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温暖的阳光使者

企业报道  2015-01-29 09:52:45 阅读:
核心提示:10多年间,程翠英带领天普团队,以稳健的速度将企业发展成为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主,同时拥有太阳能光电、地源热泵中央空调、新能源建筑,并向周边行业延伸的大型集团公司

  1989年,作为天普品牌主要创办人之一,程翠英等人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太阳能开发、制造、服务专业企业———北京天普太阳能工业有限公司,此后,该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建设科技专题项目。

  10多年间,程翠英带领天普团队,以稳健的速度将企业发展成为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主,同时拥有太阳能光电、地源热泵中央空调、新能源建筑,并向周边行业延伸的大型集团公司,并逐步建成了拥有1000万支全玻璃真空集热管、50万台套热水器年生产能力的太阳能“节约型产业基地”。

  天普太阳能产业基地所创造的社会价值,相当于每年替代45亿千瓦时电力或者节约210万吨标准煤,可以节约超过23亿元的电费开支(按0.5元/度电计算)或者近10亿元的燃煤费用(按450元/吨煤计算)。同时,替代燃料后的生态环境效益,相当于种植了500万棵成年树。在全部使用周期内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3150万吨、节电675亿千瓦时。同时,能源(水源)等综合成本降低25%左右,良品率提高20%,产品热效率提升25%—30%,充分展示了产业化的强大优势及循环经济的资源节约优势。

  程翠英被评选为北京市大兴区人大代表、北京市优秀企业家,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交大国飞杯”阳光奖。

  笔者是在北京南部大兴区的标志性建筑———奥运专项示范楼里见到的程翠英,她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起这个节能住宅:没有安装空调,暖气却能自如调节室内小气候,阳台上的落地玻璃窗会发电,游泳池里的水无论冬夏都始终保持着适合人体的最佳温度……这一切的幕后导演,就是用之不竭的阳光。程翠英自豪地说,这是中国第一座“太阳楼”,也是北京奥运会新能源综合利用的示范项目,建成5年来已有50多个国家的能源专家前来参观。

  程翠英言谈间带着一种自信:“2006年全行业共安装了近2000万平方米的屋顶,而中国的产品产量占据了全球的70%以上。随着建筑节能被政府纳入日程,占据家庭能耗20%的热水、60%—65%的空调、15%—20%电灯等都将有极大的下调空间。太阳能行业正处于上升的趋势。”

  白手起家闯进朝阳产业

  19年前,程翠英和丈夫毅然放弃家乡红火的企业和优越的生活,举家进京白手起家,进入被誉为朝阳产业的太阳能行业。

  历经多年的风雨,天普集团在她和员工们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壮大,并取得国内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前三名的辉煌业绩。

  在企业获得的众多荣誉里,不仅记载着天普的每一步发展历程,也见证了程翠英对太阳能事业的无限深情。

  改革开放之初,程翠英夫妇在家乡菏泽地区创办了菏泽新能源公司,生产沼气设备。由于夫妻俩善经营,服务好,事业越做越大。到了80年代末,公司已经拥有三所技术学校,几十家生产厂,上千名员工,成为整个地区首屈一指的沼气设备生产企业。

  1990年,在一次作全国市场调研时,一份关于太阳能开发前景的报告让程翠英顿觉眼前一亮,“我们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能只占太阳表面发出的全部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左右,这些能量相当于全球所需总能量的3—4万倍,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将发挥出无限的发展潜能。”程翠英预感到这个极具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里一定蕴涵着无限商机,一个大胆的新能源开发思路跃然而出,并且越来越清晰,“我仿佛觉得一个更加辉煌的事业正在召唤着我。”

  “既然干,就要干出点儿样子来,就必须要放弃原本效益很好的能源公司。”程翠英和丈夫反复商量后,最终决定全家到北京去,开始重新创业。

  凭着农村能源战线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孜孜不倦学习的知识积累,程翠英深刻体会到,新能源是高新技术产业,必须紧密联系权威科研机构,拥有企业自主的独立知识产权来支撑起步发展。因此,在公司成立之初,他们就前瞻性地确立了“以创新求发展,向高新技术要效益”的发展方向,为企业快速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也因此缔造出了一个中国太阳能行业中响当当的品牌———天普太阳能。

