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筋混凝土建筑充斥的都市,压抑而枯燥,迫使现代人重新开始思考居住环境问题,在电梯升降的高楼里住久了,人们开始向往自然、向往返璞归真的生活。近年来,居住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低碳环保的木屋顺势流行起来,木屋旅游项目、木屋别墅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淡出中国建筑业已久的木屋在钢筋水泥丛林的都市里逐渐复兴。
中国木结构建筑历史久远
中国古人讲求阴阳五行,土代表中央,代表负载万物、养育万物的大地。五行中的木,代表的是春天,是东方,是象征生命与生长的力量。五行中所代表的中国人最崇尚的五种材料中,只有土与木是最适合建造为人居住的房屋的,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材料,就是“土木”,人居住在由“土”(台基)承载,由木(柱子、梁架)环绕的空间中。
根据记载,中国木结构建筑最早可追溯到3500年前,那时就基本形成了用榫卯连接梁柱的框架体系,到唐代逐渐成熟,许多木结构历经百年甚至千年风雨,仍屹立不倒,散发着独特的古东方韵味。木结构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形式,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建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没有木结构就没有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
近代由于西方工业文明的进入,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取代了木结构成为住宅、商用楼宇、工业建筑等的主流结构,加之中国木材资源的枯竭及一系列社会因素导致建筑用木材紧缺,从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城市几乎成了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除部分少数民族还保留了木屋习俗,木结构建筑停滞了大约20年的时间。
发达国家木屋是主流
纵观国际,北美、欧洲、日本,住宅以木结构为主,有数据显示,美国每年建住宅100多万栋,90%以上是木结构建筑,混凝土房屋和钢铁等建筑分别仅占 5.5%和2.5%;加拿大木结构住宅也占到90%以上,瑞典80%的住宅房屋为木结构;亚洲的日本,虽然人口密度大,木结构房屋也占到50%,每年的木结构住宅竣工数达到10万套。
回过头来再看看国内,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木结构建筑估计不过万分之几,与欧美、日本等国家之间有很大差距。国内每年木材进口量约4亿立方米,40%以上用于建筑,具体依次为建筑工地、室内装修、庭院景观、工业包装、家具与细木工、木结构,其中工地用量最大,木结构用量最少,与美国刚好相反。中国建筑过度依赖水泥和钢材,占世界产量的55%以上,人均年消耗量是世界人均消耗量的5倍。
在我国,木屋还没有盛行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是消费者对木屋存有疑问和误区,木结构是不是不够坚固?是否容易引起火灾和虫害?是不是保暖防潮、防霉?而这些问题已在北美等发达国家解决,早已形成了一套标准的生产技术,木屋已为人们完全接受。
与钢筋水泥较量,木屋优势明显
木材源于自然,迎合了人类亲近自然的本性,现代木屋以其绿色环保、设计灵活、具有竞争力的造价受到越来越多的地产开发商和旅游开发商的青睐。
以现代木材加工技术生产的木质结构用材、结构用板材为构件材料,在广泛适用钉、螺栓、齿板等金属件连接,并运用了现代建筑中保温隔热、防潮和防霉等建造技术后,木建筑保温、抗震等性能非常良好,舒适度高,住宅寿命长(100年以上)。木结构建筑中的大量构件可以在工厂里预制生产,再到现场装配,不仅使施工周期缩短,而且还使质量更具可控性。现场施工简单,环境污染少,施工周期短,这已经是世界公认的现代住宅发展方向。
木结构也是国际上认可的抗震最好的建筑结构。神户地震和台湾地震中,木结构房屋几乎没有倒塌的,地震中的很多伤亡是由于沉重的混凝土天花板或楼板崩塌而压人致死,但木质天花板或楼板要轻得多,不易坍塌,造成的伤害也很少。
相比之下,钢筋水泥建筑结构劣势已经凸显。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为3亿吨,而且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城外,露天堆放或者填埋。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沙飞扬等问题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住宅设计建造质量欠佳,住建部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指出,今后15—20年,现有住房一半以上要拆掉重建。到2030年新产生的建筑垃圾将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英国建筑平均寿命134年,美国建筑平均寿命74年,中国25-30年。如果使用木结构建筑,建筑垃圾问题将得到很好解决。
