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各省会城市及其它中心城市要积极创造条件,率先建立实体化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近年,上海首家劳动争议仲裁院在浦东新区成立,标志着上海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转型仲裁院,将在上海全市逐步推开。仲裁委员会转型仲裁院是我国劳动仲裁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截至2006年底,全国劳动争议仲裁院已达到221家,其中2006年新增106家。仲裁院改革在处理劳动争议方面将更专业、更高效。对于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都有重要意义。
现行劳动仲裁机构有局限性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自1987年恢复实行20年来,一直没有建立承担劳动争议处理的专门机构,而是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机关处科承担了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的相应职责,造成仲裁委、仲裁办、仲裁处(仲裁科)三者职责混淆。劳动和社会保障专家王晓说,现行劳动仲裁机构有很大局限性。
劳动仲裁机构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劳动仲裁机构国家立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一个统一的体制,只是明确规定在县、市一级成立仲裁委员会,而国家和省、地市一级劳动行政机关又设有劳动仲裁处、科。国家和省、地一级的办事机构就不便去指导下级仲裁委员会的工作,这就形成了一种残缺的机构体系,因而也就出现了一种勉强指导关系,即上级劳动行政部门设立的劳动仲裁办事机构在勉强地行使指导下级劳动仲裁委员会工作的现象。
仲裁委员会由各方代表兼职组成,不适应工作需要。王晓认为,由劳动部门、工会和企业主管部门三方负责人临时组成仲裁委员会直接办案存在着弊端。一是三方负责人很难找到统一的办案时间。随着劳动争议增加,这个问题会更加严重。二是有些方面的负责人员不熟悉有关劳动政策法规。
“会议”形式仲裁劳动争议,严肃不足,活泼有余。王晓说,从国内各种仲裁办案机构来看,无论是国际经济贸易仲裁、海事仲裁,还是国内经济合同仲裁,都在立法中规定了仲裁审理案件的机构为仲裁庭,而劳动仲裁办案则实行“会议”形式,这种“会议”形式办案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其产生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人员不足,干部素质低,社会影响力差。按照现在的劳动争议数量,我国估计需要2万名专职仲裁员和更多的兼职仲裁员。而我国目前实际上只有5000多名仲裁员,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推进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
2006年上海全市各仲裁机构收到劳动争议仲裁申诉28689件,相当于20年前的40倍以上,仲裁员年人均办案已高达221.9件,案多人少,超负荷工作,工作经费无法确保,已成为劳动争议处理障碍巨大、劳动仲裁质量难以提高的直接原因。上海市浦东新区劳动争议仲裁院设4个仲裁庭、1个调解庭,工作人员22人,其中70%具有法学专业本科文凭。专业化的队伍结构使得办案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在2007年一季度的试运作期间,劳动争议案件办理数量同比增加11.7%,而案件处理数量同比增加14.2%,且近80%案件在一个月内办结,案件处理能力大大提高。
据悉,2007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各省会城市及其它中心城市要积极创造条件,率先建立实体化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建设。在企业聚集的乡镇、街道和工业园区,积极推进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尽快形成多层次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改进处理程序,改革办案方式。劳动保障部还提出力争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省会城市和其它中心城市都要建立实体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张成明认为,当前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着力解决办案职能与行政职能相分离问题,补充足够的专职办案人员,建立专门的办案经费来源和独立的办案场所;切实解决当前四川省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中政事不分、案多人少、专业程度不高等问题;切实加强劳动争议仲裁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实现劳动仲裁机构人员专职化、编制明确化。
这里是塞上煤城,是宁夏最北端的城市——石嘴山。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力特化工)就悄然崛...
在中国的港口运输界,有一位被称为是“常胜将军”的人物,那就是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