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中国牛”何以成为“世界牛”

企业报道  2014-12-05 09:35:00 阅读:
核心提示:近几年均被定为中国乳业的黄金时期,在高速发展的乳业行列中,被誉为“中国第一奶”的蒙牛集团用“中国牛奶”为全世界消费者创造了“优质生活”,这头“中国牛”的足迹踏遍了世界,成为全世界不同肤色消费者共同的健康伴侣。

  编者按:

  1978年—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追赶世界经济的30年、是中国企业从制造走向创造的资本积累的30年,更是一大批中国品牌崛起的30年。中国一大批著名品牌成为了改革开放30年中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乃至走向世界名牌的佼佼者。

  近几年均被定为中国乳业的黄金时期,在高速发展的乳业行列中,被誉为“中国第一奶”的蒙牛集团用“中国牛奶”为全世界消费者创造了“优质生活”,这头“中国牛”的足迹踏遍了世界,成为全世界不同肤色消费者共同的健康伴侣。

  近年,蒙牛集团发布了2007年全年业绩报告,蒙牛成为中国首个年收入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的乳业企业。跻身“200亿俱乐部”、跨入世界级乳业战舰的行列,这充分印证了中国乳业的国际竞争力、印证了“中国制造”的生命力、印证了“中国品质”的吸引力,证明了世界对“中国制造”的认同!蒙牛还先后与迪士尼、NBA、星巴克、肯德基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这几大国际一线品牌为什么不约而同地与来自中国、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蒙牛结成联盟?世界为何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蒙牛?蒙牛不同寻常的魅力究竟在何处?

  品牌语录:

  我一直奉承“大责任通向大舞台”:负一省之责,你是一省品牌;负一国之责,你是一国品牌;负全球之责,你是世界品牌。

  大品牌就得负大责任。这不是口号、不是面具,而必须化作企业的“实践”与“瓤子”。

  蒙牛品牌做到了同行业领先,是因为首先做到了责任领先。———蒙牛乳业集团董事长牛根生

  自主创新优化中国制造

  科技创新顺应消费需求

  李祝义:蒙牛1999年刚创立时,一无奶源,二无工厂,却在9年时间里发展到了300多万奶农、30万人的销售队伍,年加工乳制品475万吨,招收员工3万人,在民营企业方阵中被誉为“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蒙牛发展如此迅速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牛根生:蒙牛的发展离不开大时代、大背景,主要因素概括来讲,既有改革开放这个天时,又有中国是全球最大市场、内蒙古是全国奶源高地这个地利,还有团队建设这个人和。在人和方面,有两个方面很关键,一个是蒙牛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个是蒙牛一贯的社会责任心。

  李祝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只要企业能掌握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核心技术,均可能成为市场的宠儿。近年,蒙牛获得“最具创造力的中国企业”称号,这也是我国惟一获此殊荣的食品制造企业。蒙牛在自主研发方面是怎样做的?

  牛根生:近年来,蒙牛累计投入科研资金数亿元,按照“立足自主开发,强化联合作业,培育核心产品,抢占技术高端”的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自主创新道路———蒙牛率先引进先进的奶源和生产模式,建设了国内第一批国际专业牧场,全球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乳业生产基地以及亚洲机构最全的研发中心。公司平均9天申报一项专利,平均6天就有一个新产品问世,研发出“早餐奶”和“晚上好奶”、真果粒、LAB益生菌酸牛奶等一系列差异化产品,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在此基础上,又自主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款既能“吸收钙”又能“留住钙”的“蒙牛OMP牛奶”,完成了我国乳产业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重大飞跃。在第27届世界乳业大会上,蒙牛特仑苏夺得世界乳业的最高荣誉———产品创新奖。这是4年一届的世界乳业大会历时100多年来,亚洲地区企业第一次夺得全球乳业的“奥斯卡”金奖,过去这些奖都被欧洲人、美洲人、澳洲人拿走了。这次特仑苏获奖,既为中国人长了脸,也为亚洲人争了光,是真正意义的“中国创造”。

  消灭隐性成本接轨循环经济

  李祝义:2007年11月26日,在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蒙牛集团代表所有中国食品企业,领衔签署《中国食品企业关于食品安全的承诺和倡议》,对世界承诺“中国制造”的品质。对于蒙牛企业自身来讲,将对企业内部管理、文化、营销等方面做出哪些创新,来更好地起到榜样作用?

