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悄然崛起的英力特化工

企业报道  2015-01-04 08:34:14 阅读:
核心提示:这里是塞上煤城,是宁夏最北端的城市——石嘴山。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力特化工)就悄然崛起在这块热土上。

  前 言

  这里是塞上煤城,是宁夏最北端的城市——石嘴山。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力特化工)就悄然崛起在这块热土上。

  说起英力特化工,熟悉它的人们自然会想到它的前身——宁夏宁河民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族化工),同时会想起它的两次重组,想起给它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宁夏英力特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力特集团)。

  如果说,英力特化工目前正处于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那么,要得到对英力特化工整体、全面的了解,就必须知道它的过去。历史不可以假设,但历史可以总结,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开创未来,才能勾勒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民族化工已经成了历史,它将历史连接到了今天。

  创造今天的是英力特化工,它将今天连接到未来。

  英力特化工走过了怎样的道路,怎样走到今天,又将走向何处?

  上篇 重组,历史与现在的连接

  从民族化工到英力特化工,经过3年的历练,英力特化工这只火凤凰涅槃后脱胎换骨,重获新生,继而展翅高飞起!3年来,他们的良苦用心结出了硕果,已经红杏枝头春意浓了。

  (一)

  民族化工,在石嘴山和宁夏曾经名声显赫。它是宁夏石嘴山市属企业惟一的上市公司,资产总额达到了7.98亿元,净资产达到4.41亿元,产品出口量达到95%。1996年上市之后,民族概念、基础产业概念、出口概念、“触电”概念等,使得民族化工一度魅力四射,4年间股本扩张了100%,成为石嘴山市一颗璀璨的明星。然而,辉煌了不到5年时间,罩在民族化工的光环便黯然失色,倏然陷入困境,走到了不重组就无法生存的地步。我们这里不去分析民族化工衰落的具体原因,因为它的原因太复杂了,还是留待专家们去研究吧!我们还是从重组说起。民族化工的重组,牵动了每一个民族化工人的感情,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引起了自治区、石嘴山市两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

  民族化工经历了两次重组。

  让我们把时间上溯到2001年。那个时候公司的名称还叫民族化工。从财务报告来看:连续5年盈利,且净资产收益率均在6%以上。如此漂亮的基本面,使很多投资商对民族化工的重组趋之若鹜。北京的一家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原重组方)因为有很好的发展规划和资产整合的思路,得到了各方面的首肯,在收购民族化工的争夺战中胜出。

  2001年9月6日,原重组方正式进入民族化工托管。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发现抢到手里的不是“金娃娃”,带来的不是滚滚财源,而是一条带刺的绳索,很快,原重组方就被这条绳索捆住了手脚。主业创利能力极弱,投资项目没有发挥效益,资金匮乏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融资资源极度枯竭,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由于没有资金支撑,公司终于全线瘫痪。原重组方从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到黯然退出,只有短短7个月的时间,其间断续停产就近3个月。

  就在这个危难关头,民族化工开始了第二次重组。第二次重组不同于第一次,第一次重组还有海市蜃楼般的景色在吸引着投资者,而第二次重组面对的却是铁血般残酷的现实。民族化工的重组已经经不起失败,已经不能再失败了!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英力特集团作为新的重组方进入了民族化工。

  (二)

  跫音震响在黄河岸边的民族化工,新一轮的太阳已然躁动于晨光曦微的地平线下,呼之欲出,酝酿着新的喷薄而起。

  新的重组给民族化工带来了希望和光芒,一个年轻的、充满生机和活力、雄心万丈的、新的经营班子诞生了,时间是2002年5月30日。那时,民族化工前程未卜,前进的道路上荆棘丛生。但在民族化工人的心头却吹进了和煦的东风,春潮奔涌。

  公司的历史将会永远记住这次重组,记住新一届董事会和经营班子。他们在民族化工生死存亡的关头,历尽风雨和艰难险阻使得民族化工在一片废墟上崛起,从负数起步。董事会、经营层这两个智慧的头脑聚集在一起,殚精竭虑,谋划着公司新的未来。他们决心给关心、爱护、支持公司的人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公司的员工们听到了正在翻动历史书页的声音。

