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首云铁矿之再崛起

企业报道  2015-02-03 15:40:33 阅读:
核心提示:北京首云铁矿是一家有着50年发展历史的国有中型冶金矿山企业,多年前企业曾经一度陷入困境。但是北京首云铁矿不仅没有破产倒闭

  编者按:回顾2007年,这是我国钢铁工业最为复杂多变的一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频出、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和国际铁矿石供应垄断加剧给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前景布下更多的迷局。国家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钢铁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强。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钢铁产业升级,缓解环境资源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北京首云铁矿就是一个典型的结构及资源整合成功的企业,他们不仅把一个遁入僵局的企业再次搞活了,而且还从改造矿山的生态环境做起,建设了集观光旅游、科教于一体的矿山公园和北京铁矿博物馆。追本溯源,这都得益于首云有一位睿智的改革家,他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中国诚信企业家、北京首云铁矿矿长李景顺。

  北京首云铁矿是一家有着50年发展历史的国有中型冶金矿山企业,多年前企业曾经一度陷入困境。但是北京首云铁矿不仅没有破产倒闭,反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不仅产量、产值连年递增,而且还在当地首先提出了建设生态型矿山的理念,彻底改变了长久以来矿山企业在人们心目中固有的脏、乱、差的形象,把矿山打造成了花园。如果不是亲眼目睹,简直不敢相信这里是一座矿山。这一切得益于首云有一位令全体员工敬佩又为之骄傲的杰出的带头人———矿长李景顺。

  当笔者一行见到李景顺矿长时,他敏捷的思维、精辟的语言、对企业未来的精细规划无一不展示出一个志存高远、勇于开拓创新的企业家应有的风范。同时让人深切感受到企业今天的成绩凝聚了他太多的心血和汗水,也让人感受到他对企业的感情有多深。而让笔者印象最深的是,这位年过50岁的矿长发自内心的感叹,他说:“把这个连年亏损、负担沉重的企业重新搞活,是付出了很多代价的。为了使企业走出困境,顶着压力实施了主辅分离、辅业转制,当时,矿领导班子没少挨骂。但是,企业面临的是生死抉择,我们没有退路,不改革就只有破产,在统一了矿领导班子、中层管理人员、生产业务骨干和大多数职工的思想后,我们义无返顾地走上了谋生存、求发展的改革之路。锐意改革,抢抓机遇,最终使企业走出了困境,并且迎来了又一个发展高峰期。不经风雨,难见彩虹。这段改革图强的经历,教会我很多东西,但是我惟一不曾改变的就是诚实守信,无论对谁,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个信念始终如一。”

  勇挑重担蓄意改革

  做事先做人,要讲诚信,要有责任感。作为一个人,在家要尽做亲人的责任;作为企业的领导,在企业里要对员工负责;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对这个社会负责。不讲诚信和不负责任的人是做不好任何事情的。———李景顺

  李景顺自1995年担任矿长以来,面对的是体制陈旧、产品单一、机构臃肿、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要脱困,必须打破旧的观念、旧的体制和运行模式,要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进行再造。从2001年起他先从转变内部经营机制入手,逐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市场运营机制,先后经历了“一个主体,三个中心”、“一个主体,两个中心,两个实体”、“一个主体,五个由主体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最终实现了主辅分离、辅业转制,使企业走出了困境,成功地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5年的改革,使企业积累了内力,经受住了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企业效益逐年提高,三年迈出了三大步,以每年33.3%的减亏速度发展,在2003年提前两年实现扭亏为盈。自此以后,北京首云铁矿生产能力高速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企业连续3年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守信企业”,2004年被评为先进管理企业,企业“主辅分离、辅业转制”的体制改革方案获得了北京市第十二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

  科学管理抢抓机遇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懂得长远的战略,如果只顾眼前这点利益,你将永远都站立不起来。科学地管理企业,适时地抓住机遇,让首云发展兴盛起来,这是我的一份责任。———李景顺2003年9月,首云铁矿划归到密云冶金矿山公司,也就是在这一年,全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原料价格一路上涨。李景顺敏锐地洞悉了这个市场走势,他明白一旦抓住了这个机遇,就能让首云人获得一个重新翻身的机遇。为此,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李景顺果断地制定了一套技改计划,先后投资累计达1.5亿元,改造工艺技术、更新设备,提高产能,并完成采矿运输设备的更新改造,为提高采矿生产能力提供了硬件保证。

  在用人方面,他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经营管理、奖励分配和用人机制上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在企业内部打破原来国有企业论资排辈的陈旧用人理念,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新的用人机制,最大化地优化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实施一般管理岗位公开竞聘和中层干部聘任制度,2007年实施了主任工程师的聘任制度,对于专门技术管理人才和生产操作岗位采取职称聘任、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能手选拔等制度。这一系列举措,打破了一岗定终身的传统观念,有效激励了干部职工勤奋学习、增长技能、竞争上岗的积极性。