  牛根生:内部管理方面,我们正在消灭“看不见的成本”,也就是消灭隐性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从全员劳动生产率看,2007年比2006年提高72.68%。

  文化方面,我们提出“文化是第二生产力”的理念,倡导“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的经营哲学,本着“与自己较劲儿”的进取精神,与世界文明接轨,为中国、为世界创造新的精神财富。我们认为,21世纪不是拼硬件的时代,而是比软件的时代。要想后来居上,必须发动软件革命!如何发动软件革命?有三条路径:一靠文化复兴,二靠制度创新,三靠人的崛起。寻找国家强盛的原因,许多人只看到了冰山露出水面的1/10,却没看到冰山深藏于水中的9/10。

  营销方面,2007年7月22日,蒙牛投建的我国首个高科技乳品研究院和高智能化生产基地在中国乳都呼和浩特诞生,这也是亚洲机构最全的乳品研究院。这个自主创新的“制高点”,汇聚了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MONASH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16家国际、国内乳品技术提供商及科研单位的领先科技,结合呼和浩特的研发力量,形成了一条国际领先的完整研发生产链,开始打造属于中国的“乳业硅谷”———让“世界乳都”、“世界乳业中心”在中国诞生。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特点是“脑袋与脑袋的较量”,表现在企业竞争上,就是自主知识产权的较量。

  李祝义:2008年初,全球最大的畜禽类沼气发电项目———蒙牛生物质能沼气发电项目正式向国家电网并网供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建立这样高新技术的发电项目对于蒙牛企业和社会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牛根生:建设这个项目,第一是节能减排,第二是发展绿色清洁电能,就是为了促进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龙头企业是农民的市场,要率先做出示范,既做农民发家致富的领头人,又坚持科学发展观,维护青山绿水好家园。用我们国际牧场的标语说,就是“上山下乡,与农民朋友一起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环保牧场与循环经济接轨,共创科学养牛新时代”,“牛多、肥多、绿地多,废气少、排污少、空气好”。

  蒙牛生物质能沼气发电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畜禽类沼气发电厂,发电机组为1.36兆瓦,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该项目作为蒙牛澳亚国际牧场的配套设施,采用德国沼气发酵计算机集中控制管理系统,日处理1万头奶牛所产的鲜牛粪300吨、牛尿500吨;日生产沼气12000立方米。年发电量1千万度,直接接入国家电网。工程自动化程度高,达到了无公害、无污染、循环利用的目的,居世界领先水平。蒙牛像这样的牧场已经有5个,不久将建成20个。

  李祝义:在信息时代,传统行业,“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听过无数营销专家大谈蒙牛的营销秘籍,有人说,蒙牛是一个公益营销的高手,成就他人时也极大地成就了自己。蒙牛不但塑造品牌形象,更注意带着一颗与生俱来的公益心树立商业社会的公益形象。

  牛根生:公益营销是一种多赢的艺术,蒙牛从关心群众出发,承担起社会责任,要共享共生,才能共富共赢。我认为,蒙牛品牌做到了同行业领先,是因为首先做到了责任领先。蒙牛创下了行业公益投入的最高纪录:连续两年、累计投入超过2亿元人民币,推进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牛奶公益活动———“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中国牛奶爱心行动,使得全国1000所贫困小学的孩子们在一年的时间里都能喝上免费的蒙牛“爱心牛奶”。

  李祝义:从蒙牛诞生之日起我们就领略了这种公益营销基因强大的生命力。蒙牛为“公益营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开创了中国公益营销的新时代。责任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大品牌就得负大责任

