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企业新闻发布汇>> 正文

国瓷里的花魁——汝窑

企业报道  2014-12-12 09:37:37 阅读:

  ——文章来源于:百鸿艺术

  始盛唐兴荣宋

  唐朝皇族出自名门陇西李氏,隋朝末年,唐国公李渊感其朝廷横征暴敛,百姓名不聊生,遂举尊隋为旗,进封唐王,于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定都长安,由此展开盛唐璀璨的宏伟画幅。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开创“贞观之治”,盛世长安,华灯不灭。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

  盛唐时期,工艺技术飞跃发展,汝州地大物博,是商贾聚集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贞观之治”使得汝州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而此时的汝州瓷器也逐渐的兴盛,造瓷工艺日益成熟,并始烧出惊艳瓷史的“釉如脂、声如馨”的国瓷花魁汝窑。

  到了北宋王朝,社会稳定,手工业进步,陶瓷业繁荣昌盛,制瓷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到宋徽宗大观年间,因汝窑有“雨过天晴无去处”之称,便命人汝州建青瓷窑,专为宫廷烧造御用品,即把汝官窑称汝窑,把汝窑称临汝窑。自此划下了汝窑在万象瓷器中动人心魄的一笔浓彩。

  汝窑三足洗

  “雨过天晴无去处”

  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冠,它与钧、官、哥、定窑齐名,有“汝窑为魁”之誉。北宋王朝的建立,拨乱反正,社会稳定,手工业进步。汝官窑独居众瓷之首,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釉中掺玛瑙末,其色有天青、豆青、虾青,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天蓝等,尤以天青最为名贵,有“雨过天晴无去处”之称,釉汁淳厚,犹如堆脂滴泪,视如碧玉,叩声如磬,汁中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真正的汝官窑烧制时间很短,产品全供宫廷,所以汝官瓷有“近龙难得”的说法。

  1987 年根据宝丰县提供的实物标本,经上海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复查并进行试掘,终于在宝丰县西大营镇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窑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内涵丰富,窑具、瓷片堆积如丘,厚2~3米,最厚者在6米以上。窑址附近盛产玛瑙石,是汝窑特殊色泽的釉料。所烧青瓷,色泽莹润,并有美丽的开片。宋哲宗元祜年间,在青岭镇设巡检司,专管坑治。试掘中,出土20多件宫廷御用汝瓷,有鹅颈瓶、折肩壶、细颈小口瓶、碗、盘、洗、盂、茶盘托、器盖等。这一考古新发现,解决了中国陶瓷史上一大悬案,找到了北宋五大名窑之魁的汝窑遗址。

  汝窑三足洗

  历史云烟荒茫缭绕,凝千思万绪笔锋平仄转折,寻深深浅浅痕迹。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宋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汝瓷文化是其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期工艺精湛,釉面温润,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

  此件汝窑三足洗承盘圆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足。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釉汁莹若堆脂,似玉非玉。里外施天青色釉,釉面开细碎纹片。外底满釉,有5个细小支烧钉痕。整器造型大方,制作讲究,品相完好,宛若一朵出水青莲,美不胜收。

  现代追迹: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是汝瓷的典型特征。自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宝丰县西大营镇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窑址,汝瓷在收藏界也再次引爆市场,盛开如媔,也成了一张沉淀文化的名片。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工艺品,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专家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

  汝窑三足洗

  据广州百鸿艺术品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市场部王经理介绍,汝窑烧制时间只有20多年,传世真品不足百件,可确知台北故宫博物院有21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大维德基金会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全世界收藏有汝窑瓷器的博物馆不到十家。2014年3月在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吸引了全世界藏家的目光。此藏品,直径13.5厘米,小巧朴雅,色质绝佳,较为罕见的六瓣葵花造型,最终以1.85 亿港元的价格落槌,创出了汝窑拍卖的新纪录。

  更多关于广州百鸿艺术品展览有限公司活动可关注百鸿官网:http://baihone.com/或可拨打服务热线:400-9918-222。百鸿艺术微博:http://weibo.com /GZbaihone 百鸿艺术微信:bhservice@baihone.com。

更多专题
创业报国铸辉煌

当时,有一个信念已经扎根在俞锦方心底:面对如此一个烂摊子,即便前路再荆棘满布,自己要做的是救活金属制...

浙江长兴:千军万马创新业

地处杭嘉湖平原的浙江长兴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精神的指引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