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了解,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嘉兴的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所辖5县(市)全部进入了全国百强县前32位,全面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超过83%,在香港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发布的“2005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排行榜中,嘉兴在国内几百座城市中排名第五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城市,环境却有着空前的压力。
“嘉兴已遇到了处在水乡无水喝的尴尬局面。”嘉兴市环境保护局局长翁建荣这样对记者说。他告诉记者,由于占整个嘉兴水资源75%的上游来水,大部分达不到功能区要求,处于五类与劣于五类水质之间。同时,加上自身的污染,嘉兴已经成为严重的水质性缺水地区,全市没有一个合格的饮用水源。
这给了嘉兴市一个重重的打击。如何解决环境问题一度成为嘉兴市党委、政府的一块“心病”。
环境也是资源。既然是资源就不可能无偿占用,必须付出代价。2002年9月,秀洲区在浙江省内率先推出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试点。然而,当时的交易主要还是点对点的方式,即企业和企业之间相互交易,而随着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的成立,有偿使用真正成为现实。
资源实行有偿使用
“开展排污权交易将会大大提高重污染行业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无形中提高了环保市场的准入门槛,招商引资、审批项目都将受到环境资源成本的制约。”对于为什么要推行排污权交易,嘉兴市环保局副局长沈跃平是这样解释的。他说,从企业层面看,要进入市场成为主体,首先遇到的就是排污权这张入场“门票”,没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这张“门票”,就进不了市场。
按照最近刚出台的《嘉兴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办法》规定:今后嘉兴的企业要新建新增项目,就要先去购买排污权……而对以前经过行政许可审批获得排放权的企业,也不能随意剥夺,只能通过鼓励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充分挖掘治污潜力,将减下来的排污指标通过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出让给新建企业。
此举意味着今后新开办企业必须购买排污权方可经营。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建立排污交易制度的前提。”针对一些人担心随着交易中心的成立是否意味着企业可以随便购买排污权而造成更大的排污问题,翁建荣特别强调,并不是有钱就能够购买到排污权,他们制定的排放范围是不能超过国家给他们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这道门槛的。而企业卖出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污权是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基础上产生的。
据悉,截至目前,储备交易中心内,有6家企业出让每年125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每年492吨二氧化硫排放量,9家企业转让每年78.794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每年474吨二氧化硫排放量。
开心与忧虑同在
“购买排污指标,让我们意识到环境也是资源。”刚刚花了几十万元从排污权交易中心一次性申购COD6吨/年的海宁市宏立水洗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玉林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熏他们企业的新建项目立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由于环境容量有限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十分艰巨,没有排污指标,迟迟得不到审批立项。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储备中心的成立,为新上项目的成功审批带来了发展契机。
作为排污权卖出单位之一的嘉兴汇源纺织染整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建明告诉记者,这次他们有多余的排污权指标出让,是他们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和设备投入获得的。他认为这看似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投入,但从区域环境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来看,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千秋伟业,在不断强化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如此让人感到欣慰。然而,也有一些人为此感到忧虑。他们认为,随着排污权的有偿使用,必将增加企业的投资成本,从而影响到当地的招商引资和当地的经济发展。他们认为,只有在全国一盘棋的情况下,实施此举才是公平的、持续的。
“必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嘉兴市环境保护局法规宣教处处长徐建平这样对记者说,他们举办这次论坛的宗旨就是为了探索研究在现行环保法律、法规条件下开展排污权交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集思广益,创新机制体制,共同推进有偿占有和使用环境资源的排污权交易工作。
“明年全省约一半地级市将推广排污权交易。”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局长戴备军的一席话或许能减轻人们的一些担心。
不少国内矿业公司及专家学者指出,金矿是特殊的矿产资源,在国际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应严格限制外资矿业公司...
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创新,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在本行业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