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文化注入创新动力

企业报道  2014-11-25 11:46:54 阅读:

  杭钢根据企业实际,紧扣发展主题,立足创新,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从而以先进文化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杭钢在这些年发展中,始终坚持把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杭钢管理层认识到,企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必然存在着文化的继承与扬弃、企业的发展与改革、发展的质量与速度、钢铁主业与非钢产业发展方式的差异、体制与利益分配的冲突等诸多矛盾。解决这些矛盾,既要依靠改革和发展的自身进程,又要依靠先进企业文化的亲和力。只有紧扣时代脉搏和发展主题、与时俱进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们坚持把“和谐杭钢”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使命,全力打造先进企业文化体系,促使文化建设与改革发展相互结合,赢得了欣欣向荣的大好发展局面。今年4月2日,适逢杭钢创建50周年,他们又用实际行动展示了50年的累累硕果,总结了50年的发展经验,提炼了50年的文化精髓,提出了“建设百年杭钢”的共同愿景,进一步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涵和使命,为杭钢和谐发展提供更为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资源、思想资源和精神资源。可以说,没有杭钢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就没有杭钢发展的稳健与跨越。健全组织体系加强基础建设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组织领导是关键。杭钢专门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由公司党政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副主任,负责文化建设的决策、规划、部署和指导;下设文化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制定企业文化工作计划,布置各项具体工作;他们所属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全面落实本单位的文化建设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两级组织管理体系。同时,制定《杭钢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杭钢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暂行条例》等管理规定,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加强识别系统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管理层通过内部报刊征集,召开多种座谈会听取意见,提交职代会讨论等形式,提炼出“以钢铁意志做人、建业、报国”的企业精神,“是钢铁就要成脊梁”的企业价值观,“创造财富、贡献社会、造福员工”的企业宗旨,“诚信、双赢”的企业道德,“托起杭钢就是托起我们自己的未来”的企业格言等,形成了具有杭钢特色的企业理念识别系统。这些理念不仅时代感非常鲜明,而且充分反映了广大干部员工的共同信念与追求。

  另一方面,他们通过邀请专业机构对视觉识别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并由员工投票评选最佳方案,形成了既富杭钢特色又被普遍认同的视觉识别系统。之后,又对杭钢所属置业集团、商贸集团、旅业集团的视觉识别系统进行了整体设计,编印成《杭钢理念和视觉识别系统手册》,深刻而贴切地展示出杭钢“一业为主、多元并举”的良好发展格局。继承文化精髓注重文化融合

  “以钢铁意志做人、建业、报国”的企业精神,是杭钢文化的核心。这是他们在长期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精神积淀,已经成为激发杭钢全体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强大无形力量。

  精髓之一:艰苦创业的精神。杭钢从1957年建厂至今,凭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根本转变,不断谱写了杭钢发展的崭新篇章。这种极为宝贵的品格,在一代代杭钢人身上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精髓之二:锐意进取的精神。这些年,杭钢根据生存发展环境的变化,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钢铁主导、适度多元、创新应变、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而且,在发展进程中,他们敢于否定自我,不断向极限挑战,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

  精髓之三:无私奉献的精神。多年来,杭钢正确处理集体和个人、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上缴国家税费94亿元。他们力所能及地担负起种种社会责任,出资百万元购买越王古剑捐赠浙江省博物馆,先后为赈灾、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学、助医以及文化艺术、环境保护等慈善公益事业捐献2440多万元资金以及大量物品,体现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继承文化精髓的同时,他们围绕适度多元的发展战略,使文化建设在面向市场、兼收并蓄上迈出了重要步伐。通过选派管理骨干,把杭钢的优良文化渗透到非钢产业子公司中去,营造一种对股东忠诚、对事业认真、对用户诚信的良好文化氛围。杭钢支持下属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培育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着力营造宽严并济、鼓励创新、踏实肯干、朝气蓬勃的文化氛围。同时,善于做好不同思想文化融合工作,注重用共同价值观统一员工的思想观念,使他们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认同并实施新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注重管理文化提升企业形象