  李祝义:蒙牛乳业不仅用巨大的创新力为中国制造锦上添花,更是因为蒙牛勇担社会责任而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好评。据了解,蒙牛“强乳兴农”的企业使命和以“小胜凭智,大胜靠德”为核心的企业文化,都是由您确立的。从“非典”捐款到助力“神五”、“神六”成功飞天,到老牛基金会的“三个面向”(面向教育、面向医疗、面向“三农”),再到2006年奔走大江南北、富国强民的中国牛奶运动,蒙牛全面一贯地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牛根生:只要事关国家、民族的大事,蒙牛就一定要努力站到前列。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要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本分。一个企业如果不关心国家、民族的大事,老百姓肯定也不会关心你的事,这样的企业跑不快、走不远、跳不高。

  蒙牛始终坚持责任与利润同步发展的企业价值观,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第一要务。大品牌就得负大责任,这不是口号、不是面具,而必须化做企业的“实践”与“瓤子”。我一直奉承“大责任通向大舞台”:负一省之责,你是一省品牌;负一国之责,你是一国品牌;负全球之责,你是世界品牌。责任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甚至有时候,超额负点责任也不怕。2005年有一天,东部沿海的一个城市传来一个消息,一盒蒙牛酸奶夺取了一个小孩的生命。虽然事后公安局查清楚是小孩姥爷下毒造成的,这个事情跟蒙牛没关系。但是,在情况没查清的时候,我们立即回收了这个城市的所有酸奶,一共30吨,统统销毁!为什么?因为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是第一位的。是你的责任,你要承担起来;不是你的责任,你不妨也先承担起来,是是非非过后再说。

  李祝义:据悉,2008年2月4日,蒙牛乳业集团和“老牛基金会”为南方雪灾向中国红十字会捐赠1000万元,这是来自中国民营企业的第一份捐款,也是雪灾以来红十字会收到的最大一笔捐助。可见蒙牛集团的社会责任是落在实处,真真切切地奉献于人民。那么,蒙牛是秉承着什么样的宗旨和责任感来做这件事情的?“老牛基金会”目前状况如何?

  牛根生:“老牛基金会”的宗旨是“发展公益事业,构建和谐社会”。“老牛基金会”的公益与慈善对象主要面向教育、医疗和“三农”事业。目前,我和家人捐到“老牛基金会”的股份就已突破40亿元。从云南地震的灾后重建到草原深处的流动医院,从参与央视“春暖”计划,对贵州孤残儿童进行救助,到协同李嘉诚基金帮助汕头贫困学生,伴随着蒙牛事业的不断进步,更多的资源正在投向那些迫切需要帮助的人们。蒙牛勇担责任的发展观,不仅让全社会从蒙牛的行动中受益,也为蒙牛带来了更快的成长与超越。我有一个“轮回式财富观”:从无到有,满足个人,这是一种小的快乐;从有到无,回馈社会,这是一种大的快乐。

  “世界牛”心怀世界

  李祝义:“蒙牛”品牌经过短暂的时间在本土迅速崛起,国际强势品牌迪士尼、星巴克、NBA、肯德基先后与蒙牛联盟,这证明了蒙牛产品品质的哪些优势?

  牛根生:最近几年,蒙牛牛奶获得6个专用称号,除了您所提到的,还有航天员专用、运动员专用。

  “产品质量的好坏等于人格品行的好坏”。在蒙牛的每一个生产车间,这句口号被放置在最醒目的地方。人品的培养,基础在少年;而牛奶的品质,关键也在奶源。2005年,占地面积8848亩的世界最大单体牧场蒙牛澳亚国际牧场在“中国乳都核心区”和林格尔建成,这里位于北纬40度“世界黄金牛奶带”,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的气候条件,加上无污染的水质、土壤和空气,组成了适合奶牛成长的天堂。蒙牛力求每个细节都做到最好:从全世界引进万头良种奶牛;从十余国筛选优质牧草;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挤奶设备;在全球范围内聘请优秀专家,用“动物福利”理念在奶源建设领域实施“以牛为本”的管理模式。目前,这样规模的牧场我们已经建起5个,不久将达到20个……就奶源品质而言,这是一种高效模式;就环境保护而言,这是一种绿色模式。这从侧面证明了蒙牛产品品质的两个优势:一是国内顶尖,二是国际领先。

  李祝义:蒙牛曾提出来,蒙牛人共同的梦想是把呼和浩特建设为“世界乳都”,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踏上国际化步伐,成为世界乳业知名品牌。对于这一理想,蒙牛集团领导人将会做出哪些具体规划?现阶段,您对蒙牛品牌的未来有着怎样的构想?

