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技专利>> 国际市场>> 正文

凤凰光学问展世界

企业报道  2015-01-26 09:40:41 阅读:

  江西凤凰光学仪器集团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光学仪器生产基地;是中国光学行业上市公司;是光学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内地的首选供应商。目前,凤凰光学已形成光学元件/镜头、精密机械制造、光学仪器三大事业结构。2006年,光学镜片实现月产1400万片的产能,光学镜头月产150万只,进入世界同行业前四强。而今,当你拿着手机拍照的时候,手机上如针孔一般大小的镜头,也许就产自凤凰;当你举起数码相机的时候,那伸缩自如的镜头,或许就产自凤凰;当你利用投影仪教学的时候,那个镜头,或许就出自凤凰;你乘坐列车或飞机之前,那个注视着你的安检镜头,或许也出自凤凰。因此,凤凰光学不仅代表和浓缩了中国照相机行业光荣与梦想的历程,更象征着从江西飞出的“金凤凰”飞入了寻常百姓家、飞向了全世界。

  在夹缝中求生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相机工业曾一度辉煌,相机成为我国机电出口的重要产品之一。然而,进入90年代,风云突变,在严酷的市场面前,中国相机工业经历了“低谷15年”。此时,凤凰也遭遇了真正的冬天。从1990年开始,进口相机蜂拥而入,特别是走私进口相机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几乎在一夜之间占领了国内相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国内相机厂家面对突如其来的形势变化显然缺乏准备,一年之内,全国共有37家相机生产企业关停并转,一些知名品牌如长城、红梅、虎丘、珠江等纷纷淡出市场。当时,人们戏称,中国照相机工业只剩下两只鸟,一只是海鸥,一只是凤凰。

  21世纪伊始,数码技术广泛运用于相机上,一场新技术革命令世界相机产业格局经历了一次重新洗牌。数码相机操作简单,成像清晰,迅速得到市场的认可,并以排山倒海之势挤占了传统相机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在数码相机的冲击下,海鸥“夭折”了,只剩下凤凰单飞了。

  单飞的凤凰日子也不好过,曾连续3年亏损。尽管及时开发出303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这一新产品,暂时缓解了困难,但由于其对摄影知识的依赖性,消费范围受到限制,不及自动傻瓜机和数码相机受宠。而受成本竞争力所限,凤凰开发的傻瓜相机也无法与沿海合资及外资企业竞争;受技术能力所限,凤凰在数码相机领域又无力与各跨国公司产品抗衡。凤凰相机市场份额逐年减少,年产量从最高30万台缩减至不足10万台。但在最困难的时候,“凤凰”抓住了机遇,于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光学第一股”。又过了几年,“数码风暴”席卷中国光学工业,当光学工业企业改弦更张或倒闭时,谁也没有想到,在江西东大门上饶的“金凤凰”,已悄悄实现了战略转移,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凤凰”就是一直朝着“凤凰在里面”的目标迈进———只要在有镜头和镜片的光学仪器上,就一定要有“凤凰”。从相机到镜头,表面上是由产品变成了零部件,其实,这恰恰说明了“凤凰”实现战略转移的成功所在。零部件专业化生产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实现国际分工最具代表性的形式,既能展示各国的比较优势,又将各国的经济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今,“凤凰”生产的镜头不仅用在相机上,而且还用在投影仪、手机、安检设备等各种光学仪器上。也就是说,“凤凰”正是展示了自己的比较优势,才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高级俱乐部”的成员之一。

  实施“大光学”

  有专家形容,如果把新经济的信息技术和产业比喻成一条龙,光学恰似龙的眼睛。传统光学如果是下午5点钟的夕阳产业,进入数字化的大光学领域之后,则是前景光明的朝阳产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凤凰扬长避短,找到了自己的优势,成为跨国公司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的一环,既参与了国际分工又降低了风险,形成了在国际光学行业中的影响力。

  在对世界制造业转向中国市场的过程中,作为中国内地该行业领头羊的江西凤凰光学仪器集团,也经历了一次痛彻心扉的冲击。2003年,当全国照相机行业陷入低谷之时,凤凰光学突破长期以来只依靠传统相机的局限,发挥自身品牌知名度较高、劳动力成本低、加工经验丰富的优势,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实施“大光学”战略,积极融入全球化的洪流之中。在坚持以光学产业为主,医疗教育、房产建设、投资收益为副的事业架构,制定“融入大道、占领两厢”为核心的“大光学”战略发展策略。融入大道,一是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资本上融为一体;二是给跨国公司配套加工,把配套业务作为支柱产业来做,技术经济上融为一体;三是OEM或反OEM经营销售,市场上融为一体。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提升公司技术经济和经营管理水平,把与跨国公司的关系由竞争变成合作,由对抗转为双赢。占领两厢就是一方面研发制造销售接轨类新品,占领相应的市场层面;另一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调整产品产业结构,有选择地进与退、发展与收缩。作为大光学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将重要的客户发展为股东”,引进战略投资者组建合资公司,在稳定、外拓市场的同时,夯实内功、提升综合能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凤凰与日本富士能株式会社合资组建了江西凤凰富士能光学有限公司。这是一次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协作,在短短两年多的合作时间里,凤凰富士能从合作以前的2003年销售收入为5500万元,到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随着“大光学”战略的加紧实施,中山、上海两地的光学公司相继建成,通过走出去在珠、长两个“金三角”打开“窗口”,也使凤凰光学在市场、技术、品质、人的观念、管理等诸多方面都经历了一次升华与洗礼。随后,凤凰集团形成了以上饶为大后方,东联长三角———上海,南接珠三角———中山,三地互为倚角的生产布局。“大光学”战略的成功实施,凤凰无论从精神面貌还是在生产方式上都实现了新的飞跃,也迅速成为国内光学行业的龙头,成为许多著名跨国公司的首选供应商。

  今日的凤凰,不仅飞入了中国百姓家中,也飞向了全世界。

更多专题
外资“淘金”带来的伤害

不少国内矿业公司及专家学者指出,金矿是特殊的矿产资源,在国际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应严格限制外资矿业公司...

中国南车以创新提升品质

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创新,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在本行业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