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出奇制胜的企业家

企业报道  2014-12-19 10:50:06 阅读:
核心提示:他总是说,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首先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说,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由小到大。企业越大,企业家承担的责任也就越重,并且要具备一个健康向上、有感召力和感染力的灵魂。

  近年来,何世红除了忙于自己的企业外,经常出席各种大型活动,如金融论坛、金融会议、优秀人物颁奖等。在一次次的演讲中,他总是说,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首先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说,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由小到大。企业越大,企业家承担的责任也就越重,并且要具备一个健康向上、有感召力和感染力的灵魂。他还说,在这个利欲非常繁杂的社会里,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尤其是国际化竞争日益加快,企业家的人文利益也发生了变化。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还应该是一个爱国者,也必须是一个爱国者,必须为他的国家利益负责,这才是一个企业家。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家都应具备的最起码的职责。

  何世红,亚洲财讯董事长兼中国金融网总裁、中国金融家与企业家国际俱乐部执行主席、中国金融记者俱乐部主席、中国注册金融理财规划师协会执行会长,(香港)中国金融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当前各种耀眼的光环和名誉都笼罩在他身上:中国新一代传媒大亨、中国第一位网上银行行长、中国金融IT年度十大人物……他所创建的中国金融网,被人誉为金融行业的新华社、道·琼斯,金融行业的CCTV和凤凰卫视……

  他每到一个地方、做每一件事都是一炮打响,都会给业内带来惊奇。业内人说,他总是那么出奇制胜。

  一个月实现成本三分之一回收

  2006年10月17日晚上,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商圈的一高级写字楼内,鲜花满堂、灯火辉煌、人群哗然。100多名身着礼服的绅士和女士正在这觥筹交错。

  在大厅正中间红色的标牌上醒目地写着“中国金融家与企业家国际俱乐部上海酒会——暨中国金融网上海中心成立酒会”。整个标牌高度直达房顶,两旁都是高一米多的鲜花。

  聚集在这里的是100多名来自上海金融界的风云人物,可谓群星荟萃。其中还有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和中国金融网总裁何世红。

  觥筹交错、谈笑风声中,一股新生的力量正以其矫健的步伐踏歌而来。思想火花的碰撞,正酝酿着掀起一场席卷外滩的金融风暴,十里洋场的喧闹也为之黯然。这场盛宴的开席,被媒体誉为标志着中国金融行业最大的互联网传媒机构——中国金融网正式登陆上海。

  可谁也没想到,在此之前,上海这片象征中国经济和繁荣的大城市,对何世红来说完全是一片陌生。

  9月26日,何世红在北京总部给员工开完总结会议,交代好工作后,一个人坐飞机去了上海,除了公司高管和两三个朋友外,谁也不知道何世红去上海干什么。

  可一个新的蓝图已经被他勾画出来,并着手行动了。

  到上海的第二天,何世红借用了朋友在浦东的一间办公室开始招聘。几百个人,他一个人面试,朋友负责给前来应聘的人填表、接待。

  第一天,他从600人中选出了80个人。

  第二天,何世红租了一个宾馆的会议室进行进一步的筛选。他先演讲,介绍中国金融网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样的团队,老总是一个什么样的思路。在场人员此时都被他精彩的演讲惊呆了,就连这次陪同他招聘的朋友都说:“听了你的演讲,我都想把公司放弃跟你去干了。”演讲两个半小时后,何世红就开始把前天晚上连夜赶出来的考试试卷发给这80个人。考完试后他让大家提问。最后,他从80个人中筛选出16个人。他说,没有入选的希望都能够成为中国金融网的朋友。

  第三天,何世红告诉最后被确选的16人,让他们全部到浦东路找办公楼,速度要快,所有的准备,包括找房、装修、购置办公用品都必须在2天内完成。

  大家都在紧张地找。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时候,何世红已经在选择好的办公大楼里签约了。

  第4天下午,整个400平米的办公区域设备已经配齐了。当所有员工赶到时,都目瞪口呆。

  接下来,何世红就开始系列化培训。2天后开业了。

  何世红说:中国金融网上海中心就是以中国金融家和企业家国际俱乐部上海酒会形式开业的。我们带给了浦东一个新鲜的气息,很多金融机构和我们进行了项目的合作、签约。就在酒会的当天,上海中心投进去的成本就回收了三分之一。