  多年来,杭钢坚持把管理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有效推进了管理的制度化和标准化。他们在继承原有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推广“5S”管理模式、“三工”评价模式和“零距离”服务模式,开展“培育执行文化,提高执行能力”教育活动,使管理制度具有了人性化的特征。不断探索管理文化的实现途径,坚持把文化建设与班组建设、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开展“争先创新”活动,有效拓展了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

  管理文化的发展,形成了新的管理思路和管理理念。他们自觉践行“尽心尽职,守法守信,勤学勤为,创效创新”的行为规范,坚持把培育和更新员工的质量意识作为管理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制定了“将精益求精注入产品和服务,将诚信共赢融入心灵和言行”的质量方针,在干部员工中牢固树立起“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提供优质服务”工作理念,使精益管理、从严管理的思想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同时,大力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努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学习型班组、知识型员工,悉心营造内部创新的人文环境和创新机制。

  管理文化的发展,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十五”期间,他们按照“厂房内外一个样、大街小巷一个样、标本一个样”的要求,投入巨资进行环境综合治理,主要环保指标位居国内冶金企业前茅,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并荣获中国工业生产能源节约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称号。2002年,他们推出“绿色杭钢工业游”,累计接待社会各界参观人数5万多人,被杭州市列为首批国际化旅游点,成为科技杭钢、绿色杭钢、多元杭钢和文化杭钢的重要窗口。大力改善文化设施,建成了厂史陈列馆和员工健身中心。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改善员工的物质生活水平,真正做到“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这些都成为了杭钢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年,杭钢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更富朝气与活力,不仅实现了企业精神的不断升华和企业价值观的与时俱进、形成了高度的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有效化解了企业发展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和谐局面的形成,确保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全方位实施,为下一步迎接更大的发展挑战,提供了可持续发展动力。

  企业文化战略,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还有基础和先行的作用,是企业其它方面战略实施的保证。所以,处理好两者关系至关重要,而前提是必须依托战略和发展形势需要,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涵,使之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融为一体,确保其充分发挥基础和先行作用。

  杭钢是一家拥有50年历史的老企业,在创业期间形成的优良文化传统,即艰苦创业、锐意进取、无私奉献这三种精神,在杭钢发展的不同时期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杭钢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在传承文化精粹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以钢铁意志做人、建业、报国”的企业精神,增加了企业文化的时代内涵,同时确立了“创造财富、贡献社会、造福员工”的企业宗旨以及“诚信、双赢”的企业道德。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随着企业综合实力的发展,企业文化的内涵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我们确立“贡献社会”的宗旨时,主要内涵是创造效益、贡献税利。近年来,我们把环境保护当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贡献社会”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样,“造福员工”的企业宗旨,主要是着眼于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现在则按照“以人为本”这一核心要求,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落实,更为明确地提出了“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的利益原则,这些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不久,我们还决定拿出9亿多元,实施员工住房制度改革,这在浙江省大型国企中是少见的。再比如,我们在“诚信、双赢”企业道德规范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明确提出了“以德立企”思想,企业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升华。

  近年来,我们明确提出了“和谐杭钢”的建设目标。这不仅是顺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杭钢自身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我们一面在发展中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一面要让员工知道“和谐杭钢”的重要意义,只有在和谐发展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我们把今年确定为杭钢的“和谐发展年”,也就是要赋予文化建设更明确的目标和更高的使命,进一步统一企业上下的思想和行动,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赋予企业文化新内涵,是顺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紧跟时代节奏和步伐的需要,也是巩固和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现实需要。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涵和使命,使其一直处于提升状态,保持持久的生机与活力,才能使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更多专题
珍珠串起富民强国梦

在世界珍珠行业有一句话很典型地说明了诸暨山下湖镇在珍珠界的地位:世界珍珠看中国,中国珍珠在诸暨。作为...

北钢寻到市场生机

在北钢集团的子公司中,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流通企业——大连东展集团公司。它的成长超乎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