  新的经营班子制定的策略是:抓好班子,精兵简政,降低成本,规范管理。这十六字方针说起来简单,却凝聚着公司上下员工多少汗水乃至无数个不眠之夜。这里不谈他们怎样向旧的管理体制开刀,一刀下去就减员700人;不谈如何破除历史积弊,实施原辅材料采购招标管理;也不谈怎样打通国内外两个市场,使公司产品呈现出产销两旺的景象;甚至也不用谈怎样开展重树信誉活动,使濒临崩溃的企业信誉重新获得了用户的认同。这些过程是艰辛的,而带来的效果是——

  职工队伍稳定了,公司的信誉回升了,经营环境改善了,基本面好转了,发展项目在人们怀疑的眼光下干起来了。

  让我们记住这些注定要载入公司史册的名字吧!

  邹学仁,2002年4月30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聘为总经理;2003年5月28日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当选为董事长;2004年9月30日第三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辞去董事长职务;

  秦江玉, 2002年5月30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聘为副总经理,2003年5月28日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聘为总经理;2004年9月30日第三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辞去总经理职务,当选为董事长;

  任育杰,2002年5月30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聘为副总经理;2004年9月30日第三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聘为总经理;

  李桂荣,时任公司财务顾问,现任公司独立董事;

  田继生,2003年5月28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聘为副总经理,主管项目工作,现任宁夏西部聚氯乙烯有限公司董事长;

  石广伟,2002年5月30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聘为副总经理,主管生产技术及安全工作;

  刘亚鹏,2002年5月30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聘为副总经理,主管营销工作,兼任董事会秘书;

  是建新,2003年8月13日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聘为副总经理,主管行政工作;

  王淑萍,2002年5月30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聘为财务总监,主管财务工作;

  唐新军,时任公司财务部部长,现任宁夏西部聚氯乙烯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

  中篇 管理,将现在连接到未来

  英力特化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盼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春天。短短3年的时间,通过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技术创新、资产整合、构建营销网络和诚信体系等手段,公司的基础面和基本面彻底好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

  2003年6月30日,民族化工更名为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ST英力特”。2004年3月25日,公司摘掉了ST帽子。

  这是两个值得公司员工永远记住的日子。它标志着民族化工历史的结束,进入一个全新的英力特化工时代!

  英力特化工已经告别了风雨飘摇、苦苦挣扎的过去,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真正盼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短短3年的时间,公司的变化有目共睹。

  2001年和2002年,这是凝固的历史。亏损额分别为19654.26万元和8520.9万元,年度亏损达2.81元。每股收益分别为-1.72元和-0.74元。

  2003年和2004年,这是公司新一轮的起点。公司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33亿元、3.65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453万元、4655万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214元、0.41元。

  两组强烈反差的数字,凝结着英力特化工人的多少汗水,凝结着公司董事会、经营班子多少心血!

  民族化工的重组已成为宁夏上市公司成功重组的典范,得到了中国证监会的肯定。2003年,公司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单位,被宁夏证监局授予宁夏上市公司中惟一的诚信建设先进集体。

  通过对外投资,公司资产得以迅速扩张,资产质量得以优化。公司旗下有氰胺、氯碱、检修、石灰制品4个生产性分公司,控股宁夏西部聚氯乙烯有限公司、石嘴山市青山宾馆有限公司、宁夏新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宁夏英力特化工物业管理公司,参股(中美)宁夏威宁活性炭有限公司。

  通过资产整合,公司的主导产品由过去的3种增加到了8种。主导产品及生产规模为:年产电石27万吨、聚氯乙烯15万吨、烧碱12.5万吨、盐酸3.6万吨、石灰氮9万吨、双氰胺1万吨、活性炭4000吨等。

