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一切为了港口的繁荣和发展

企业报道  2014-12-03 09:41:24 阅读:
核心提示:现今的芜湖港已成为长江煤炭能源输出第一大港和安徽省最大的客货运及外贸、集装箱枢纽港,跻身于全国先进大港行列,对促进芜湖市、安徽省及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94年元月以来孙新华先后担任芜湖港务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芜湖港口有限责任公司总裁。11年来,港口由乱而治、兴旺发达、蒸蒸日上,一直保持着超常发展。

  在孙新华就任主要领导以前,芜湖港已连续8年亏损,成为长江全线最差的港口之一。孙新华就任主要领导后,以其高度的改革事业心、工作责任心及人格力量带领港口广大员工,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创新,一年一个新目标、一步一个新台阶,企业效益指标实现连续9年赢利,2004年创最佳经济效益,上缴税金近4000多万元。

  2004年,港口实现吞吐量1831万吨、自然吨1579万吨、到煤量820万吨、外贸量57万吨、集装箱量57082TEU、总收入17862万元和人均年总收入15858万元,与1995年相比,11年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平均每年递增率分别为13%、16%、12%、35%、70%、13%和12%。

  与此同时,港口不断加大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力度,实力显著增强,年通过能力从1995年的500万吨提高到2004年的2000余万吨。

  总之,现今的芜湖港已成为长江煤炭能源输出第一大港和安徽省最大的客货运及外贸、集装箱枢纽港,跻身于全国先进大港行列,对促进芜湖市、安徽省及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成绩显著,港口被评为安徽省文明单位、被交通部长航局授予“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多次受到省、市政府领导的表扬。孙新华也因此先后获得“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中国海员工会全国委员会“金锚奖”;1997—2002年交通部长航局“优秀班长”、长航全线“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及芜湖市“抗洪抢险英雄模范人物”荣誉称号。2003年、2004年连续被评为“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2004年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评为全国优秀企业家。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经理日报》、《中国水运报》、《中国企业报》、《安徽日报》、《安徽工人日报》、《经济导报》等诸多媒体都对他的事迹予以了报道。

  超前思维港口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1996年以前,芜湖港是长江全线最差的港口之一,包袱沉重、设备陈旧、人心涣散、政令不畅、管理混乱,连续8年亏损。1996年,孙新华就任主要领导以后,带领广大职工战天斗地,面向市场抓管理、适应市场求效益、走向市场谋发展,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创造了全国同行业尤其是长江港口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的奇迹!

  他锐意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有利于服务社会、有利于投资者利益、有利于企业进步”原则,坚持科学决策管理,诚信经营服务,铸造企业文化,稳步扩张发展。把发展作为强化企业管理的主题,把做大做强企业作为追求的目标,生产经营一直在良好的经济效益轨道上运行。经过几年的发展,港口净资产由4000万元猛增到4亿多元。

  诚信经营港口生产一年一个台阶

  孙新华按照市场规律和物流理念,制定出适合港情和煤运市场的“向两头延伸、抓中间环节”的煤运工作方略,本着“双赢”、“双利”原则,加强横向联合,发展与煤矿、货主的良好合作关系,形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了优势互补,生产一年一个台阶,煤炭中转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由前几年的100多万吨猛增到2004年的820万吨,增长7倍多,今年将达到900多万吨,不断巩固着长江煤炭能源输出第一大港地位!

  他按照“大市场、大外贸、大货主、大联合”的外贸工作原则,不断向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外贸量和箱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使芜湖港真正成为安徽外贸第一大港。外贸量由5万吨猛增到2004年的57多万吨,2005年将达到60多万吨;集装箱量由3000TEU猛增到2004年的57082TEU,2005年将超过60000TEU,不断巩固着安徽外贸第一大港的地位。

  坚持创新企业管理迈进一流行列

  孙新华常讲,“企业的生命在于创新。”他坚持全面创新,推进企业进步,将芜湖港1998年定为“管理年”、1999年为“建制年”、2000年为“全面创新年”、2001年为“全面改制年”、2002年为“标准化年”、2003年为“创新增效年”、2004年为“科学诚信发展年”、2005年为“铸造企业文化年”。