  何世红说:“我干工作只喜欢三个环节:速度、质量、效果,所以我希望进来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按照我这个规则走,这是我需要的团队,我需要的是狼性团队。”

  “四大战役”实现企业1000%的速度飞跃

  看到今天中国金融网的规模,很难想象4年前企业刚创建时,只有不足20平米的办公区域。

  中国金融网于2002年底开始创建时,前身是《新金融》报社。突然有一天何世红要停刊办网站时大家都很吃惊。办网站?老总根本不会电脑,成功两个字简直是天方夜谭。

  也许对于不一般的人来说,越是外行越能办成内行的事吧。互联网是一个烧钱的行业,而当初的何世红根本就没有多少钱来烧。

  “非典”这个世界性恐怖的暴疟,在2003年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暴风雨,可万万没想到,它却给走投无路的何世红带来了命运的转机。

  何世红说,中国金融网的命运转机源于“非典”,是“非典”救了中国金融网。“我们当时陷入了困境,当时只有4个人,有一个为中国金融网立下汗马功劳的同志实在坚持不了就走了。我们在着急的过程中感觉自己像得了‘非典’一样,并且那个时候中国金融网没有批下来,我们只是用中国金融网牌子,根本就没有前景。”

  “我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心里想着:也许真的就这样完了。”可突如其来的希望在“非典”第10天出现了:一张汇款单,是中金卡的钱,220元。接着,一天当中从传真机蹦出了十几张。何世红说,“因为‘非典’的时候很多银行也开门,这期间我们汇进80多万元,那个时候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大家围成一圈等着收汇款单,以前有人说,好的企业就是一天坐在办公室看着传真机收汇款单,我当时不相信,后来真的发生在我身上了,1个月的时间汇了80多万元。当第一张汇过来的时候我们非常振奋,就像沙漠里面突然发现水源了。第一天有3000元钱。第二天又多了,最多一天的时候是6万多元钱,我们非常开心,真的不相信做成了,把自己转过来了。”

  在拿下中国金融网牌子后,面对这么多客户的信任,何世红开始了对未来的整体规划。

  何世红说,为了把这个品牌做好,我们第一做内容,然后做页面的设计,美化版面。工作中我们又发现,骚扰企业品牌的事非常严重,所以决定做品牌保卫战。第一年打内容战役,靠中金卡养活中国金融网;第二年还是中金卡养活中国金融网。第一年全年收入就是10万元左右,第二年有80多万元的收入,第三年就是将近400万元。今年是第四年,达到了2000多万元,增值的速度就是这么快。可以说到今年年底我们要超过3000万元。

  何世红说,这些增值只是中国金融网中金卡一个项目的收入。加上其他各项线上、线下的项目和品牌价值,中国金融网的资产已经有15亿元了。这个过程是非常不容易的。中国金融网用3年时间走了和讯和金融界7年的路,在短短的几年里成了行业的门户。这就是中国金融网的速度与战略。

  中国金融网线上目标是想把自己办成金融行业的新华社、办成金融行业的路透社和道·琼斯,其目前网络视频和高端访谈在国内做得是最强的,网络视频固定连续节目也是国内第一家做得最强的。何世红预言,下一步互联网的发展是视频的发展。还有旗下的《中国金融报告》、《行长经理内参》、《金融信贷内参》、《农村金融内参》、《金融案情通报》、《城商行内参》、《中国证券市场内参》、《中国保险市场内参》、《金融理财参考》等媒介产品也是中国金融网独特的拳头产品。

  五大“线下”体系托起“线上”的辉煌

  现在中国金融网建设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网站了。纵观国内网站,除了阿里巴巴、盛大成为实业在发展外,别的网站基本上以信息为赚钱点,或者是附加电子产品为盈利点,在网站小范围发展。何世红说:“中国金融网表面看起来是像其他的网站一样做信息,但其实不是。中国金融网完全突破了互联网发展的企业模式,为所有的互联网站走出了一条新路。现在的中国金融网是一个庞大的金融服务体系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网站。我们设计两条主线,线上和线下。线上项目是现在所有互联网都经营的项目。线下才是我们真正赢利的轨道,庞大的金融服务体系已经形成,我们分5个系统来展开。”