  在管理上,他按照“轻装上阵”的原则,努力精简机构,打破旧的管理体制,将企业原有的21个车间、科室精简为16个。同时,把原来的专业管理由两级变为一级管理,从而实现了管理扁平化,减少了不必要的管理层次,实现了管理上的又一创新。经过强化管理,不断地创新管理制度,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空前提高。2005年,首云开展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贯标认证工作,这标志着企业管理水平又跨上了新台阶。

  创新求实筹划蓝图

  有人下令关矿山,但你听说过有人下令关公园吗?我的理想是,百年后,当我们矿山的资源枯竭了,这里已赫然发展成为全国旅游、科教于一体的矿山公园。这是我的一个梦想:生态矿山与公园景点的紧密结合。或许百年后这里不再产铁矿,但是这里将永远记录下首云铁矿的历史,科学的多元化发展将是首云人矢志不渝的使命。———李景顺

  李景顺深深的明白,铁矿企业属于资源性企业,资源一旦枯竭,企业发展将难以为继。为了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抵御随时可能到来的危机,探索企业发展新途径,他针对企业现状,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按照“生态开发、科学利用、循环经济”的方针,组织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即实现一个目标、完成两个转变、建设三大工程。其主要内容是:实现一个目标:即力争在2010年前,把北京首云铁矿建设成为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环境优美的生态型矿山企业。为此,要完成企业经营机制和产权结构的重大转变;完成由单纯的矿业生产型企业向以矿业为主、工业旅游等服务型产业为辅的产业结构的转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努力建设深部开采工程、国家级矿山公园工程、人才开发工程。在谈到首云国家级矿山公园建设情况时,李景顺说:在北京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及密云县区域发展规划的要求下,固体采矿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为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已经迫在眉睫。2006年,建成了年处理能力达200万吨的建筑用砂石料生产基地,达到了废石不排外的目的;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改造,将部分尾矿生产出建筑用砂,减少了尾矿排放量,延长了尾矿库使用期限,避免因再建尾矿库对环境产生的破坏,变废为宝,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为了解决废水问题,建成了一座年处理废水量54.7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在把污水净化处理后一部分补充生产用水,一部分作为绿化用水,这样,生产、生活大部分废水得到了回收和利用。

  为改变厂区环境面貌,还对生产区和生活区的道路进行了修复,共铺就了5.28公里道路,解决了厂区道路坑洼不平、扬尘污染的问题;在生活区西山坡种植花树3000余颗,绿化、美化面积达到了2万平方米;对6.5万平方米的尾矿坝护坡进行了覆土植被,完成了尾矿库坝面196米以下的植被恢复3万平方米,有效地避免了尾矿坝水土流失。随着中共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密云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总体目标的确立,首云国家级矿山公园的建设和铁矿博物馆建设成果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一些媒体的关注。这个生态工业旅游景点不仅美化了矿山环境,而且成为密云生态县建设的一大亮点,2007年,首云的这个项目被确立为密云县产业支撑精品样板工程。

  当笔者饶有兴趣的问及矿山公园建设之初的情形时,李景顺很回味地说,当初有建立生态矿山公园这个设想时,好多人是不赞成的。许多人都说这样做既伤财又耗力,而且短期内不会产生任何效益。但是首云铁矿是有着深厚矿山文化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李先念、叶剑英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都曾经陪同外国友人来矿视察指导工作。这是个与众不同的矿山、有历史的矿山、有文化的矿山、有灵魂的矿山,因此他深信这个矿山公园项目一定能够带动一方经济,成为一方奇谈。

  事实胜于雄辩,李景顺无疑是个有远见、有卓识的企业家。2007年5月,北京首云铁矿工业游活动正式启动,即首云铁人训练营开营仪式和博物馆开馆仪式拉开了帷幕,这是首云铁矿实现由单纯的矿业生产型企业向以矿业为主,旅游、服务、娱乐为辅的产业结构转变迈出的可喜的一步;另一方面也为密云县填补了工业旅游空白。截止到笔者发稿为止,这个矿山公园已经接待了游客上千人。

  在采访的最后,当我们问及这位魄力十足的矿长如今的心态时,他只说了四个字———波澜不惊。是啊,平和的心态,宠辱不惊,也许这是一个企业家在经历许多成功和失败之后总结出的难能可贵的真谛!

  结语:在中国,最早的关于使用铁制工具的文字记载,是《左传》中的晋国铸铁鼎。春秋时期,中国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使用铁器,由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迈进。铁器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的工具制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在今天,钢铁工业仍是国民社会经济中重要的工业支柱产业,其发展的程度也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时至今日,首云人在李景顺的领导下,秉承“拼搏进取、创新求实”的企业精神,正在为实现“百年生态矿山、幸福和谐家园”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用一句话来形容,现在的首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相信在首云人的不断努力下,他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下一篇:商业儒道之探
更多专题
商业儒道之探

昆山汇美塑胶模具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模具设计制造、注塑成形及塑胶表面装饰的设计制造型企业。2004年,...

首云铁矿之再崛起

北京首云铁矿是一家有着50年发展历史的国有中型冶金矿山企业,多年前企业曾经一度陷入困境。但是北京首云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