  根据市场需求,公司先是生产平板热水器,进行热水工程安装,并扩大对外经营,主要为国内的太阳能厂家生产铜铝板芯和背板,取得了预想的效果,1992年就实现了年销售收入150万元、利润30万元。

  更加可喜的是,即使是公司起步最青涩的时期,天普的科研成果仍旧频传佳音,而这些别具慧眼、独具匠心的科研成果,不仅帮助天普快速突破了市场初创期的桎梏,并且在太阳能热水器的某些技术环节上,在中国太阳能行业领跑了十几年。

  1993年,在生产平板热水器的基础上,程翠英相继聘请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新能源专家罗继赞和太阳能行业中的知名专家于学德,聚集了当时行业中一批最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开始自主研发生产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

  在这些科研精英的不懈努力下,一个集多项天普专利技术于一身的新型太阳能热水器系列诞生厂,切实解决了老式太阳能热水器真空管和水箱插管部位漏水的结构问题和真空管热水器整体装箱问题。全面启动了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太阳能热水器的市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80万元、利润150万元。(下转第六版)

  太阳能积蓄着企业发展的能量

  圆形水箱、45厘米黄金采光角支架、真空管专利镀膜技术……这些当时引发了一次又一次太阳能行业技术风暴的天普专利技术,到目前为止仍旧是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制造技术领域中的主流技术。产品创新带动市场的高速运转,更加坚定了程翠英和同事们让全玻璃真空管热水器走向市场的坚定信心。在此以后,天普最多最快地拓展了真空管的产品规格,继续领导着国内太阳能热水器的潮流。相继开发研制出的中47×1500、中58×1800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已成为国家标准,“螺旋直流式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器”不仅获得了国家级发明专利,并成为世界领先的真空管专利技术,为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2006年7月起,程翠英的天普太阳能以“新农村、新能源、新农民、新生活”为口号,在全国启动了“阳光入农户”共建工程,截止到2007年9月,仅以北京一地为例,共完成太阳能光热、光电示范村共建工程22座以及超过1.4万平方米新农村太阳能浴室的建设工程,为京郊万余户家庭解决了生活热水问题。这项“阳光入农户”共建工程,致力于改善能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积极实现政企共建“绿色生态健康村居”的目标。

  天普的新能源理念,在能源紧张时,人们通常“做加法”,增建电厂,扩大装机容量,这其实是扬汤止沸。应该“做减法”,采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开源与节流并重,开源是开拓可再生能源,用可再生能源减掉常规能源,这样一出一入收益不止双倍。

  天普19年的发展历程,伴随并推动着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在中国太阳能产业化的同时,也给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推广带来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在当前条件下,开源与节流并重。随着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成熟,最终实现常规能源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平稳、安全过渡。

  既有数值的大小,又有方向性,在物理学上叫“矢量”。走进天普太阳能,让你时刻感受到这个太阳能领军企业的“矢量内力”。这个专注的太阳能开拓者和创新者,19年前与太阳能结缘,是为了改变家乡的贫困;19年后,建中国第一座奥运新能源示范专项大楼和北京市最大规模的太阳能产业和储备基地,则是因为一种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产品、利益、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品牌的成长让程翠英坚信:太阳能这种绿色能源一定能创造出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奇迹。

  创新从创业之初开始

  依靠高新技术和不断的技术创新,程翠英终于带领天普人走上了事业成功之路。

  让程翠英颇感欣慰的是,技术创新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天普员工的心中。公司的不少技改项目都是先从生产一线提出的。“太阳能行业是个新兴行业,生产工艺及设备的利用处于探索中前进,所以有时工人的想法往往更切合实际,更有价值”。

  在天普,每项新产品推出前,都要有生产一线的工人参加讨论,而对于每一个参与技术改造的员工,公司都会给予奖励。除此之外,程翠英还在工人中大力倡导“不怕办错事,就怕不办事”的思想,以此打消工人的种种顾虑。为了和员工保持顺畅的沟通,程翠英经常和普通员工同桌吃饭聊天,而员工也愿意向他们的老总敞开心扉。在科研人员和一线工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次技术改造后的天普太阳能热水2S的核心部件———全玻璃真空集热管,不仅产量翻番,并以其始终领先的技术和优良的品质排在了全国同行之首。

