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技专利>> 国际市场>> 正文

遏制外资的恶意并购

企业报道  2015-02-04 14:13:25 阅读:

  一轮新的外资并购浪潮将在中国上演。前不久,世界机械工业巨头、世界500强排名第77位的卡特彼勒公司强势介入中国机械工业行业,国内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均被列入收购名单。

  值得关注和警惕的是,外资的并购可能会对中国产业带来不利影响。在江苏无锡威孚有限公司被德国博世公司收购之后,我国的油嘴、油泵行业几乎全部被跨国公司并购、控股,多年苦心经营的技术中心也被撤销、合并。

  引人注意的是,此轮外资并购不同于以往的合资或新建企业的形式,其突出特点是采用股权合并的形式强势介入,并要求绝对控股,拥有并限制中国品牌,拒绝不良资产。其并购目标旨在全面确立在中国相关行业的垄断地位,并使中国企业成为其全球市场的制造业基地。

  一个显见的逻辑是,随着中国加入WTO保护期的终结,外资进入中国的限制得以逐渐解除。而面对已经被广大本土企业瓜分的市场,通过并购的方式分享市场利益就成为外资巨头的最佳选择。

  除了外资自身的利益驱动之外,片面强调GDP、引资额等经济数据的地方政府也对外资并购表现出支持的态度,上海甚至已经列出了鼓励外资并购七大领域,并为外资并购提供全方位服务。

  一种可以理解的理由是,跨国企业并购地方国有、民营企业的确可以为地方政府解决招商引资的难题,同时也对地方国有企业改制、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局部利益的实现并不意味着整体利益的保证。尽管外资并购有利于地方政府目标的实现,但外资所追求的垄断化和独资化却必然对民族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损害,尤其是那种在资本、技术和品牌层面全面压制中国企业的掠夺式并购,危害更大。

  值得借鉴的教训是,曾经盲目向外资开放所有领域的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之后,即发生了产业空心化、本国货币贬值等一系列经济问题。没有民族经济充分发展的繁荣不是真正的繁荣,因为那无非是外资的果实生长在我们的田地里而已。

  事实上,对于外资并购,世界各国都在重要的工业和金融领域进行限制,甚至通过法律对其不当行为进行约束。即使是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美国,对重点行业的并购和垄断也实行了严格的审查和限制,为保护本国的产业而建立有关限制性措施。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就制定了《反托拉斯法》,还设立了外国投资委员会,对重要行业的跨国并购进行评估和审查,中海油并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海尔并购美泰公司都是因美国政府的干预而失败的。前不久,美国国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对外资并购行为是否威胁国家安全的评估,并为此立法。

  尽管中国曾经在2003年出台了《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首次对并购导致过度集中的审查问题作出了规定,并提出防止外资并购造成市场过度集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将审查制变为了备案制,从未出现过运用法律禁止合并的案例。

  而在现实的操作中,对于外资并购不但没有限制,地方政府甚至还在强化鼓励措施。对此,一种建议应该引起高层的重视——为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计,必须通过相应的立法将外资的并购限制在合理的区域内。

更多专题
展启环保让企业更具魅力

近年来,百事公司备受关注。在被评为“最具中国心的跨国公司”之后,因关爱环境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百事公...

品牌活力来源之探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在影像信息记录产业中,数码相机呈现一片繁荣,传统胶卷相机却举步维艰,已逐渐丧失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