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打破“玻璃门”要上下合力

企业报道  2014-12-13 10:55:39 阅读:

  专家指出,要想打破“玻璃门”,除了确实贯彻“非公三十六条”和相关配套措施外,民营企业还需要继续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行业分析与风险防范

  国家在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已经出台了多种措施,最具影响的莫过于“非公经济三十六条”,但是,这些政策措施对民营企业来说,往往成为了一道道可以看得见、进不去、一进就碰壁的“玻璃门”。

  据悉,“非公经济三十六条”总共要出台37个配套文件,到目前为止,已经出台了25个,占全部配套文件的2/3。国家发改委将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力争年底出齐全部配套文件。

  这对民企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但是,不容忽略的事实是,民企对政策仍心存种种疑虑。一个具有说服力的依据是,2006年2月,在“非公三十六条”颁行一周年的时候,一份权威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对中国非公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指数较同期却不增反降。有一半以上被调查民营企业认为“融资渠道”、“土地使用”、“税费负担”、“地方保护”等问题未获得实质性改善。“非公三十六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民营企业的处境也没有显著的改善。

  专家分析,市场准入的高门槛、银行信贷方面的限制、垄断企业的排挤、地方政府的不重视等都是民营企业至今仍遭受的不公平待遇,都是民营企业遭遇“玻璃门”尴尬的原因。

  中国民牗私牘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认为,“非公经济三十六条”的贯彻落实在不同地区都遇到程度不等的阻力和障碍。目前,最有用的政策是放宽市场准入;最想进入的领域是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最外部环境问题是执法环境不佳;最头疼的内部问题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最需要的支持是财税金融信贷;最渴望的是科技创新的社会服务;最迫切的是希望尽快出台“非公经济三十六条”的配套措施。

  一大部分民营企业将“垄断行业改革进展缓慢”列为“非公三十六条”执行推进的首要障碍。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的电力、电信、铁路、航空、石油等行业和领域,市场准入不但没有放宽,反而有进一步加剧行业巨头垄断的迹象。

  此次发改委透露将要全部完善配套措施,把“非公三十六条”落到实处,这对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但是,民营企业仍掩饰不住担忧,记者在采访一些民营企业家时发现,他们担心的主要是落实问题。一位民营企业家对记者说:“政策是好的,有利于民企的发展,但是,在融资、土地利用等方面仍很难解决实际问题。”从此前政策的落实情况上看,民营企业家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种种“玻璃门”现象的存在,导致一部分民营企业带有很大的悲观情绪。

  “非公三十六条”的配套措施逐步完善,在宏观政策层面上对“玻璃门”进行了强力击打。

  但另一方面,打破“玻璃门”过程中,民企自身也存在着先天缺陷、内力不足的弱点。目前,在很多民营企业中存在着产权不清晰、创新能力、诚信不够等诸多问题。同时,在一些行业中一些民营企业也存在着盲目进入的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研究员认为,虽然放开意味着商业机会的来临,但贸然进入自己从没有从事过的行业,往往只能以失败而为后来者警示。在一些以财务投资为主的民营企业家眼里,行业的区别并不重要,行业只不过是其投资企业的一个形态。然而现实中,一些踌躇满志的资本高手携巨资进入某一陌生行业,最后被迫退出的例子比比皆是。关键就在于这些投资者缺乏对行业本身及其经济技术特点的深入研究,更何况这些行业目前的政策风险还不可预见。他建议,民营企业在进入民用航空业、铁路运输业、石油天然气行业、电力行业等重要领域也一定要谨慎,做好市场分析,并做风险预测。

  因此,专家指出,要想打破“玻璃门”,除了确实贯彻“非公三十六条”和相关配套措施外,民营企业还需要继续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行业分析与风险防范。

更多专题
“三T”程序缔造煤业辉煌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一套适应自身实际的最佳的组合方式,通过合理的组合,实现资源...

睿意改革 让发展更专业化

“十五”期间,是工厂面临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军内外市场竞争激烈的时期,该厂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