  牛根生:为了加速把呼和浩特建设为“世界乳都”,我们的规划分5个部分:一是推进牧场现代化,将建设万头国际牧场与建设100—1000头的牧场小区建设相结合,用现代科技促进奶牛品种及牧草品种的改良,推动生态农业与生态牧业的发展;二是推进工厂现代化,现在内蒙古拥有全球最大的乳制品生产规模,同时,蒙牛拥有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工厂,我们将进一步与时俱进,走在世界前列;三是推进研发现代化,我们将与全世界的大型科研机构、著名大学、乳业同行结成协作共赢体,走自主创新之路;四是推进市场现代化,要用现代物流技术把乳制品安全、快捷地送到消费者手里,并逐步走向世界;五是推进责任全球化,要在全球范围内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负责任的大国乳业形象,赢得世界消费者的支持与拥护。

  我们所提出的“世界牛”,时间上是长寿的,“百年蒙牛”;根在中国,把内蒙古建成“世界乳业中心”;心怀世界,“愿全世界每一个人身心健康”;在影响力方面,将来要成为全球乳业的领军者。

  李祝义:2007年,蒙牛跻身“200亿俱乐部”,完成了从中国到世界的跨越,蒙牛不仅通过做到责任领先而把营业额做到同行业领先,也为蒙牛向世界级品牌迈进铺就了一条坚实的成长之路。

  牛根生: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蒙牛的“自主品牌”形象将包括3个维度———领先的、健康的、负责的。同时,会更全面地承担社会责任。

  李祝义:今天我们看到了蒙牛用博大的胸怀和一颗仁爱的心,在狼烟四起的乳业中独占鳌头,领略了蒙牛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奠定了蒙牛品牌成功的基因。大德至深、大道至简,正是满怀着对民族乳业、对“中国制造”、对“强壮中国人”的责任,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蒙牛要用更执着的努力来承担更重大的责任,让完美品质的“中国牛奶”不仅能滋润13亿人强健的梦想,更为全世界奉献来自古老东方的精彩与辉煌。

  品牌对话嘉宾简介

  牛根生,蒙牛乳业集团董事长。1958年1月出生,呼和浩特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商管理硕士,蒙牛乳业集团创始人,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发布的“中国十大慈善家”榜单,并被评为“影响中国生活方式10大人物”之一。

  1978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养牛工人。1983年进入伊利集团,从一名洗瓶工干起,直至担任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从1987年至1997年,10年间使伊利冰淇淋年销售收入由15万元增长到7亿元,成为“中国冰淇淋大王”。

  牛根生于1999年带领团队创建蒙牛公司,短短9年间蒙牛成长为中国乳业冠军、全球液态奶冠军,牛根生成为CCTV“200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项得主。

  2005年,牛根生捐出自己与家人所持的全部蒙牛股份,成立了面向社会公益事业的“老牛基金会”,被媒体誉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2007年,所捐股份的市值已突破40亿元。《凤凰周刊》将比尔·盖茨、巴菲特、李嘉诚、牛根生并称为“全球四大捐赠巨头”。

更多专题
“中国牛”何以成为“世界牛”

近几年均被定为中国乳业的黄金时期,在高速发展的乳业行列中,被誉为“中国第一奶”的蒙牛集团用“中国牛奶...

一切为了港口的繁荣和发展

现今的芜湖港已成为长江煤炭能源输出第一大港和安徽省最大的客货运及外贸、集装箱枢纽港,跻身于全国先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