  建立国内最大的金融流媒体企业。何世红说,当初投资分众传媒的分头找到了我们。与分众传媒相比,何世红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尽管分众传媒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高档宾馆和写字楼的楼宇广告,但是银行营业部他们始终没有打进去。在何世红的规划中,各家银行的营业厅早已进入他的帝国规划中,从金融资讯、数据开发的实时显示到金融产品、服务的宣传推广,都将是他的囊中之物。何世红说,中国金融网已经与20家银行开始试点了。

  建立中国第一家商业化信用公司。何世红说,他的第二个体系是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第一家商业化信用公司,就是中国企业网上金融信用信息查询中心。

  像这种商业化的信用公司,美国有4家,中国除了央行的征信体系以外没有第二家。何世红说,虽然政府提出建立诚信社会,各地建立诚信体系,但我们建立的是完全跨区域的诚信体系,和央行的诚信体系不一样,我们的范围更广些,比如说一个企业从工商局注册后就进入了我们的搜寻系统,我们会把这个企业所有的档案集中到这个体系当中,通过你在银行的开户、银行的信贷,或者生产、销售,社会方方面面的动态全面搜罗到这个里面,还包括企业家的信息,给企业建立一个金融信用户口和金融信用身份证。如果没有金融这个牌照,这个信用体系是不完善的、是没有价值的。任何人都知道,银企是一家,只有银企结合得非常紧密,经济才能够繁荣富强。中国金融网就是要把这两点结合起来。

  要成为第一家商业化信用卡公司。何世红说,面对中小银行信用卡滞后的局面,中国金融网正引进资金并联合100多家中小银行建设一个新的银行信用卡发卡体系。建成后,将彻底解决中小银行发行自己信用卡的难题,同时,将给广大信用卡持卡人带来极大的方便。

  将成为中国金融业最大的培训机构。培训是这几年兴起的行业,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国内银行才知道我们需要的是什么。以前我们只有两条线——存款和放款,现在外资银行进来了,才发现外资银行并不做这两项业务,主要做中间业务,就是银行不掏钱还可以赚取大量的业务。何世红说,“中间业务的核心就是理财业务。教育培训市场非常大,中国金融网今年就吃了巨大的利润,前景一片大好,成了金融行业最大的培训机构。等信用卡项目征信体系全部启动时,我们最终将会诞生中国第一家网上银行,这个是我们的未来目标之一。”

  将建成中国第一家理财连锁超市。何世红说,目前,中国金融网已经联合了50多家外资金融机构、100多家中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黄金公司规划共同参与建设中国第一家理财连锁超市,让所有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都陈列在这里销售,就像政府的服务大厅一样,方便市民。第一批理财连锁超市将会在北京、上海、深圳建成试点。

  “三落三起”铸就了“金刚”之躯

  回忆起这些年来走过的路程,何世红说,他经历了三大坎坷、“三落三起”,但也练就了“历坎坷而益固”的身躯和心灵。

  很难想象,如今坐拥十几亿元资产、做事雷厉风行而又桀骜不驯的何世红,在199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居然是一个曾经找不到工作、流浪在海南街头、睡过公园长椅、卖过大饼和馒头的异乡漂泊的“幽魂”。

  20世纪90年代,正是海南大开发的时候,何世红就是随着这股南下热去的海南,但他当初的梦想只不过是要实现他的文学梦,但终究还是没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站在海南的街头,望着来来往往的投资商、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和那些晒得皮肤发紫的农民工,何世红问自己,是做个建房子的农民工还是做投资建房的投资商?

