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自创办企业以来,经历了我们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从否定到认同、从认同到发展、从发展到肯定的全过程。
1978年前后,正当我们力求更大的发展、而又面对来自“左”的压力,感到苦恼和困惑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了。党的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卸掉了压在我心头的千斤重石。于是,我根据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结合企业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十多项新的改革举措,不断完善企业运行机制,使企业步入了迅速发展的快车道。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发表重要谈话,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的观点。随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党的十五大又把非公有制经济列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系列理论、政策和法律上的突破,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30多年办企业的经历使我深切地感悟到,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政策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政治保证。曾经有很多来我们公司参观的人问我:在全国与你同批涌现出来的改革家、企业家,在企业界已寥寥无几,而你们企业却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奥妙何在?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他们:在中国,就要了解中国的国情。企业家可以不从政,但不可以不关心政治。中国的能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使自己茁壮成长。
我认为无论是从政,还是办企业、做生意,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品格比成就更重要。我有一个朴实的想法:人生是短暂的,要无愧于时代,要以自己对社会的贡献衡量自己的价值。金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把它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才是善善之举。基于这一想法,从办厂一开始,我们就本着“立足国家,留足企业,富裕职工,造福社会”的利润分配原则,一方面按照国家规定足额上缴税金,另一方面积极资助社会兴办福利事业。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奉行做人要讲人性,党内要讲党性。为了发挥我们木雕产业的龙头作用,把余江建成新兴的木雕之县,给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我们不仅支援全县14个乡镇办起了木雕厂,还于1985年创办了全国第一所木雕技工学校,并专门设立了残疾人雕刻技术培训班,共为社会培养雕刻技术人才近3万名。这些木雕技工现分布于全国各地。据有关部门统计,他们每年仅从外地寄回余江的汇款就有5000多万元人民币,在本地和外地办企业年销售额在20万元至千万元以上的木雕、家具大户近百家。如今,木雕产业已成为余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自1984年以来,我连续15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厂长(经理)、三度省劳模,并先后获得第一届全国百名优秀厂长(经理)、第二届全国优秀企业家、两度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首届中国经营大师、全国光彩之星等上百项省与国家级荣誉,还荣幸地当选为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担任了本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并在省内有关社团组织中担任职务。但在这些荣誉面前,我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在听到一片赞扬声之后,我习惯在夜深人静时想一想:自己还有哪些失误和不足。这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年代,只有站在时代和科技的前沿,企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近几年来,湖北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加大国企改革发展力度,使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提速,效益增强...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一套适应自身实际的最佳的组合方式,通过合理的组合,实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