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试验新区”应在阳光下分娩

企业报道  2014-12-13 11:17:14 阅读:

  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的国家第三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争夺,成为了今春两会的一个热点。据悉,湖北、湖南、辽宁、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正在展开对国家第三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争夺。专家认为,地方争夺试验新区,其中的悬疑来自结果的判断,也来自“争夺”动作背后隐藏的地方与地方、地方与中央的政策博弈。

  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的经验表明,一旦成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金融、土地、税收、财政等政策上将有很多优惠,对经济效益的增长和经济模式改革的助推效应极大。从这个意义上讲,对第三个“试验新区”的争夺,本质上其实是对经济“特权”的争夺。

  既然关于“试验新区”的争夺是一场关于地方经济“特权”的争夺,而这一“特权”资源又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这就不禁让人想起曾经聚讼纷纭的“驻京办”现象和“跑部钱进”现象来。“跑部钱进”现象之所以滋生,正由于中央政府部门手中关于资源配置的自由裁量权过大,而资源分配程序又往往不够公开所致。私下的“活动”代替了公开的博弈,局部的利益索取就有可能代替整体的利益考量。

  争夺“试验新区”,虽然不是直接争夺中央的“转移支付”,但很显然,长久的“经济价值”要大得多。审计长李金华所形容的,“跑是一个足字旁,还有一个包,要带包去跑。谁跑得多,部委情况了解多,就可能多获得一些拨付款”,完全有可能在“试验新区”的争夺过程中发生。因此,让争夺过程更加公开、更加透明就显得非常必要。通过怎样的公开博弈程序,哪个地区又以怎样的优势和理由获得“试验新区”,应该始终在公众看得见的“阳光灿烂的地方”进行。

更多专题
“三T”程序缔造煤业辉煌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一套适应自身实际的最佳的组合方式,通过合理的组合,实现资源...

睿意改革 让发展更专业化

“十五”期间,是工厂面临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军内外市场竞争激烈的时期,该厂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