  终究还是敌不过饥饿。为了活命,当初体重只有100来斤的何世红先是到干柴店劈柴,直到举不起斧头。而后又批发菠萝,然后又改卖大饼和馒头。一分一毛的积累,几个月后终于有了2000元钱。在要返回西北的时候,一狠心,把钱全买了斗笠。因为他看到了商机,他相信这些在南方遮太阳和雨水的斗笠能在北方卖个好价钱。

  当他挑着一担快没过自己个儿的斗笠上车时,被人一脚踹得摔了个跟头,斗笠也撒满一地。但他强忍着泪水拾起斗笠,硬是把它们从海南挑到了甘肃。

  正是这担斗笠成就了他的第一桶金,赚了8000元钱。

  可何世红并没有马上创业,他还要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于是应聘去了报社,成为了一位新闻工作者。在兰州,他先后辗转了几家报社,但一直很不理想。1996年,时任甘肃报业集团办公室主任的何世红,自筹资金创办了《新生活时报》,担任总编。

  他大胆创新,以低价订阅的方式薄利多销,一时间,《新生活时报》风靡兰州,硬是把一份报纸办得红红火火。

  但好景不长。也许是树大招风,就在何世红欲扩大经营规模时,权利部门和竞争对手们已经包围在他身边了。在报纸出现短暂资金断链时,印刷厂受人怂恿,不失时机的上门逼要4万元费用,并停印,号召工人围攻报社,把时任编辑的何世红的太太困在报社3天3夜。他仅有的一辆面包车也被开走顶账了。

  1996年,江泽民在西北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指出:加快中西部开发的时机已经成熟……作为新闻工作者,有着强烈政治敏感的何世红又开始了激扬驰骋。

  时任西安《西北建设报》副总编辑的何世红,以原来当记者时采写的《未来西北边境开放口岸的系列报道》为基础,经过大量的考察和研究,出版了第一本专著——《未来西北》。这是一部展望西北经济的蓝图式著作,被誉为“西北发展的新剧本”。当时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决策已箭在弦上,《未来西北》的问世引起了包括中央领导在内的广泛关注。有媒体甚至戏说:邓小平给中国划了一个圈,何世红给西北画了一个圈。

  《未来西北》不仅使何世红成了西安的名人,也使他成了全中国的名人。何世红自己说,他终于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辉煌,并使他个人价值提高了100倍。同时,也带来了再次创业的条件和机遇。

  深圳作为特区,在短短的时间里从一个渔村脱胎换骨,以跳跃式的发展和惊人的速度赢得青睐,其金融业发展势头一派大好。何世红又看到了前沿的精髓,他又自创了《新金融》。

  他要为他的梦想寻找更大的舞台。于是,他在2002年带着他的《新金融》和所有的家当从大漠来到了皇城根下,要为他的“漂亮姑娘”找个好“婆家”。

  北京的城市太大,同时也彰显着它作为“天子”的高贵和霸气。何世红终究没能给他的“漂亮姑娘”找个好人家。眼看着《新金融》没有了出路,何世红明白了自己将又一次跌回原地。

  看着人海茫茫的大城市,看着一道道紧缩的皇城大门,摸着空空的口袋,何世红欲哭无泪。

  可当心灵的创伤还没有愈合之际,他又开始了撕心裂肺的奔跑——把报纸改成了网站,而他连电脑基本操作都不会。从而注定了他又要面临新的苦难和碰撞,撞出来了就是英雄,撞不出来就只能老老实实做他的“草包”了。

  何世红说,他走过、生活过的角落都是一道道菜肴,丰富了他的人生,铸就了他的坚强。也让他感悟到了:要想吃到自己喜欢的口味,就必须不懈地为梦想而脚踏实地地奋斗。

  是戈壁滩沉淀了放飞的梦想

  何世红出生于甘肃民勤县的一个偏远农村,从小家境就不太富裕,很小的时候就随父母迁居异乡。因为是移民,总是遭人白眼,全家被安置在一个农场上,当时农场只有两户人家,恍如与世隔绝的孤岛。

  上小学时,从家到学校每天来回有10多公里的路程,为了保证能够不迟到,年仅几岁的何世红每天要凌晨4点起床赶路,穿过长长的戈壁滩,进入冷寂和阴森的墓地,在上课前赶到学校。长期周旋于墓地,何世红反而对墓地有了不一般的感觉。他说,那个地方给了他一种“魂”,就是这种魂让他在后来的人生路程中充满了神秘与精彩,也锻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上初中时,离学校更远了,来回有将近70里地了。每周一,他早上3点就得起床,骑着破旧的自行车沿着长长的戈壁滩狂奔,在7点前赶到学校。周五的时候,又得请假在4点钟开始往家赶。荒凉而又没有尽头的戈壁滩毫无人烟,车坏了他也只能硬扛着摸黑回家。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少时的何世红就很懂事了。不但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经常靠掏鸟窝、卖烤饼、租小人书给自己挣学费,不但挣够了自己的,也挣够了姐姐和弟弟的。10来岁的孩子承担着大人能承担的责任,经历大人能经历的磨难,其中的辛酸他也默默承受。在一个零下几度的凌晨,为了能早点做烤饼卖完后去学校值早班,何世红不到5点就起床了,一个人在冰天雪窖的地上光着两个小手生火烤烧饼,冻得眼泪直往下掉。

