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世界上最珍贵的石头,出现在许多情节动人的文学作品中。然而,美国好莱坞电影《血钻》(BloodDiamond)的上映,不仅在岁末电影票房掀起热潮,而且冲击了全球钻石业界,使钻石业者心生恐慌。全球最大的南非钻石产销企业德比尔斯公司(DeBeers)更是首当其冲,成为全球罢买血钻运动的打击对象。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德比尔斯公司生产了世界上45%的粗钻石,它通过对钻石储备量的调控和管理来调节市场,但存货过多不利于资金周转。同时,美国和欧洲的市场管理部门呼吁竞争。非洲钻石财政的反抗者引发了许多暴力事件。这个昔日的钻石巨头面临着种种挑战。
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的管理层就位之后,德比尔斯公司改变了经营方针。它的主要的交易机构停止在公开市场购买钻石。德比尔斯集团原本在安哥拉、狮子山与刚果民主共和国都设有据点,向当地黑市采购钻石原石。2000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对狮子山实施钻石禁运;德比尔斯关闭了位于内战国家的采购处。
2001年,德比尔斯公司退市,现在由英美公司(AngloAmerican)、奥本海默家族和博茨瓦纳政府拥有。公司结束了与美国管理部长期存在的反垄断争端。德比尔斯向欧盟承诺,将于2009年停止从俄罗斯国有钻石生产商ALROSA公司处购买钻石,以促使整个行业的竞争局面。德比尔斯公司出售全部粗钻石的45%当中,ALROSA的生产份额占到约40%。
当市场变得更加有活力时,德比尔斯公司加重在勘探方面的投资,在加拿大和南非开发4个矿山,并且出售业绩不佳的经营单位。
这个钻石业巨头和法国豪华商品经销商“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LVMH)合作,建立了一个珠宝连锁商店。德比尔斯公司现在一年在营销上花费两亿美元,以帮助增加钻石的销售,特别是增加在亚洲的销售。在说服人们去购买真正的钻石方面,营销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钻石业是一个极其讲究形象的行业,这种形象一旦受损,可能会动摇钻石企业生存基础。
越来越多的钻石购买者,除了原本就已经够让他们伤神的钻色、切工、透明和克拉等考虑因素之外,现在还得判断是不是血钻。就像血汗工厂引起的社会良心议题一样,消费者如果购买血钻或战钻,等于是资助战乱的发动者,难逃道义责任。更多的消费者现在想知道他们购买的钻石来自哪儿,想要一份证明它们是清白的钻石的证书。
这对那些能够证明钻石的出处的生产商是个好消息。从2004年以来,德比尔斯公司在亚洲出售的钻石,都雕刻有它的“永恒”(Forevermark)印记,证明它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