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的历史,也就是现代金融的历史。确切地说,这家有150年历史的银行是当今美国富有代表性的大型企业之父:通用电气GE、通用汽车GM、杜邦Dupont及 AT&T都是靠着J.P.摩根的资金创办并长大。其间,它还数次扮演中央银行的角色:拯救金本位,三次解救纽约股市,并仲裁多起金融争端……而如今,现任摩根大通集团(J.P.Morgan Chase)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的杰米·戴蒙(Jamie Dimon),已经成为老一代摩根财团一分为三后最正统的继承者。
并购起家
并购的狂热是深藏在美国银行业的血液中的,而戴蒙骨子里对并购游戏的热衷就更别提了,尤其是他本身就是靠并购起家。
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杰米·戴蒙在美国运通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1985年,他与同在运通公司的桑迪·威尔(Sanford Weill,现任花旗集团董事会主席)在曼哈顿租了间办公室,开始踏上自己的创业之路。1986年,他们买下一家小型消费信贷公司Commercial Credit Company,戴蒙先后任公司财务总监、执行副总裁、总裁。此后,二人不断购买价值被低估的公司,从Primerica Corporation到Travelers Group(旅行者集团),再到Smith Barney股票代理公司(所罗门美邦的前身)。在一连串并购和整合的基础上,这两位年龄相差逾20岁、情如父子的商业搭档终于在华尔街建立起一个崭新的金融帝国。
对于美国银行业来说,华尔街金融史上最典型和最精彩的并购案莫过于1998年二人导演的旅行者集团与花旗银行合并案,并由此建立起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花旗集团。这一合并当时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大一桩非法合并案”,这项700亿美元的并购案使得长期以来禁止金融混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成为一张废纸,也正是这一法案瓦解了庞大的摩根金融帝国。
并购荣身
20余年的职业并购经历,使戴蒙的身价在一次次并购交易中逐步高涨,并成为华尔街上的传奇人物。
由于种种原因,戴蒙和威尔在花旗集团中出现分歧,合作不到一年戴蒙便黯然离职,意欲在新的领地独自大展身手。这使得当时在全美排名第六、正处困境(亏损5.11亿美元)的中西部银行——“美一银行(Bank One)”成为他新的目标。自2000年3月加入美一银行后,戴蒙担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4年中,戴蒙引领公司发生了巨大变化,到2003年,美一银行盈利达创记录的35亿美元。正由于在美一银行创造的奇迹,使得华尔街对脱离了威尔“光环”的戴蒙另眼相看,并使之成为银行业的领袖人物之一。
美一银行的成功使戴蒙又“蠢蠢欲动”,因为他不甘心自己落后于昔日老对手威尔的花旗银行,“从离开花旗之日起,戴蒙的野心就是有朝一日荣归纽约”,一个花旗集团的董事这样认为。加之,美一银行虽曾贵为全美第四大银行控股公司,但过去两年间,随着众多对手通过并购强壮自己,美一在银行规模的排名上降至第六位,戴蒙要想真正在华尔街立足必须通过并购来“荣身”。
于是,戴蒙的“大动作”在2004年初拉开序幕:总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摩根大通银行(J.P. Morgan Chase)宣布,它将与芝加哥的美一银行达成一笔收购价格为580亿美元的“平等合并”。作为银行业历史上的第二大交易,合并后的新银行总资产将达到1.1万亿美元,规模仅次于美国银行业巨头花旗集团(Citigroup)。摩根大通与美一银行正式合并后,戴蒙将荣任摩根大通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并购而不断成长的戴蒙,对银行并购的看法或许深入骨髓——“无论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最重要的是要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强大活力的公司。一旦有了强大的活力,你自己就有了选择余地,可以选择买别人,也可以选择卖掉自己。要是没有这种基本活力,你就没有选择,一切也就无从谈起。”
近年来,百事公司备受关注。在被评为“最具中国心的跨国公司”之后,因关爱环境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百事公...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在影像信息记录产业中,数码相机呈现一片繁荣,传统胶卷相机却举步维艰,已逐渐丧失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