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的著名民营企业万杰集团公司近期陷入了财务危机,巨大的资金压力使万杰面临着“生死劫”。
万杰未来如何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但是,不争的事实是眼下万杰集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很多人把万杰的这场危机归结为4年前并购整合淄博钢铁业错误决策。从表面上看,这次并购确实使万杰的发展出现了转折,背上了沉重的资金包袱,陷入了资金危机。但是,如果考虑到万杰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就不难看出这场并购是一个必然。万杰涉及的产业有化纤、钢铁、医疗、教育等,在对外公开资料称,化纤是万杰的主导产业,在医疗及教育方面万杰也颇有建树,取得了不菲成绩,但是,在钢铁方面,却折戟沉沙,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牵累了其他行业,引爆了危机。
万杰涉猎淄博钢铁行业,背后有政府的因素,存在“拉郎配”的色彩;但主要的动力还在于公司本身。如果公司能够清醒地看到钢铁行业并不是自己的强项,能够充分估计到其中的风险,政府也无法进行“拉郎配”。
实际上,很多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往往喜欢四面出击,盲目扩张膨胀,表现出野心勃勃的一面。本来,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投身于高利润行业本无可厚非,但是,这种频频调换主业、四面出击的做法却成了很多民企的陷阱,很多民企因此走上了不归路。
民企扩大规模,涉猎多种行业,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什么坏处。但问题是,很多民企是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四面出击,是在资金、管理、市场、技术方面都没有充分准备下进行的。这里关键的问题是资金问题,很多民企在扩张的过程中往往大规模地利用银行贷款,实行借力打力的方式。这一点,在万杰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做法的弊端是,一旦经营不善,不能及时还贷,银行又雨落收伞,导致资金链断裂,必然会使企业经营陷入危机。
盲目扩张已经成为民营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一个致命伤。
通过万杰的案例,对民营企业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在重大决策中,应该注意处理好企业自身同金融机构和政府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在企业顺风顺水的情况下进行扩张,银行和政府往往会锦上添花,给企业各种支持和承诺,因为它们也看好企业的前景。但是,一旦企业发展中出现挫折,这些支持者往往成为一种压力,这里并没有道德的考量,因为银行和政府考虑的问题同企业本来就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它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因此,企业不能把银行和政府的支持与承诺看作决策的决定性因素,只是一个参考因素,毕竟,收益和风险最终都需要企业自己承担。
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民企在决策中进行科学论证,小心谨慎,规避风险,总是有利于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