  在生产经营上,他建立了长江港口第一个理货公司,开辟了煤炭船板交货的先河。港口中转实现了“一票制”承诺服务。成功地与多家客户和生产经营协作单位建立了稳固的双赢双利的利益共同体。

  在企业管理上,他从企业管理的基础入手,主持制定、编辑了60万字的《港口管理制度汇编》等三本“蓝皮书”。制定了约220万字的《芜湖港企业标准》,并通过了省级企业标准体系评审验收。在全国港口行业中,率先获得质量、职业安全健康、环境“三标一体化”认证。2004年还被评为安徽省惟一的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港口建立了全新的人力资源、财务及薪酬等制度。新的薪酬制度,即高管和中层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其他员工实行绩效工资制和固定工资制,顺应了港口发展,得到了全体员工的拥护。

  全港实行成本控制和现场管理。几年来,每年都节约、控制成本数百万元。企业的管理水平受到交通部、长航局、省、市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全港上下已形成按制度、按标准工作的良好氛围。

  坚持改革推进企业跨越式发展

  孙新华为了加快港口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谋求港口的超常发展,2000年对港口部分单位成功地实施了股份制改造,组建了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3年3月28日成功上市。公司始终规范运作、业绩优良。在历次巡检中,受到中国证监会、安徽监管局的一致好评。

  2004年对港口实施了彻底改制和员工身份置换。妥善分流安置职工353人,使1878人重新竞争上岗,与港口签订了新的劳动合同,尤其是通过改制,实现了观念的转变,改变了企业依赖政府、员工依赖企业的局面。整个改制过程中,没有动员一名职工买断,港口不仅没有一名职工上访,而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芜湖港的彻底改制,被芜湖市人民政府、交通部长航局作为国有企业改制的成功范例推广,得到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如火如荼

  孙新华认为:企业兴衰,关键在人。他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一是以推进企业管理文化(标准化、三标一体化)、学习文化、完善薪酬体系为重点,构建了理念新、行动新、目标新的循环体系,建立起和谐的企业内外部关系,创造出一种最佳的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建设环境;二是重视加强职工的理论教育和技能培训,打造出一个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和谐一致的学习型企业。近年来,港口平均每4天就有一个职工培训班,港口职教工作连续多年获得省职教先进单位称号;三是不断强化“三心”教育,即“高管人员要有事业心、中层管理人员要有上进心、一般职工要有责任心”,广大职工的紧迫、危机和向上意识不断增强。港口职工展示了前所未有的精神风貌,凝聚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芜湖港企业精神,即:临危不惧的牺牲精神、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众志成城的大局精神、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和坚定顽强的拼搏精神。

  身体力行甘当勤政廉政楷模

  孙新华一直以一个优秀企业家特有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超前性思维、超常规工作,身先士卒、廉洁自律,为广大职工树立了榜样,在职工群众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深受广大职工的爱戴。

  为了占领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他的足迹踏遍了几乎所有的货主和相关单位的门槛。

  为了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他经常深入基层现场办公。即使节假日,也常深入现场查看生产、安全和设备情况。

  他作风扎实、雷厉风行,跑项目、跑业务,北京、上海往往是当天来回。常常夜深人静,他还在办公室批阅文件,思索问题。他勤于学习,在工作之余,不仅完成了财务专科学习,通过了上海海运学院的MBA培训,而且完成了武汉交通科技大学交通管理专业、清华大学总裁培训班学业,还被中国领导科学研究院吸纳为中国领导科学研究院博士。他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成为全港勤政廉政的楷模。

