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清辉在深圳媒体经济发展研究会活动上演讲(图片来源深媒会新闻中心)
与会的深圳当地新闻媒体(图片来源深媒会新闻中心)
2015年1月11日下午,由深圳媒体经济发展研究会主办,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支持的“深圳媒体沙龙第7期:P2P春秋争霸时代”活动在深圳市深圳红岭创投互联网金融学院举办,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以《传统金融大鳄转身互联网金融影响》为主题首先发表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
回顾2014年,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传统的金融行业菁英频频寻求“华丽转身”,传统的金融机构并非只是后知后觉的跟风者,他们也是新业态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如银行放开远程开户、线上发卡也是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创造一种全新的线上金融体系。于是,传统金融机构纷纷触网者不乏国有大行、本土城商行和券商,加入到这样一个时代的滚滚洪流当中。用互联网思维去拥抱变革,踩准互联网节拍翩翩起舞。
在互联网金融创新潮中,阿里、京东小贷等都赚足眼球,但问题在于总量依然很小,P2P行业虽然能够进行大规模的上线,但同时暴露出风险控制的不足。而传统银行虽然步伐有点笨重,但他们危中寻机,正在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对传统金融业务进行重构,并纷纷推出新的业态。传统银行发力互联网金融的前景依然光明,目前已经有不少的传统银行通过支付、信贷、理财乃至电商领域全方位布局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战略已成效初显。
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传统金融机构也认识到,只有用互联网思维做金融,才是传统金融机构的最终出路。目前,已有不少传统金融机构开始以客户为导向,通过电子渠道创新,创造用户需求和提升用户体验,更有一些通过与互联网企业,甚至跨界加深合作来获得进一步发展。
过去,以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机构钱多任性,对互联网金融的屌丝玩法很不屑。更是由于缺乏对手,产品在营销上根本没有什么颠覆性的创新,但是从 2014年“屌丝”余额宝的逆袭开始,传统金融机构才开始真正重视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威胁。于是,传统银行在触网初期,先从学习“草根”语言开始创新的一小步,然后对其原有业务模式进行重新改造,甚至有的传统金融大鳄已将互联网金融上升到公司战略地位,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迈出了一大步。未来,传统金融机构或会由互联网金融的参与者转身为领跑者。
当汹涌的互联网金融浪潮冲击着传统金融业态的时候,传统金融机构其实也并没有无动于衷,也在基于自身客户基础和研发优势加码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大鳄和金融大佬其实早已关注并看懂了互联网金融大势,因为体制制约等原因,只差纵身一跃,但是在他们具备了互联网基因的背景下,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传统金融大鳄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与互联网企业赛跑,可能就是未来互联网金融这部大片中最精彩的部分。
上面说到的都是传统金融机构的好话,实际上传统金融机构转型互联网金融并非很容易,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自身基因;二是组织架构;三是官僚文化和创新缓慢;四是激励制度。
相交于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目前还是处于“屌丝”的地位,但是“屌丝”往往多逆袭。互联网大潮的冲击,让互联网企业得以“野蛮生长”,并抢在政府出台政策之前发展壮大,甚至倒逼政府制定合适的规则
2008年,马云就曾放言:如果银行不做出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当马云带着他的梦想敲响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大钟之时,传统金融机构大鳄和自视甚高的金融精英们才惊醒地发现,野蛮生长的“门外汉”,已成功敲开互联网金融的紧闭的大门,闯了进来。这给他们带来了强烈地危机感,使得他们再也不敢掉以轻心。
互联网这个创新工具,通过把优秀的投资人和大鳄的资金聚集起来,实现了能力与资本的结合,这种做法值得传统金融机构借鉴和进一步探索。
但是,虽然互联网有这么多优势,也难以或者不可能完全颠覆以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机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传统银行有相对业务优势;二是双方客户差异明显,存在不对称关系,如传统金融机构主要以服务央企、国企等大企业和私人银行、高净值客户等25%的大企业和高端客户,互联网金融机构如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主要以线上中低端零售金融、草根消费者和线上小微创业者为核心;三是传统银行也在大数据云计算、产品和渠道方面做出改变;四是互联网金融产品还过于单一,传统对公业务基本不涉及。
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征信的运用,实质上是一次惠普金融的探索。
举例如马云其实也只不过是最大限度的利用了他的渠道流量入口,和数据挖掘,可圈可点的也不过是三个:支付(支付宝)、产品(余额宝)、信用(蚂蚁金服)。总体而言,对传统银行冲击的只是余额宝,总体上是造势。如对于贷款业务,由于其本质仍旧是信用的评价和风险的控制,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信贷的本质。
相比较而言,银行做出改变的步伐相对缓慢。一是银行监管太过死板;二是互联网化需要的系统和人才,银行内部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支持力度有限。前几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都积极地做了自建电商的尝试,甚至一度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在业内做出了口碑,由于缺少系统和人才支撑,毕竟不专业。其他如民生银行电商已彻底失败告终,在市场销声匿迹。目前,银行在互联网金融产品方面的创新主要是POS贷,短期来看,银行没有什么特别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东西,需要长期看待。
目前,现在不少传统金融大鳄进军这个领域,重量级的传统金融大佬也计划在2015年转身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网贷领域,就一方面直接证明了传统金融机构对P2P这种互联网金融业态的认可,另外一方面则说明了P2P网贷将是未来金融的发展趋势。
2013年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元年,时至今日,有继续跑路的,也有启动上市计划的。特别是2014年12月11日,全球最大P2P网贷平台 Lending Club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刺激了国内的不少P2P网贷公司。在监管法规逐渐明朗和早期的风投开始期待获利的背景下,中国第一个启动上市计划和第一个拔得IPO头筹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值得市场期待。
需要在此强调的是:2014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业态下的P2P行业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叫做“跑路”,基本上从2014年初一直跑到年尾。现在,虽然行业逐渐趋于规范,但是违规做资金池、做担保的仍旧有很多,在2015年中国经济“新常态”、股市“慢牛”行情的背景下,若再发生牵扯的资金众多、人数广和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的跑路事件发生,必然会触怒监管层,监管的“紧箍咒”会越念越紧了。
但不管如何,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从业者,都要向“先行者”那样学会披荆斩棘,用互联网思维去追逐那最初的梦想,借用马云的话说:人总要有点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编者注:作者系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以上根据宋清辉在深圳媒体经济发展研究会主办、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支持的“深圳媒体沙龙第7期:P2P春秋争霸时代”上面的演讲速记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