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常胜将军”常德传

企业报道  2015-01-04 08:30:45 阅读:
核心提示:在中国的港口运输界,有一位被称为是“常胜将军”的人物,那就是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青岛港在近些年之所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因有很多

  在中国的港口运输界,有一位被称为是“常胜将军”的人物,那就是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青岛港在近些年之所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不可或缺的是常德传,他为青岛港的改革发展可谓立下了头功。在10多年以前,青岛港还是一个年吞吐量只有2000万吨左右的小港口,与老港区隔海相望的是一片荒凉寥落的海滩。20年过去了,如今在中国青岛港辽阔的大地上,赫然崛起的是举世瞩目的亿吨大港,流传在这片大地上的是响彻世界航运界的“振超效率”和“振超精神”,是来自世界各地倾情而至的“万国船队”,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与出身工人家庭的这位国企带头人常德传休戚相关,都融入在他创业和奋斗的历程里。这片热土上,不仅凝聚着一位国企当家人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的神圣使命和情怀,更凝聚着一个企业家对祖国和人民的拳拳报效之心。

  1988年,常德传改任青岛港务局局长时,青岛港已历经近百年沧桑——码头年久失修,泊位多为万吨级左右,无法满足大船靠泊需要;仓库低矮,透风漏雨,堆场紧缺,航道窄浅……那时与青岛港老港区隔海相望的是一片荒凉的海滩,而青岛港还属于典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型国有企业,当年吞吐量只完成3109.3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8.6万TEU,人员却高达1.6万人,年总收入仅为2亿多元;而建设一座码头少则几亿元、十几亿元,多则几十亿元。就是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常德传带领万名员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一片荒凉的沙滩上谱写了崭新的篇章先后建起了一座座大码头、大泊位、大堆场。昔日落后的青岛港如今被打造成为现代化的世界级大港,港口年吞吐量由3000多万吨增至2004年的1.6亿吨,成为上海以北东北亚第二大枢纽港、我国第二大外贸口岸。

  一不要命 二不要钱

  按常德传的理解国有企业是经济战线的“国军”国有企业的领导人肩负的是要为国家做越来越大的贡献、使企业发展的后劲越来越足、让职工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的历史重任。

  面对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常德传做到了临危不惧,舍生忘死。自1989年至今,他先后成功组织了9次灭火抢险,为保护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胜利油田黄岛油库遭雷击起火,10时45分,常德传等领导即从青岛乘船赶到现场组织灭火抢险。到下午4点,风向由北转南,凶猛的火舌严重威胁着黄岛油港,更大的爆炸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为避免更大的损失,青岛市指挥部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接到命令后,参加救火的人员都纷纷上船,只有常德传一个人留在最后。一名船员拉住常德传,让他上先开的“港燕”轮,他却说:“你们可以走,我不能走!”一直等到绝大多数人都撤离了黄岛油港后,常德传才被人推上了最后撤离的一条船。可是船刚刚开出后,码头上不断有人跑来呼救,在生死关头,常德传果断下令返航救人。就这样,在这次震惊全国的黄岛油库灭火抢险中,常德传整整5天4夜坚守在前线,指挥着3000多名海港职工与烈火展开殊死决战,最终保证了海港安然无恙。无私,忘我,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常德传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企业家能达到的精神境界。许多熟悉青岛港的人都认为青岛港的经验难学,因为那里有个“一不要命,二不要钱”的常德传。

  “长子”要为国家分忧解愁

  “青岛港是‘国家队’,是国家的企业,理应为国尽忠、为国效力。国家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与惟利是图、追求效益最大化的企业理念不同,常德传经常用“国家队”的责任来告诫和要求企业的各级领导。为精忠报国,他提出并带头践行了“三个一代人”的青岛港精神,即“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他教育青岛港的领导和职工,青岛港作为国企,是国家的“长子”,就要为国家多做贡献,为国家分忧解难。作为青岛港人特别是领导,必须有所作为,上对国家负责,下让职工满意,自己终生无悔。要取得超人的成绩,就必须付出超人的代价,个人就必须作出必要的牺牲。正是怀有一腔报国之热情,为国争光之理想,他带领职工顽强拼搏,实现了青岛港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近15年来,资产总额由不足5亿元增值裂变到113.2亿元,上缴国家各种税费近百亿元。

