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企业的最终归宿都是死亡牞要讨论的问题是何时死亡、如何死亡。
那么,为什么还有一堆人在研究企业“永葆青春之法”,为什么许多“企业管理理论”备受推崇,仿佛用了我的管理大法,企业就会千秋万代、长生不老。答案是:他们只是想让企业死亡的时间尽可能推迟,还有就是死得其所、死得漂亮。
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就像人的归属都是死亡,保养、健身、治疗的目的只是让死亡尽可能推迟,最好是自然死亡(俗称老死)。
既然企业的归宿都是死亡,那么企业管理终极的目的都应该是围绕“死亡”展开。主要是:一、利用管理(保养健身)、调整(补药调理)、改革(常去看医生)、变革(动手术),让企业不该死的时候不要死(尽可能推迟它死亡的时间);二、最好的死亡是正常的更新换代,完成历史使命,那时候死亡变成一种社会期待。不要试图培育万世基业,历史证明是不可能的。正常的死亡是产品、业务的的正常更替,企业死亡不是投资者、管理者、员工的末日,是新技术、新产品、新企业的重生。
譬如:我们要通过管理让有新技术的企业不要轻易死亡;让一些高能耗、生产过时产品的企业死得漂亮。生死交替、生生不息。高能耗、过时的企业死后,可能就是一个新产品、新技术的重生机会;同样现在的新技术企业也要坦然面对未来的死亡。
管理者不必为企业生死慨叹,重要的是要让该死的死得漂亮、不该死的好好活着。如果把这两者折腾反了,那就是管理者的大过……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一套适应自身实际的最佳的组合方式,通过合理的组合,实现资源...
“十五”期间,是工厂面临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军内外市场竞争激烈的时期,该厂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