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为加速建设东北亚门户枢纽机场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该机场航站区通过扩建工程已正式竣工并举行了隆重的典礼。一个国际化、高水准、现代化的国际空港更加凸显在世界面前。这标志着让国人骄傲的东北亚门户枢纽机场已初步形成,名副其实成为大连乃至东北架构起与世界各地通畅便捷的空中桥梁,在振兴东北工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风雨洗礼三十而立
令世人瞩目的大连,是当今众多城市中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而大连机场则是这个城市中发展最快的靓丽名片和奔驰的缩影。记者特别感兴趣地深入机场采访看到,现在,大连机场与城市一起飞翔来之不易,真可谓风雨洗礼30年。
大连机场被行业专家称为资深的机场,是一座充满沧桑的机场。该机场原是一片沼泽地,被人唤作臭水子。历史载着沉重,回首心痛,它曾遭日本侵略者的蹂躏。1927、1937年仅开拓不同的几个航线,1955年该机场改为大连周水子机场,1973年正式通航。该机场先后曾进行过8次大规模的建设改造。在改造过程中,该机场曾获全国文明机场、全国职工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卫生机场、全国诚信经营企业、全国保证安全先进单位,连续3年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解决制约空港的瓶颈
随着改革开放和建设“大大连”的形势和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加快,大连机场虽然发展较快,但顽固的自然条件还长期解决不了基本设施还有严重不足而成为大连航空业发展的瓶颈。
以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集团公司总经理胡志安为首的一班人站在时代高度,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提出建设机场的更高目标,那就是把机场建设成为东北亚门户枢纽机场。他们大胆设想,提出扩建航站区。他们的设想立即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他们通过立项,筹集资金,卧薪尝胆地不懈努力,终于在2004年4月果断投资6.5亿元人民币,大笔写大字地在候机楼实施了二期扩建工程,提速机场建设,开始了历史性的跨越。
在整个工程过程中,大连机场集团党委书记任恩岩与全体共产党员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我做起,每个党员处处都身先士卒在第一线上作榜样,昼夜兼程使先进性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果,工程质量好、速度快颇受到施工单位和上级的普遍称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金恒、王会奇等一大批扩建精英,为工程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等等昼夜兼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胜利的凯歌,这一切将载入史册。
大连机场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威望。他们的工程立项得到了国内外45家建设单位的积极参与,不仅有中国大企业,而且也有国外名牌大企业参与。一时间,建设大军昼夜奋战,使这一巨大工程富有前瞻性,更加精益求精,成为一个成功的典范。
大连机场成为滨城靓丽名片
日前,记者随有关领导参观了扩建后的航站区。此工程是大连市重点工程之一。于2004年4月开工,总投资6.5亿元,其中,包括新建4.1万平方米的候机楼;7万平方米的停机坪;10万平方米的站前广场。新建成的候机楼内共有5个通道、6个廊桥,分为国际、国内两部分。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具有现代风格的玻璃幕钢架建筑,外部造型美观,内部通透明亮。楼内设施先进,功能齐全,设计合理,为乘客营造了舒适快捷的候机环境。专家透露,待新、老候机楼连接贯通后,机场候机楼总面积将达到6.5万平方米,并拥有10个通道、11个廊桥,可同时停放18架飞机,可满足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2400人次、年旅客吞吐量600万人次的需要。
记者当场采访了乘客,他们在赞美新航站区宽敞气派的同时,称机场是大连又一张靓丽的名片;是东北亚门户枢纽机场;是国际化、高水准、现代化的国际空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