高效,又像机群系统一样廉价。这一决策使曙光服务器又迈上新的台阶。

  另外,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曙光公司及时提出了“整合计算、细分应用”的“瘦身计划”,变通用服务器为适合行业应用的服务器。与AMD结成战略联盟,率先在国内推广64位服务器也是曙光公司做出的重要技术决策。2003年,64位服务器还很少有人采用,率先推出64位服务器,考验了曙光人对技术与市场的判断力,同时也得到了先行者的收获。

  从集成创新到核心技术创新

  相关专家表示,曙光的自主创新走的是一条“有所为有所不为”、从集成创新到核心技术创新的务实道路。

  曙光创业初期,一方面自己的力量弱;另一方面曙光品牌尚未得到用户认可,如果一台服务器从芯片、主板、互联网络到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都自己做,用户很难接受。曙光公司从集成创新做起,先走增值OEM的起步之路,节点部件和操作系统采用市场主流产品,自己主要做把若干节点集成起来的机群操作系统以及提高整机可用性(可靠性与可维护性)的增值部件。这一务实的技术路线得到用户认可。几年以后,曙光公司开始自己设计开发主板,采取开放源码的Linux操作系统。曙光公司率先在市场上推出2U4CPU的64位主板,最近又推出8CPU16路并行的节点机,在服务器主板技术方面已走在国际前列。

  从2006年开始曙光公司将采用龙芯2ECPU做低档服务器。“十一五”期间,中科院计算所将推出多核多线程的高性能CPU,不仅可用于研制百万亿次甚至千万亿次的曙光5000和曙光6000,而且可研制低成本的高性能服务器,促使高性能计算机大众化。从集成创新到越来越深入的核心技术创新,曙光公司一步一个脚印在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

  高举低成本的旗帜

  创新的精髓在于不亦步亦趋地跟着别人走老路。近十几年来,外国公司主要致力于不断提高CPU芯片与服务器的性能。但仔细分析目前各单位使用的计算机就会发现,PC机和服务器的利用率都很低。对于我们这种人口众多而资金有限的发展中国家,一定要走低成本信息化的新路,建设节约型的国家。

  智能中心与曙光公司正在低成本服务器方面进行大胆开创性的原始创新。据了解,未来两三年内,曙光公司争取推出1—2万元一台的千亿次加速附件,使大学生和一般科研人员的桌面都有千亿次计算能力。超级计算机的成本也要降到每万亿次几十万元的水平。现有的机群系统将做在一块主板上甚至芯片内部,形成板上机群系统甚至片内机群系统。光互联也要做到板上甚至片内。在以后的日子里,曙光服务器的创新将越来越自主、越来越与众不同。

  我国长期存在的科研与经济脱离的“两张皮”机制是制约自主创新的桎梏。智能中心和曙光公司为解决“两张皮”问题做了10年的探索,不断调整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关系。前5年智能中心曾作为曙光公司的研究开发部进入公司,后5年,智能中心又回到计算所,但仍和曙光公司保持密切联系。智能中心作为国立科研机构既不能下沉到做与企业一样的事,又不能脱离企业,闭门造车,必须准确定位,真正起到引领作用,做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

更多专题
展启环保让企业更具魅力

近年来,百事公司备受关注。在被评为“最具中国心的跨国公司”之后,因关爱环境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百事公...

品牌活力来源之探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在影像信息记录产业中,数码相机呈现一片繁荣,传统胶卷相机却举步维艰,已逐渐丧失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