木结构建筑从传统走向现代,栋梁木业引领木材改性新风向
虽说木结构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近几年在国内兴起的木屋的搭建技术却是引自国外。木材的应用技术日趋现代,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砖木房屋了,建筑风格也以欧式和美式为主。目前在中国的大地上,建造起来的木屋建筑主要有普通木结构木屋、胶合木结构木屋和轻型木结构木屋这三种,其中轻型木结构木屋保温性能较好,节能减排,而且抗震性能突出,最适合用来建造木屋别墅。
现代轻型木结构起源于北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北美的现代轻型木结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完备拥有各种设备、金属连接件和结构设计软件。木结构在北美是模块化设计,工厂化、预制化生产,设计科学严谨,在生产上讲究精确和安全,其工艺和材料都是经过了上百年的考验和应用,是现代工业社会程序化设计、标准化生产的典范。
现代木屋除其搭建方式外,在木材的加工上也区别于古代木屋。由于技术限制,古代木结构建筑用的木材虽经过桐油浸泡具有一定防腐防虫的功能,但其防火阻燃性能差,保温效果也不好。
木屋企业对木材进行了改良,研发出了科技木。据悉,栋梁木业是首个把杉木改性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企业,拥有全国第一条杉木生产线,该生产线可以对色泽、纹理、密度、防腐等内外部性质进行改性,有效提高杉木的附加值。人工杉木前只能应用在简单的家具,改性后可用于高档家具,甚至可以代替红木一类的木材,经过改性,人工杉木的价格可以提高1.5倍。
据东莞栋梁木业总经理刘晓方介绍,改性木源于自然而胜于自然,是大自然与现代高科技的完美结晶。改性木既保持了天然木材隔热、绝缘、调温、调湿等固有自然功能,且经过高科技工艺改造又赋予了新的特点, 彩丰富、品种多样、色泽饱满、纹理清晰、立体感强。不仅如此,改性木更加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理念,特别是改性木以速生材为原材料,避免了对森林资源特别是珍稀树种的消耗,有利于环境保护。
中国现代木屋刚起步,木材深加工市场前景广阔
从房地产开发的木别墅受到市场的热捧再到旅游景点、休闲娱乐会所里的木结构景观,木结构房屋市场正以每年至少15%的速度增长,涉足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从2009年到现在,每年都有一批木结构企业出现,目前我国的木结构企业已达600多家。
中国木结构产业已经持续断层20多年,而且一直落后于其他多个产业,消费意识也不强。另外,中国木屋行业的工业化时间较短,在产品研发、技术提升、产业管理等方面比较落后。目前没有产品的标准和规范、行业发展无序、同业的不良竞争、企业宣传的夸大其词、大量低劣的木构造房屋及用木材板、方料搭建起的木板房,冲击了市场,混淆了人们对木结构房屋质量的认识。
就在如此混乱的市场中,却不乏一些有远见的企业深耕于木材深加工的技术研发,获得国际、国内建筑装饰市场的青睐。东莞栋梁木业在实践中不断地从色彩、纹理、材料、工艺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改变,在全国率先推出“量身定做”服务,根据客户所提供的样品,专门为客户研发符合其所需颜色和纹理的科技木皮,给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带来了一股正能量。
“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是初生市场的通病,中国木屋行业也不例外。在中国600多家木结构企业中,半路出家的多,科班出身的少,像栋梁木业这样集科技木皮、染色木皮、木材改性、木屋材料供应、木屋建造于一体、拥有科技木皮生产能力的厂家在国内不足10家。”采访当中,刘晓方对栋梁木业的市场竞争力显得很有信心。
中国木屋行业还处在初级阶段,现代大型木结构建筑仅有苏州胥江大桥一座,木结构小区仅有北京温哥华森林小区和上海碧云国际人才公寓,种种数据表明,中国木屋行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三到五年,木屋、木材深加工行业将进入爆发式增长期。在钢筋水泥丛林的都市里,木屋承载的,不仅是人们渴望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怀,更是现代科技无法抹去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