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评论家 叶松铖
江浙一带自古就是出文人雅士的地方。任静光的家乡在宁波市的慈城镇,那是个被文化濡染了千年的古镇。文化滋养山水,也滋养人的性灵。一个在文化的曲径幽巷中行进了千年的古镇,它除了演绎了无数的传说、故事外,自然也沉淀了太多的养料、太多的人文情怀。任静光气定神闲地在这片灵山秀水中营构自己心中的图景……
画山水,就是抒情怀!这在任静光的山水画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任静光笔下的山水是典型的南方山水,绵延起伏,壮阔悠远。任静光在抒发自己的情感时,很好的把握了一个“幽”字,这既是深,也是远;既是淡、也是浓,笔墨与主观情感融为一体:情在幽中生、幽在静中藏。任静光的山水之“幽”,不是客观上的造景,他的营构、布局,完全服务于自己的认识、理解与领悟、服务于自己的美学表现。山水之“幽”,即是造化之幽、情感之幽。把自然的造化放在自己的视野中,于是山水的空濛、俊逸;云海的起伏、翻涌,万千气象,尽皆隐逸于胸。情到时,笔墨飘洒,尺素间波诡云谲。“幽”在任静光的笔墨中,是一个无尽的意象,摸不着、也拽不住,但却能处处感觉到:云烟中、深涧里、松荫下,那个“幽”字如影赋形,美不胜收。
任静光笔下的山水之“幽”,既是情的抒写,也是静的抒写。静是一种形态,这种形态凝结了画家的情感,因此,这个所谓的“静”,它是对“幽”的诠释,我们决不能将其等同于寂静、安静、宁静,它所表现的是一种山水气象,是阴阳之间的和谐,是自然的一种状貌。清朝著名宫廷画家唐岱在《绘事微言》中说:“意贵夫远,不静不远也。境贵夫深,不曲不深也。一勺水亦有曲处,一片石亦有深处。绝俗故远,天游故静。”唐岱在这里强调的不是技巧和形式上的东西,他所谓的“远、深、曲”,是指作画人的境界和心胸,是形而上的东西。因此,对一个画家而言,不管你营构的是巨制还是小品,首先要能表达出内心的情感,通过峰峦、丘壑、流泉、飞瀑,传递出你对山水的主观认识。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个“乐”字,道出了无尽幽思。孔子的山水观,已经从客体转化为主体,即性情之山、性情之水。他是以山水作为喻体和参照,抒写人的高洁情怀和德操!孔子虽不是山水画家,但他的山水比德的思想,对于一个画家在意境的营构上是有巨大的启迪意义的。任静光的山水画虚实布局合理,能让人体味到一种空濛的味道。他的画虽不是巨制,但有气魄,静中藏幽,幽中藏雅,颇有嚼头。如,画作《烟雨江南烟雨梦》,画面迷蒙、淡远,山峦起伏绵延,轻雾如帛似缕,此时,细雨如织,天地笼罩在梦幻般的灰仓之中……以山的深远、浓淡,来抒写个人的主观情思,使画面似幻非幻的氛围增强。于是,客体之山赋予了强烈的主观性,蒙蒙烟雨中,山的幽静,宛若精灵再现,读了,让人产生一种恋恋不舍的悲喜情怀…… 画作《群峰竞秀》,我以为是任静光所有山水中最为经典的作品,这幅作品比较完美地表现出了南方山水特有的韵致,同时,它又真正体现出了孔子山水比德的思想。画中山峦丰腴含翠,飞瀑如链,松树亭亭如盖。这幅画的格调是清秀的,有骨力、有气韵。看似小景,实则气势如虹。透过画面,我们可以体味到作者内心的涌动:那是一种人格精神被水墨丹青所抒写的隽永诗篇……
任静光笔下的山水之“幽”,幽在有情、有韵、有境!他懂得只有化客体为主体,山才是自己的山,水才是自己的水!山水的营构才有生气,才能体现画家的个性气质!读任静光的山水,处处皆有空濛淡远味道,静中之幽,仿佛是从人的心底升起的清凉,那种美能久久留在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