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能克服的自卑

企业报道  2014-11-20 21:18:21 阅读:

  《财富》论坛第三次登陆中国,国内一些企业家特别是像黄光裕、陈天桥这样身处第一梯队的富豪却纷纷与之擦肩而过。对此,媒体在报道时有不少微词。

  不少媒体认为,在《财富》打造的全球经济盛宴面前,尤其是世界级财富领袖面前,更多中国企业家(富豪)显示出的是自卑,他们还只是倾听者,不太愿意在聚光灯前与强人们同台对话。

  非常令人遗憾的是,《财富》杂志的工作人员回应了媒体的判断:之所以在历届《财富》全球论坛上中国企业家发言的机会很有限,主要是因为企业的实力还不够,还不足以达到让别人“取经”的缘故。

  确实,众多跨国公司财富巨头在《财富》论坛上的体面出场让人感觉到了中外实力的差距,由此也更加增添了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在贫困线上挣扎和求索弥久的国人普遍对财富的太多梦想和期待。在此种背景下,人们在理解国内企业家有时感觉自惭形秽的同时,也感觉到了落后问题的严重性。

  但真正的问题并不在这个上面。中国的商业史是典型的断代史,企业家对财富的追求有偏差。在如何看待财富的问题上,中外企业家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和通用的杰克·韦尔奇等这些世界级的经营管理大师相比,不少中国企业家的财富观也是不完整的。

  现代欧美企业家在理解财富的含义时,除了会联想到丰足的物质生活以外,还会揣摩出更多更大的发展机会和创业意义。在他们看来,财富并不意味着美酒香车,它的最终作用应当是社会实现财富和谐,也就是让广大民众通过财富的增加和社会总资产的增长,实现企业家自己的生活价值。

  但目前一些中国企业家对财富特别是财富和谐的认知让人感觉有些意外。财富和谐需要财富公正、财富创造力和社会责任。责任源于认知,这种认知不会先天形成,人们无法要求每位企业家都是天生的道德楷模,但至少要维护财富的公正与秩序。在这方面,从不时曝出的各种偷税漏税、回扣截留、欺诈员工等风波来看,中国企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难题待解。而另一方面,企业家对产品研发、品牌竞争力打造、诚信共赢等方面也缺位许多。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则经济增长的音符就不能奏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美妙乐章,中国全面创富、共同小康、持续发展也会成为一纸空文。

  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是很多中国企业的梦想。对中国企业家来说,参加财富500强的盛会,通过和世界500强的CEO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接触、相互学习和寻求合作,来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经营实力非常重要。

  因此,学者在总结《财富》论坛带给中国企业家的真正价值时认为,论坛的意义其实并不完全在于媒体聚焦自己,或者论坛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而在于能带来怎样的创富和理财思维,财富能否真正融入社会发展的轨道中,并对中国社会和谐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不过,也有媒体认为,一些中国企业家不参加《财富》论坛是因为他们孤傲、不服气。如果现实真的能够被这种认定切割开来,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家的孤傲和不服气是值得称许的——尽管不敢说它展示的就是过人的实力和自信,但至少它昭示着一种超越的希望。

更多专题
松柏无华可照人

对待工作始终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自从参加革命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的事业和国家的现代...

杭机四招应对宏观调控

尽管公司的主导产品杭州牌平面是浙江省名牌产品,但宏观调控或迟或早、或轻或重总会对公司的产品市场发生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