  由于坚定执行了“创新成就品牌”的经营思想,确保了天普始终走在国内太阳能行业的发展前列。目前公司已拥有28项国家专利及其配套的5大系列、l20多个品种太阳能热水器。2003年产品“大集热量真空太阳热水器”被国家科技部、国家商务部等五家单位确定为2003年“国家重点新产品”,三腔大管太阳集热器被确认为北京市火炬计划项目;高效多用螺旋真空管太阳集热水器被确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公司新近推出“天普新—代双十系列”和“天普直享式”的新概念,得到市场青睐。

  天普公司除了在光热产品开发方面勇立市场潮头之外,还向光电、地热等新能源的其它领域进行了大胆延伸。在光电产品中已研制出的各种太阳能灯以及太阳能电源系统,不但品种众多,而且质量可靠。目前已远销港澳、日本及欧美等市场,受到了国内外用户的普遍欢迎。

  2003年底,作为绿色奥运示范工程,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天普新能源大楼研建成功,并在2004年3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面积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大楼,也是我国第一座太阳能综合利用建筑。

  天普新能源大楼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风2S、吸收式制冷机、地源热泵、储热、节能、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七项新能源尖端技术于一体,实现了采暖、空调、热水三联供和部分电力自给。工程中使用的太阳能建材,如U形流道真空管太阳能集热保温板,集热保温效果出色,填补了国内太阳能建材市场的空白。1200平方米太阳能集热器和50kWp太阳电池组件,全部实现控制自动化、网络化,使建筑内部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空气质量得以改善。

  北京市科委专家组在工程验收时表示,该项目是我国第一个综合利用太阳能来解决建筑用能问题的示范工程,它节约了建筑能源费用支出,降低了常规能源消耗,是我国新能源集成度、替代串均属领先的生态环保建筑,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天普太阳能,在程翠英和她的团队多年的不懈努力下终于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里最优秀的开发商、制造商和服务商,成为当之无愧的太阳能著名品牌。

  二次创业再求发展

  在天普,程翠英努力营造出了非常融洽的劳资关系,在管理上也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公司为所有员工和经销商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公司要求领导在工作岗位上多为下属服务,设身处地地帮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领导要对员工“多指导、多赞美、多鼓励,少批评、少责怪、少怀疑”,使员工变以往机械地执行命令为创造性地完成任务。此外,公司通过对员工进行严格的考核和选拔,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使大家在工作中既有动力,也有压力,有效地激活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程翠英十分注重对员工的情感投资,公司每月为过生日的员工举办生日Party,还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公司开设卡拉OK、桌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娱乐设施,让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得到放松。图书室、宣传栏、广播站的创办,不但使员工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成为反映员工心声的窗口,大大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员工的素质。

  —年两度的大型天普运动会、文艺联欢会深受广大员工欢迎,程翠英不仅亲临现场,而且必演的压轴戏是与全体职工合唱《团结就是力量》。站在员工中间,程翠英感到自己正在享受着真正的幸福。

  目前,天普集团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主,同时拥有太阳能光电、地源热泵中央空调、新能源建筑、1800亩生态庄园,并向周边行业延伸的大型集团公司。拥有国家专利28项;聚集了一大批太阳能利用领域专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专家;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建设科技专题项目;2003年,建成了中国最大面积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大楼———天普奥运生态示范楼,成为了一家富有创新特色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现在,程翠英领导着中国最大的成套太阳能设备生产销售企业———北京天普太阳能工业集团,带领者她的天普团队,不但以稳健的速度发展,还以娴熟的手法进行一个又一个成功的资本运作,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在程翠英的精心布局和大胆实践下,不仅创建了全国同行中最大最完善的销售网络体系,还形成了年生产1000万支太阳能真空玻璃集热管、50万台(套)太阳能热水器的“天普节约型产业链”。据相关权威科研机构统计,天普太阳能生产基地所创造的社会价值相当于每年节约420吨煤,或18亿立方米天然气,或155.2万吨轻质油,或156亿千瓦时电力,替代燃料的生态环境效益相当于每年种植250棵树。

  程翠英常说:“太阳能行业,是一个阳光事业,应该给我们的员工、顾客、给社会上需要关爱的人更多的关爱。”“企业不能只顾自己挣钱,因为如果没有社会稳定、没有社会关系的和谐,企业就没有正常的经营环境,还怎么挣钱呢”?

