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他一日三餐,窝头咸菜就着一口大碗茶,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它最廉价,可谁知道,谁知道它醇厚的香味儿,饱含着泪花,它饱含着泪花……”
这首《前门情思大碗茶》曾经传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更传遍了生活在海外的北京华人圈,甚至连像我这样的80年代的非北京人也会跟着哼唱几句。歌的心声并不仅仅是对大碗茶的留念,而是人们对根的留念、追寻、回归和坚守。
二分钱一碗的大腕茶是尹盛喜为解决因历史原因造成一大堆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而想出来的无解办法,创业之初因为当时的国家百废待兴,小小茶摊成为改革的急先锋,在“摸着石头过河”过程中不是突然被人拆了就是被人砸了,而尹盛喜总是宽容地一次次亲自动手再建起来。大碗茶摊发展到后来的青年茶社,再到京味十足、文化醇厚的老舍茶馆,其创始人尹盛喜,无论是对当初的茶摊、茶社,还是对老舍茶馆,历经数载,对“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的宗旨历久弥新。这根系植入了他和“老舍人”的辉煌、绚烂、沧桑、坚韧。
对尹智君来说,也是如此。
如果说把1979年至1988年、1988年至2003年归于老舍茶馆的第一、第二阶段的话,那么2003年后就是第三阶段了。从第一阶段的创业到第二阶段的发展壮大,历经沧桑变故,那么第三阶段就是新掌门人尹智君再次创业,并实施现代企业与时俱进的过程。
2003年的春天,北京城正面临“非典”,但老舍茶馆的“非典”来得更迅猛,老掌柜尹盛喜突然撒手人寰,企业严重亏损,甚至很多员工带着失望离开了。当许多人提出种种问号时,尹智君最后的选择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扶大厦于将倾之时。
4年来,尹智君立足民族艺术和茶文化的本质,使其更富有底蕴,并进行现代企业治理,使人、财、物、产、供、销形成了有序协同的组织体,并加紧了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力争上市,充分汲取资本市场的能量高速发展。
回首往事,不管是对父亲尹盛喜,还是对茶馆,尹智君更多的时候总是沉默,或许有太多感慨不知道从何说起吧。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接手茶馆以来,通过管理、经营茶馆,布茶道、讲茶艺,尹智君已经把自己的生命融入茶和茶馆中,并付出了几乎全部的爱。因为深切理解了父亲定下的“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的企业宗旨和原则,她倾注所有,不仅仅为民族文化、传统艺术的光大而奋斗,更是要把老舍茶馆当做民族文化产业来传承、发扬、创新、发展。
在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播的道路上,作为掌门人的尹智君不时陷入两难,她希望被理解。但她说,企业的宗旨永远不会变,就像过了几十年仍然屹立在门口的“老二分大碗茶”一样,那是企业的灵魂,是她和老舍茶馆的根。
面对茶馆以后的理想,尹智君用《前门情思大碗茶》的后一段作为回答:“如今我海外归来,又见红墙碧瓦,高高的前门,几回梦里想着它,岁月风雨,无情任吹打,欲见它更显得那英姿挺拔……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它最廉价,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它醇厚的香味儿,直传到天涯,它直传到天涯。”
尹智君说,老舍茶馆秉着自己的本质传承和坚守了这么多年,成为了她自己和“老舍人”的魂魄,这就是她的根。这根将继续坚守和传播下去,不单是对她和“老舍人”,而是对所有的华夏儿女。
近几年来,湖北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加大国企改革发展力度,使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提速,效益增强...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一套适应自身实际的最佳的组合方式,通过合理的组合,实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