  通过技术创新,24%含氮量石灰氮、99.99%高纯度双氰胺继1991年连年荣获“国家级新产品”荣誉称号之后,2003年自主研发的符合美国饮用水安全标准新一代活性炭,通过美国UL的ANSI/NSF61饮用水安全认证;2004年自主研发了颗粒石灰氮、2004年和中国煤科院北京活性炭研究所合作研发的烟气脱硫活性焦,被评为国家“863”项目新产品。

  (二)

  安全与环保,是制约英力特化工健康发展的两大障碍。作为对社会、对员工负责任的企业,就必须从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安全和环保问题。

  针对一度非常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英力特集团及时组织全系统各单位在英力特化工召开了现场安全警示大会。以此为契机,英力特化工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管理网络,确保安全工作不留死角。在加大安全投入的同时,完成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使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工作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持续改进的轨道。

  高污染是基础化工原料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公司高度重视电石炉、锅炉烟尘排放处理、化工生产排出污水综合治理工作。通过采用静电除尘方式,分别对13500KVA、10000KVA电石炉烟尘进行了治理,经检测,排放已达到国家一级环保标准。

  (三)

  要想使公司得到长足发展,就必须打好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经营与管理。经营与管理是公司的两个轮子,推动着公司稳步前进。

  经营管理贵在创新。英力特化工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充分体现出了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根据公司实际导入了“项目化管理”的模式、精益生产的方式、全员营销的理念,构建了“三证合一”标准化管理和诚信建设体系。

  根据2005年的重点工作,英力特化工分别成立了项目建设、安全环保、营销网络和品牌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三证合一”标准化管理6个项目组。通过项目化管理,解决以前日常工作中任务无人负责的现象,改善粗放的计划方式,使参与项目化管理的员工学会评估时间和成本,培养风险管理意识,营造出一种以人为本、尊重人、鼓励创新的团队文化。

  实行精益生产,走充分有效利用资源、低成本、高品质发展新路。不再与周边企业进行普通产品竞争,而是在精品上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以高品质产品和优质服务赢得客户。

  英力特化工努力推进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内的“三证合一”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用国际通行管理标准统领生产经营管理。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建立形成“三证合一”内审、管理评审考核体系,督促各部门、各单位纠正工作中不符合项目,对三个体系全面整合,以实现节约资源、科学规范管理目的。

  英力特化工树立全员营销理念,实现营销策略和方式大转变,朝着“大市场、大营销”方向迈出重要步伐。与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天原集团华胜化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联合天原有限公司以及联合天原英力特分公司,整合后的销售系统扩大了产品销售区域和网络,产品销售将占据国内市场份额15%,并可直接出口赢得国际市场份额。

  品牌是产品行走市场的通行证。作为一个备受众多投资者瞩目的上市公司,英力特化工重组后公司字号由“宁河”改为“英力特”。他们根据公司品牌建设的实际情况,倾力打造“YINGLITE”品牌新形象,统一使用“YINGLITE”商标,并将品牌塑造作为长期工程来抓,通过引导市场和顾客认识接受“YINGLITE”商标以形成品牌竞争力,确立品牌市场品位以形成优势品牌资本。

  (四)

  如果说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律”,文化建设就是企业的“道德观”,制度建设是管理底线,文化建设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英力特化工员工队伍由原民族化工、电化厂等单位组成,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有很大差异。要把公司所有员工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就必须加快整合和塑造符合公司实际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公司经营层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大事来抓,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英力特化工的企业精神是“诚信、规范、高效、卓越”,从道德层面、管理层面、效率层面、目标的追求层面进行了高度概括。从字面来看,企业精神标准也许不是太高,但它符合公司的实际。这八个字的企业精神,正在日益深入人心。

  英力特化工确立了“管理无小事”理念;“只争朝夕”企业作风;“专业、敬业”员工形象目标。先后提炼出50条企业格言和警言警句,对企业精神和理念不断地、创造性地赋予新的内涵。

  英力特化工将公司精神、经营理念、价值取向、发展目标等贯穿、渗透在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之中。

