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管理理念、手段和方法,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出现了一批像海尔、华为等有很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但是,由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等历史原因,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总体上讲还是不强,特别是与国际市场上的大公司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度环境不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形成;产业集中度偏低,不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规模比较小,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企业盈利水平较差,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缺乏自生力机制,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低;人才市场不完善,无高效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国实际,尤其是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实际,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健全政策、法律体系,为国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制度保障。国有企业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同时,要进一步细化完善《知识产权法》,切实保护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等核心资源。
树立全球竞争观念,把企业间技术、资金、管理、信息和人才的争夺引向全球领域。在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化经营已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中国企业应学习通过并购实现规模和要素的扩张,通过网络经营获得外部性收益,通过国际战略联盟动员企业外部经营资源,通过研究与开发国际化获得广泛技术支持。同时,抓住各种机会,加入到世界生产价值链的适宜环节,分享全球化经营利益和实现自己的比较优势,培育自有核心竞争力,奠定冲击国际市场的基础。企业必须着眼于全球市场,发挥企业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加大企业的资本运营力度,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优势,突出人才的执行力、低成本和高效率,合理有效的运用企业内部的各项技术、资金、管理和人才优势,综合企业能够影响到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多项因素,开展与跨国公司的较量,并在不断修正战略、扩大优势的基础上取胜。
确立完整的战略规划体系,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和企业战略定位密切相关,目前我国不少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是凭借着产品成本低的优势拓展市场,但加入WTO后,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将由单一成本竞争转向综合实力的竞争,我国企业原有的成本优势就会很快丧失。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国有企业要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变化,适时把握产业生命周期的阶段性,进行明确的产业战略定位和战略调整,我国国有企业应该明确策略事业单元牗SBU牘和战略业务群牗SBG牘,制订相应的功能战略、竞争战略和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在技术、产品、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以形成稳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慎重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市场战略:如果企业能够创造和维持全面的成本领先地位,将价格控制在产业平均水平以下或接近平均的水平,从而获得优于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就应采取成本领先战略;如果企业能够以其独特的地位满足顾客的要求并获得溢价的报酬,就应采取差异化战略;而如果企业并不拥有全面市场的竞争优势,就应该采取目标集聚战略,即着眼于某产业内一个狭小空间做出选择,对其目标市场进行战略优化,致力于寻求其在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培育企业内生性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牞而这种高效性能的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国有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自有优势,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高度重视企业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集中攻关,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要完善技术创新机制,积极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把握国内外市场和科技变化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规划。国家要制定和完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措施、条例,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和组织体系,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牞大幅提高对基础教育和基础科学的投入,加强政府和产学研联合协作,支持企业技术开发和应用活动的市场融资行动,改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系列互补的制度、技能、知识和手段的有效结合,要达到这种结合,企业必须重视对企业组织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与建设。
培育企业文化,提高人力资本价值。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要加强中国国有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研究、运用和实践,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加快技术的升级,进而保持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
要加强企业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构建富有合作精神的组织项目团队,不断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依靠团队的不断学习力与创新力,提高员工素质,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提升社会影响力。企业品牌是其技术实力,人才实力、市场运作水平、管理水平整体素质和社会责任建设的综合体现。要将品牌竞争的忧患意识、战略意识转化为企业行为,把企业社会责任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必须确立企业竞争力最终取决于品牌竞争力的竞争理念,通过对市场消费趋势及竞争态势作认真的战略分析决策,确定品牌的目标市场定位,结合企业整体形象CIS战略的科学导入,塑造独具个性、获得社会公众良好认同和消费忠诚的品牌形象,提供给顾客良好的产品和服务上的价值满足;规划设计企业近、中、长期品牌推进战略牞并渗透到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所有企业经营活动中,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员工的品牌意识。促进企业的品牌成长,加速企业无形资产的积累,提升企业的社会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竞争新挑战。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一套适应自身实际的最佳的组合方式,通过合理的组合,实现资源...
“十五”期间,是工厂面临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军内外市场竞争激烈的时期,该厂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