  20世纪80年代末,青岛港一无专用设备,二无专用码头,仅有的2万箱是用两台门机一个一个抬下来的。不用说国际港口,就是国内不少其它港口也都远远超过青岛港。发展是硬道理。怎样才能摆脱落后迎头赶上世界港口发展的潮流?当时建设新码头,一没有资金,二是时间太长,怎么办?常德传带领青岛港从实际出发,决定把老码头改造成为集装箱专用码头,采用短平快的方式加快青岛港的集装箱发展。1991年底,在船公司、货主的支持下,青岛港首次开通了第一条集装箱国际干线青岛—美西航线,跨入了集装箱发展新的历史时期。1995年又抓住日本大地震的时机,承担起集装箱国际中转的重任,成为我国大陆港口第一个国际集装箱中转港,再次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心为公,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保持忠诚,是国有企业当家人应有的品质和责任。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常德传和青岛港领导班子始终没有放弃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和追求,始终没有放弃国有企业能够搞好,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的信念,坚信发展是硬道理,做出正确的决策,坚定不移地付诸实践。常德传在1988年年底就指出:无论社会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青岛港都要理直气壮地抓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一心一意干四化、一心一意搞好生产发展”。

  在常德传的内心世界,服务社会理应是一个国企当家人的英雄本色。青岛港富了,但富了不忘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人民。2001年,在20万吨级原油码头输油臂因外轮造成严重受损后,全港上下共同来支援。由于抢修人员吃住在码头,仅用89个小时就抢修成功,恢复了生产,创造出了世界原油码头抢险史上的奇迹。沂蒙山区是革命老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生活依旧面临许多困难。为了回报老区当年对革命的贡献,青岛港专门把沂南县确定为农民承包工的固定招收基地。十几年来,青岛港向受灾贫困地区捐送衣被30多万件,有的职工甚至捐出全新的毛毯、棉被和高质量的皮衣。青岛港捐赠的物品数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

  主战场在港外

  与青岛港合作的船东货主们在青岛港真正有了当“上帝”的感觉,是在常德传提出了“主战场在港外”的市场理念后,同时也使他们在国内的港口第一次找到这种意想不到的“上帝”感觉。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世界许多港口星期天不作业的情况下,常德传结合世界先进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提出了通俗易懂、国内外航运界熟知的青岛港为客户服务的“三项原则”:没有货主、没有用户,青岛港就没有饭吃;货主用户的满意就是质量工作的标准;手续便捷,价格优惠,24小时服务。他让所有的职工都明白,他们的工资是客户发的,没有客户就没有饭吃;让所有的职工都知道,质量工作的标准不是国家确定的货损货差率,而是客户满意不满意,客户不满意,即使优于国家的标准也是不合格的,让所有的职工从各个方面做到让客户满意,要不分分内分外,只要货主用户需要,就努力去做到,宁肯自己千难万难,也不能让货主一时犯难。如今,北起内蒙古,南至重庆、成都,西至乌鲁木齐,都有青岛港的货主和用户。

  1996年以来,随着矿石进口量的急剧增长,在多年论证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青岛港筹资18亿元建设了20万吨级兼顾30万吨级的矿石码头,并采用亚洲最先进的设备。按常规,这样的码头一般需要4—5年才能建成。而青岛港则打破常规,大胆创新,研究制定科学的工艺,采用先进技术,组织大兵团,海上陆上同时作业。码头投产后,青岛港利用20万吨级船舶,每进口一吨矿石比用5万吨级的船舶就可为钢厂节省5—12美元,使20万吨级的船舶接踵到港。2004年2月28日,青岛港还成功靠泊了全国实载量最大的30万吨级的“大凤凰”轮。到2004年为止,青岛港已接卸进口矿石1亿吨,为全国北到包头、西至酒泉、南至成都的全国60多家钢厂节省运费5—12亿美元。

  1997年青岛港客货运输服务体系在全国沿海港口率先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它昭示着青岛港正以全新的形象跻身国际化港口行列。青岛港为帮助货主办理提货、入货业务而建立的“货主之家”不仅在中国港口独此一家其服务周到的程度甚至超过了素有服务体贴入微之称的日本、新加坡港口。

  一心为民 造福职工

  出身于港口基层工人的常德传,对职工有着血缘般的亲情。他经常说:“青岛港是个大家庭,我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长子,离退休老同志就是我的长辈,广大职工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幼儿园的孩子就是港口的后代,孝敬老人、照顾好兄弟姊妹、培养好孩子是我的责任。”

  住房是国有企业职工关心的又一个直接关系到生活质量的最大问题,住房难甚至成为许多国企职工一块最大的心病。在常德传刚出任局长时,青岛港这个百年老港有大批无房户、特困户和困难户。几代人同住十几平方米的“鸽子笼”,几家人同住的“团结户”,一年之内搬几次家的“游击队”在港口比比皆是。有一次,常德传到大港公司与装卸工人一同劳动,下班更衣时,一位青年人边脱着被汗水湿透的工作服,边倾诉没有住房的艰辛:“我们上班出力流汗玩命,可等洗完澡下了班,却不知该往哪儿走。”普通职工无房的疾苦,令常德传感到十分痛心。

  只有安居才能乐业。在企业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青岛港依然决定,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也要优先解决职工群众“无家可归”问题。