  尤为令人钦佩的是,1998年七、八月份,面对长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他科学决策、周密部署,一直坐镇第一线,带领广大职工昼夜奋战。他毅然顶着万里长江惟有芜湖港闸口未封的巨大压力,采取了“暂不封堵闸口,确保煤运畅通”举措,带领广大职工构筑数百米子堤保安全,并坚守闸口50多天。在防汛的关键时期,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由于连续通宵达旦的工作,他患上了重感冒,加之极度疲劳,全身浮肿,但他不下战线,一边输液一边工作。在他率先垂范的精神感召下,广大职工发扬连续作战、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不仅确保了34个闸口和5200米防汛大堤万无一失,而且夺取了历史同期生产最好水平,创造了港口的一个奇迹,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人大和市委、市政府等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安徽省经贸委在总结汛期煤运生产时算了一笔账,仅此一举就避免了华东地区经济损失20多亿元。

  科学投入确保港口可持续发展

  孙新华对事业执著追求。他常说:“企业无有顶峰论,惟有孜孜不断地追求。”他主持制定了《芜湖港发展战略研究》和《芜湖港“十五”、“十一五”规划》,逐步建设五大基地和三大平台,力争在3—6年投资6亿元扩建煤炭港区、外贸港区和荻港港区,新建西江汽车滚装港区,新增吞吐能力1500万吨,力争把芜湖港早日建设成集储运及科工贸为一体的现代化港口和一流的安徽物流中心。

  2002年,投资5000多万元对朱家桥3#泊位进行了改造,形成10万标箱的生产能力,结束了长江南京以上没有专业化集装箱码头的历史。2004年,又投资1600万元对朱家桥15#、16#码头进行技术改造,使外贸码头通过能力从260万吨提高到500万吨。为适应2005年以后的集装箱运输发展需求,他们又正在设计建设朱家桥港区10万TEU集装箱码头项目、西江港区汽车滚装码头项目。在他的努力下,芜湖港还成功与上港集装箱强强联合,投资1000万元合资组建了芜湖申芜港联国际物流公司,为构筑省级物流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至2004年还投入4000余万元,对裕溪口煤炭码头进行了更新改造,使煤码头由600万吨能力提高到1000万吨,满足了安徽淮南、淮北等矿增量外运的要求。

  在孙新华的多方奔走下,2004年,芜湖港又成功并购了濒临倒闭的原安徽省林业厅所属的裕溪口贮木场,既拓宽了港口业务,也为顺利建设安徽省“861”工程项目之一——裕溪口配煤项目配套工程奠定了基础。今年4月开工的分二期新建3座300万吨煤码头,新增吞吐能力1000万吨,能确保“十一五”期间省内煤电运输发展的需求。

  <港口简介>

  芜湖港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的结合部,是长江煤炭能源输出第一大港和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集装箱中转港,国家一类口岸,年通过能力2000余万吨。现有总资产7.5亿元,码头40座,库场面积28万平方米,拥有各类装卸设备115台(套)。芜湖港现已和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往来,主营货物装卸、仓储、中转服务、多式联运、集装箱装卸运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实业投资等。

  近年来,芜湖港始终以先进的企业文化为导向,坚持“三心凝聚”(经营层树立事业心、管理层树立上进心、员工层树立责任心)和“两超”(超前性思维、超常规工作)精神,形成了芜湖港全新的经营理念、独特的企业文化、深厚的团队精神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港口生产经营持续稳步增长,连续9年赢利,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港口企业形象、员工素质、综合治理、文明环境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全国港口行业率先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三标一体化”认证,为安徽省标准化企业。先后荣获长江全线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芜湖市第六届“文明单位标兵”和芜湖市第一届“诚信企业”等一系列殊荣。

  2003年3月28日,芜湖港成功上市;2004年4月23日,芜湖港全面改制,转换劳动机制,港口迈入新一轮发展征程。2004年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1831万吨,自然吨1579万吨,到煤量820万吨,外贸量57万吨,集装箱57000标准箱,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更多专题
一切为了港口的繁荣和发展

现今的芜湖港已成为长江煤炭能源输出第一大港和安徽省最大的客货运及外贸、集装箱枢纽港,跻身于全国先进大...

五粮液的“哥德巴赫猜想”

近年,从五粮液集团传出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酒中呈香呈味物质科技攻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