  英力特化工提出了“善待职工”这个历史性口号。对职工进行人性化管理,公司上下已达成了高度一致。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在公司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提高员工收入。2004年,员工年人均工资同比增长14.5%。

  下篇 发展,为公司插上腾飞的翅膀

  公司远期目标是生产50万吨聚氯乙烯、40万吨烧碱一期12万吨聚氯乙烯、10万吨烧碱项目2005年5月投入试生产,正常年份,公司销售收入将突破10亿元。按规划未来5年将完成50万吨聚氯乙烯、40万吨烧碱二期项目及配套热电联产项目、10万吨颗粒石灰氮、2.5万吨氰胺精细化工项目等,届时,公司收入将突破50亿元,成为集电力、化工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掀开公司辉煌新篇章。

  (一)

  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是英力特化工的两大历史使命。

  光前裕后,继往开来。面对全球一体化的经济,面对当前一日千里的社会发展形势,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英力特化工没有坐而论道,他们在现实与未来之间架起了一座金桥。

  英力特化工的发展战略是:建设集电力、化工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的企业集团。

  按照这个战略思想,英力特化工以电石化工为基础,向产品的纵向及横向延伸,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市场扩展与资本扩张同步,体制创新与管理创新并重,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项目带动发展,英力特化工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生产方式由外延型、粗放型转化为内涵型、集约型。

  致力于技术引进与设备更新:计划与外商合作引进5万千伏安电石矿热炉(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容量的电石炉),采用密闭生产工艺技术,该项技术耗能低、自动化程度高、产量稳定。英力特化工还着眼引进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成熟的双氰胺生产技术,与外资企业在技术与市场方面通力合作,以前瞻性眼光顺应我国近年加大农业投资趋势,加快氰胺化工产品研发,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

  上规模,上效益,英力特化工以国际市场为舞台,进入大工业视野。在发展中求稳定,在发展中求效益,在发展中求生存,以项目开发为载体,英力特化工正在驶上高速发展的轨道。

  自治区和石嘴山市两级党委、政府领导对建设50万吨PVC基地项目极为重视,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主席马启智多次到现场视察,现场解决有关问题,市委书记杨春光亲自担任项目联系人,市长马金虎给予了高度关注。目前,35万吨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英力特化工近期还有一系列项目按既定规划稳步推进,这些正在做前期工作的项目包括:10万吨聚氯乙烯和9万吨烧碱的技术改造项目,预计2006年底到2007年初投产运营;中外合资3万吨水合造粒石灰氮缓释肥项目,2005年开工,2006年投入运营;为拉长产品链,为新建项目提供高质量的原料,在内蒙古乌海建设的33万吨精灰制品基地项目即将竣工……

  规划项目全部建成后,公司年销售收入将达到50亿元以上,利税将达到10亿元以上。

  英力特化工人,满怀豪情壮志,迈步走向更加辉煌壮丽的明天!

  尾 声

  “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再生。”英力特化工的悄然崛起,经历了凤凰涅槃的过程,他们在低谷起飞,以百折不挠的勇气、敢于创新的精神,托起这只火凤凰展翅高飞!

  如果说英力特化工这只火凤凰焚香木以求涅槃的精神展现了昨日的辉煌,那么,它当前正在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开创新的未来,公司的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将在未来发展的大潮中搏风击水,踏浪弄潮!

  每个公司都需要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团队,英力特化工的领头人正在为公司腾飞插上坚实的翅膀,创造广阔的空间。

  英力特化工正处于历史的关键时刻,正举步跨进一个充满希望的里程。面对每一天都有一轮新的太阳,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满怀信心开创未来,虽然前面的道路可能还会有风雨,但他们会用自己的热情和忠诚点亮火炬,阔步前行!

更多专题
悄然崛起的英力特化工

这里是塞上煤城,是宁夏最北端的城市——石嘴山。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力特化工)就悄然崛...

“常胜将军”常德传

在中国的港口运输界,有一位被称为是“常胜将军”的人物,那就是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