  1989年,青岛港用于为职工建房购房的资金首次达到370万元、1990年增加到710万元、1991年增加到2200万元。从1989年到1994年5年间,青岛港共投资8200万元,购建住房31万平方米,相当于前40年总和的1.5倍。青岛港人均住房面积由4.5平方米直线上升,到2001年,达到了25平方米。

  作为青岛港的当家人常德传心里始终装着海港1.6万名职工和他们的家属。职工群众最盼望工作稳定生活有着落最怕下岗失业。常德传经常讲一个人下岗就会给整个家庭生活带来困难而作为长子即使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能把家里人推出门外。因此在改革之初青岛港就确定了任何一次改革都严格遵循的原则:“只要愿意干好好干尽职尽责地干就决不撒手不管不推向社会”。在他的倡导下,十几年来,青岛港以建设充满亲情、人气旺盛、温暖和谐的港口大家庭为目标,做决策办事情都一心为民,造福职工。

  常德传说,“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为生产而生产,而是要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他把“让职工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纳入青岛港深化改革的纲领文件中,并将为职工谋福利的具体实事以文件形式下发,作为指令性计划要求完成;他将“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要办好”作为决策者和中层领导的办事原则,大到职工的政治地位和待遇、经济收入、住房等大事,小到职工的就医、就餐、洗浴、乘车等困难,事无巨细,都以让职工满意为标准,着力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广大职工收入年年增长,摆脱了贫困,摆脱了落后,摆脱了愚昧,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

  骄子倾情胶州湾

  青岛港成功的重要经验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创新与继承并举。青岛港的迅猛发展蕴涵了深刻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内容,更凝注了常德传这位国企骄子的全部心血和情感。

  2005年3月26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园千人厅中国企业管理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首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隆重揭晓青岛港集团主席、总裁常德传等3名企业界知名老总光荣获得了荣誉证书、奖牌和奖金。常德传和他所创立的青岛港现代管理与传统优势有机融合的企业管理精髓备受瞩目。

  当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名誉会长袁宝华同志将象征着企业管理领域的最高奖项——首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颁发给常德传时整个现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与会人员以最热烈的方式表达了对中国金牌企业家的崇高敬意和由衷钦佩。当介绍常德传卓越管理理念的专题片放映时全国企业家精英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大家被那一个个生动、感人的画面深深吸引着被金牌企业家的风采深深感染着。常德传信步走向大会主席台发表精彩致辞时最热烈的掌声再次为中国青岛港的当家人真诚响起“我感到这一至高荣誉的取得应当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委、交通部等各级领导的长期培养悉心关怀应当归功于青岛港社会各界特别是我们企业家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倾情帮助应当归功于青岛港全体员工的无私奉献拼搏进取因此我深深感到没有我们党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没有我们各级领导开创的广阔天地就没有我们今天施展本领的机遇我们决心以此为起点更好地学习更好地进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们的企业管理把我们青岛港自己的事情办得更好为青岛、山东、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手捧着沉甸甸的奖杯常德传真诚、亲切的话语深深感染了大家。十几年来常德传带领全港员工按照袁宝华“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十六字方针以“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为光荣使命和不懈追求不断探索创新将世界现代管理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华有机融合创出了具有青岛港特色的管理理论、管理模式和管理实践把一个百年老港打造成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创出了一条振兴国有企业的成功之路丰富了中国式企业管理的内涵。

  荣获中国企业管理领域的最高奖项对常德传来说这并不代表着就拥有了一切在这位杰出企业家的广阔眼界中这只不过才刚刚开始每一次这样的胜利他都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如今,青岛港正在全港范围内大力举办高端讲座聘请专家教授前来授课,青岛港还在找差距、找不足青岛港要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常德传档案>

  常德传,1968年从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毕业后到青岛港从事一线装卸作业。在青岛港工作已达37年。先后担任过机电科技术员、副科长、科长,作业区党委副书记、作业区主任;36岁时担任青岛港务局副局长;39岁时任青岛港务局党委书记;1988年青岛港实行局长负责制时改任局长;2002年青岛港务局改制为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常德传改任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

  1988年以来,常德传团结党政一班人,带领全港1.6万名员工,自我加压,继承创新,不仅将一个陈旧落后的青岛港打造成为现代化的世界级大港、世界港口中的“21世纪的希望之港”,而且将青岛港打造成为一个育人成才的大熔炉、大学校,培养造就了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这个全国学习的典型,创出了一条振兴国有企业的成功之路,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常德传以其卓越的贡献成为我国首批高级职业经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获得了中国企业管理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首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他先后还获得了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中华十大管理英才、中华十大财智人物特别奖、中国企业改革创新十大杰出企业家、全国最受关注企业家、中国经营模范等国家级奖项。

更多专题
悄然崛起的英力特化工

这里是塞上煤城,是宁夏最北端的城市——石嘴山。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力特化工)就悄然崛...

“常胜将军”常德传

在中国的港口运输界,有一位被称为是“常胜将军”的人物,那就是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