  年少的何世红过早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和困苦,贫穷也使他过早地开始了思索能过上好点的日子。他要走出那片黄土地,走到戈壁滩外的大世界去。苦难是终身进步的阶梯,也是阶段性走向成功的必然之路,更是他人生最值得珍视的财富。

  是戈壁滩沉淀了他要放飞的梦想,也是戈壁滩沉淀了他超乎寻常的智慧。对于何世红来说,这种智慧源于自己的父母。

  何世红的父亲是一个裁缝,非常能吃苦,不仅给乡人邻里做衣服,还东奔西跑凭自己高超的技术给乡里领导做衣服。乡里领导很赏识他,于是把他们家迁到了一个离城里最近的村庄。那时候,何世红家是村里最富裕的。何世红说,从那时起,他就认识到了勤劳致富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找准客户、扩大客户来源的重要性,还让他开始成就了懵懂的商业意识:让钱生钱。这为他今天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父亲的精明能干沉淀了他的商业智慧,而母亲的贤惠善良又给予了他睿智和善良。

  在竞争残酷的商业文明里,何世红总是能做到淡然而稳重。他说,上学时来来回回的几十公里,加起来也不知道能绕多少个中国了,磕磕碰碰一路走到今天,也是咬着牙硬挺过来的。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就是因为有了戈壁滩墓地的信念:面对黑暗有两条路,一条是走下去,必须走下去,惟有走下去才有光明的可能;另一条就是放弃,你将永远驻足于墓地和那片黑暗。

  走出亚洲、走向世界

  从2002年开始,中国金融网只用了3年的时间在去年时就已经赶超同行,成为国内金融业最权威的门户网站。在众多同质网站竞争中如何走出自己特色之路是建网之时应该考虑的问题。中国金融网最大的资源就是业内雄厚的背景。它是由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15家国内大银行组成,还有着包括证监会、银监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各大银行行长在内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同时,依托金融辐射银行、保险、证券、财经等几大板块,取长补短,最终发展成为业内的“老大哥”。

  从实质上说,中国金融网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网站,或者说,只是“何世红传媒”和金融帝国的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给何世红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资源,而这个平台本身,也给何世红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中国金融网2004年的收入是80万元,2005年是3700万元,而2006年一季度,中国金融网已经实现收入3700万元。他预计,年底统计时有可能翻好几倍。如此高速的成长,怎不令人咋舌。

  在风险投资家眼里,今天的中国金融网无疑是一个金矿,“很多风险投资家在和中国金融网联系,希望能够投资”。不过,与其它网站不同的是,能够进入何世红目光中的风险投资商,并不是那些四处攒来钱、赚一把就走的投资基金,而是实力雄厚、富可敌国的全球顶级银行。而对这些顶级银行们的选择,何世红采用的也是招标的方式。何世红说,在前两个月内已有一笔5000多万美元的投资到账,约占10%的股份。“我们最终准备放出去大概25%的股份,作为给战略合作伙伴的比例,进来至少1.5亿左右的美元。”“我们将来上市的名称是金融中国,已经注册了。按照我们现在的进展,预计应该在2008年底前后上市,我们上市的品质会比新浪、搜狐更高,我们的目标是超过百度。”

  何世红说,在未来的几年里,他的目标是走出亚洲、走向世界。在未来的几个月,中国金融网将由中国金融产业投资集团控股。这是何世红和香港国际金融家与企业家俱乐部合作创办的。这个集团将整合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产业。何世红要开始走多元化道路了。

更多专题
出奇制胜的企业家

他总是说,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首先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说,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由小到大。企业越大,企...

变革才能自新

从过去的几十个、几百个品种,到现在的6万个品种;从年产出仅有二三十万元,到2007年成长为一个销售收入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