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节能减排>> 正文

排污是企业的环保责任

企业报道  2015-01-29 09:27:15 阅读:

  近年来,由于污染企业盛行,一些地方环境恶化,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空气、水源遭到破坏,人们的身心健康备受摧残。一切都说明,保护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而中央也早已意识到了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及后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全民节能减排运动,希望能够唤起民众的节约和环保意识。

  作为企业,更应该尽到一个企业公民的责任,做好污水处理,避免或减少企业排污给民众带来的伤害是企业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因此,增加治污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减少企业排污是当前企业必须做的事情。但是,长期以来,企业对污水、废气等污染物是一排了之,排污形成了惯性思维。虽然各地环保部门加大了环境保护监督力度,但由于一些企业为了自己的小利益,往往置国家法律法规而不顾,严重侵害了群众的利益。污染企业的横行,这里面既有企业的见利忘义,也有环境监察部门的执法不力,更有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让污染企业能够顺利上马,排污能够屡屡得逞,环境屡屡遭到破坏。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环保治理力度,一些地方关停并转了一些污染企业和污染项目。然而,由于受到利益驱使,一些地方政府暗地里与污染企业勾结,偷偷立项、偷偷生产、偷偷排污,导致污染企业能够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夹缝中生存并站稳脚跟。长期以来形成的排污惯性思维,导致企业排污行为难以做到令行禁止。为此,国家环保总局把一份写有30家环境违法企业的名单交给了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要求全国的金融机构不得对这批污染企业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事实上也取得了成效,12家重污染企业因为上了国家环保总局递交给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的黑名单而被各家银行追缴、停止或拒绝贷款。作为企业资金链的顶端,银行的“釜底抽薪”无疑断了污染企业的资金来源。

  然而,环保总局这种全民参与环保、全民监督环保的固然方式值得庆贺,但是,却透露出法律、行政对污染企业的治理不力以及地方对污染企业的保护主义严重。“釜底抽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污染企业的一种无奈。治理污染,法律制裁竟然没有经济制裁有效?执法部门居然没有金融部门得力?这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决心的坚决、环保部门执法力度的加大,一些污染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地方政府的保护,一些污染企业不是东躲西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就是偷偷摸摸地生产、偷偷摸摸地排污。在地方保护主义作祟下,法律对某些污染企业基本“无效”。而由于环境治理掺进了大量的权力因素,让环境执法部门左右为难,有的甚至不得不屈从于“长官意志”,对污染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环境执法大打折扣,也让国家法律打了折扣。在这种情况下,环保总局只好“退而求其次”,寻求权力以外的金融部门“合作”,希望通过银行的“釜底抽薪”,能够断了污染企业的“财路”。金融部门也确实遵照环保总局的意见执行了。但是,笔者认为,以银行“釜底抽薪”的形式来治理污染是不够的,还应该考虑综合因素,特别是权力因素对环境执法的干预以及对环保成果的破坏。在一些权力的干预和支持下,污染企业极有可能采取其它的方式来贷款,比如改头换面,或以其他的形式来贷款,到时,银行究竟是贷还是不贷?全民参与环保是对的,但我们不能把希望与重任寄托在金融部门的身上,除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监督以外,最重要的是加大对地方政府权的约束。

更多专题
外资“淘金”带来的伤害

不少国内矿业公司及专家学者指出,金矿是特殊的矿产资源,在国际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应严格限制外资矿业公司...

中国南车以创新提升品质

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创新,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在本行业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