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数码IT>> 正文

我国网络地址发展亟待破冰

企业报道  2015-01-09 09:08:15 阅读:

  未来的互联网将从过去的人人通信转变成人机通信、机机通信,这个时代正在很快地到来。这意味着在即将到来的新网络时代,所有的终端只要装上IP地址传感器都可以上网,冰箱、窗帘、电视、板凳甚至图钉无一例外。

  这种发展趋势与互联网“铁律”之一麦特卡夫定律吻合: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平方成正比,连上网络的终端越多,互联网价值越大。而IP地址是连上互联网的准入证,任何想要接入互联网的终端,都必须拥有只属于自己惟一的IP地址。按照这样的逻辑,定律似乎可以延伸为:网络的价值和IP地址的数量也成正比。反过来说,不能联网的信息终端,就像丛林中的豪华小汽车一样,发挥不出自己的优势,跟不上未来趋势。

  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在互联网大会上的讲话进一步强调了IP地址的这种重要性。他精辟分析了互联网行业的具体现状:网民上亿,宽带过半,长话IP主导,IP业务占主流,基于IP地址的新型互联网业务正蓬勃发展。除了互联网用户的迅猛增长将产生对IP地址的大量需求外,各种各样联网的智能终端乃至移动智能终端,比如信息家电、手机、PDA、网络汽车、传感器、网络摄像头以及RFID标签等,亦将对IP地址资源产生巨大的需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专家认为:“如果缺乏足够的IP地址来支持如此众多的上网设备,未来我们关于信息社会的宏大构想只能是一句空话。”

  由此可见,互联网的长远推进趋势和发展现状共同强调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无所不在的互联网发展将对IP地址资源产生无限膨胀的需求,IP地址作为互联网基础地址资源的重要意义将持续拔高。

  但是与需求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IP地址资源严重紧缺:截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数量已经剧增到1.23亿,而我国分配到的IPv4地址数量却仅为8000多万个,远不能达到人均一个IP地址的标准。按目前互联网的发展思路,8000万的IP地址远远不够,IP地址资源的紧缺势必会阻碍我国互联网的持续发展。

  更不容乐观地是,由于无法突破的技术问题,现在通用的IPv4只能提供43亿个地址。根据全球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有限的IPv4地址将在2010年前后消耗殆尽,届时可能出现全球互联网的基础地址资源危机。因此,加速申请、扩大IP地址资源的数量以适应我国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同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研究表明:全球仅剩10亿个可用的IPv4地址,中国在其耗尽前还有1.5亿至2.7亿个地址的需求,占所剩地址总量的20%;而目前我国IPv4地址拥有量仅为8000多万个,还不足全球已分配的IPv4地址总数的2%。这一悬殊的比例反差意味着在未来的IP地址申请上,我们至少要付出10倍于以前的努力,才能获得足够的IPv4地址以满足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需求。

  针对我国IP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信息产业部的专家认为,广大企事业单位特别是ISP,要未雨绸缪,根据未来几年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积极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提交IP地址申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是我国国家IP地址分配管理机构,有着政策和服务上的双重优势,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IP地址资源分配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本土化的便捷服务方式又大大降低了企业IP地址的申请成本。

更多专题
悄然崛起的英力特化工

这里是塞上煤城,是宁夏最北端的城市——石嘴山。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力特化工)就悄然崛...

“常胜将军”常德传

在中国的港口运输界,有一位被称为是“常胜将军”的人物,那就是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