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谨防危机治理误区

企业报道  2014-11-28 09:12:04 阅读:

  “蓝藻”事实上每年都在太湖流域爆发,只是今年过了临界值,变得特别严重,导致无锡遭遇停水。在“铁腕治污”的大背景下,周铁镇5名官员由于太湖排污监管失职被处分,而该镇22家化工企业列入关停行列。“铁腕治污”或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增量,但对于存量并没有任何改进,更不必说修复生态环境了。其次,“关停”一刀切之后,对当地的就业产生不利影响。最先关停的一家企业有130多位工人。这些工人如何安置是“关停”之后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否则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巨大的社会成本。这意味着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要平衡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和环境污染造成的成本。任何一种极端的偏向都不是维持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恶果已经呈现,而完全关停企业也需要考虑居民就业的问题。所以第一个要避免的就是“头痛医头式的一刀切”、矫枉过正式的“意识误区”。

  “关停”的另一个问题是,光靠一个地方的行为不足以缓解整个流域的困境。由于跨区域治理涉及多个地方政府,在流域治理上也涉及水利部、环保总局等多个部门,多头协调的成本要高于“基于问题”而设立的职能管理。所以第二个要避免的是“假协调”的“制度误区”。可以采用“基于问题的治理模式”,这也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治理方式,其职能被严格以法律限定在对特定问题的解决上,并且在针对问题上又可以免受地方政府的干预。

  最近研究的重要发现是:湖底淤泥界面是蓝藻毒素在水环境中的主要归宿地,这是对此前国际上普遍认为蓝藻毒素的归宿过程仅发生在水柱中的观点的修正。这意味着在蓝藻危机治理过程中,要避免第三个仅仅关注水体而不关注湖底淤泥的“技术误区”。在治理技术上,需要从稀释打捞隔离等“治标”之策,转移到治理湖底淤泥上来。

  总之,蓝藻的治理、环境的修复,都不是朝夕可成之事,除了要避免“技术误区、制度误区、意识误区”外,也需要做好长远打算。

更多专题
大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项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战略...

诚信祥和谋发展

生产力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如果将工业生产比做是构建社会经济建设的骨骼,那带动工业生产进步的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