  程翠英说到做到。多年来,天普一直以提高人们的环保节能意识为己任,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节能环保知识。到目前为止,天普集团为超过160万户家庭提供了节能环保的太阳能洗浴设备,解决了超过3000人的劳动就业问题。为社会发展、希望工程、救灾、阳光基金、学校等捐赠资金超过1000万元。公司有6支宣传队长期活跃在祖国各地,积极宣传资源与环境的矛盾和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意义。

  程翠英坚信,天普太阳能今后还将会继续向新能源产业作更深一步的经济拓展。

  对天普的未来,程翠英表现出十足信心:“天普集团将致力于关注可持续环境、可持续产业、可持续社会的营造和维护,为我国能源新文化的开创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阳光行动”反哺社会

  “我来自于农村,深知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要让科技为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服务。我们的‘阳光行动’就是专门为农民朋友设计的,我希望我们的产品能造福于农民、造福于社会。”程翠英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能源,新农民要过新生活。”

  2006年北京市共选定了8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北蒲洲村是被北京市推荐到农业部的惟一试点村。天普集团公司凭借多年在太阳能行业多领域的实践经验,被选定参与到这个国家级试点村的节能、环保建设之中。

  北蒲洲村约有230户人家,经过区委与天普的共建,现在几乎每家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村民们只要打开水龙头就能用上充沛的热水,现在村民的洗澡、做饭、洗菜、洗衣都用上了热水。据节能专家的一项测算数据表明,“北蒲洲村安装的208台‘天普阳光e生活’太阳能热水器,按太阳能使用寿命标准计算,累计可替代耗电337万kWh,节约电费162.2万元,或替代燃煤850吨标煤。”

  提到新农村建设,程翠英的心愿是:大兴区和天普共同倡导“新农村、新能源、新农民、新生活”,为此天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健康三部曲”:第一、要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现在农民的生活与城乡人民相比还有一定差别,要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提供洗澡、洗菜等生活用热水很重要。第二、舒适新生活。我们希望在新农村建设中,特别是村里在做文化大院时,要用新能源。新能源的应用,首先体现的就是采暖。利用太阳能,完全可以让人们的居住环境在光环境、热环境、空气环境和噪音环境等四个方面都达到优质标准,这就是天普所倡导的舒适新生活。第三、是人、民居、自然的和谐共生。如果每户人家装一台太阳热水器的话,这个环境效益就相当于每户植了5棵树,这就是提高生态效益。

  此外,天普还出台了“百千万阳光工程计划”。程翠英告诉笔者,“百”———就是公司出资百万元进行“天普阳光共建工程”,在100个村进行无盈利服务,实现热水入农户计划。在大兴北蒲洲村、西黄垡村等村,已陆续为5000多个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解决了1.5万多人的生活用热水问题。“千”———千人计划,是培养千位“阳光使者”,服务新农村建设。“万”———天普要为首都的万户居民提供无盈利服务,让他们享受到新能源带来的舒适生活。程翠英动情地说:“如今,天普就是她头上的天,农村就是她的立足之地,离开了天和地,她将难以生存。”

  为了有效配合各级政府的新农村建设工作,2006年8月,天普又组建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成为全国新能源行业中第一个由企业自发成立的、与当地政府共建新农村接口的长效服务机构。办公室由程翠英亲自挂帅,并有具体方案,扎实稳固地确保太阳能的推广利用。

  伴随事业的成功,一顶顶桂冠也戴在了程翠英头上。如今她是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产业工委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太阳能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北京市优秀企业家、北京市大兴区人大代表、北京市工商联执行委员。在个人荣誉面前,程翠英说:“当你发出自己的光时,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同行不是冤家,别人进步了,能促使你更加鼓足劲头,在你追我赶中,太阳能事业才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更多专题
温暖的阳光使者

10多年间,程翠英带领天普团队,以稳健的速度将企业发展成为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主,同时拥有太阳能光电、地源...

绽放在乌干达的辉煌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熏然而谁又能想到,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