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在自我超越中嬗变“温州模式”

企业报道  2014-11-13 08:03:48 阅读:
核心提示:温州是中国市场经济先发的圣地,是中国市场经济主体最早成长的摇篮。这两个定位来之不易,伴随着多少年的争论、多少年的非议,并且争论还在继续。

  温州是中国市场经济先发的圣地,是中国市场经济主体最早成长的摇篮。这两个定位来之不易,伴随着多少年的争论、多少年的非议,并且争论还在继续。有人断言温州模式还有25年的寿限。因为在新的发展观统领下,温州越来越多地受到产业结构的局限、发展空间的局限、发展要素的局限,温州经济何处去?如果抱牢老黄历,那么温州人就会掉队。本报记者在采访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时,他提出温州人必须实现5个方面的自我超越。

  有人断言温州模式还有25年的寿限,我不这样认为,我不是算命先生,不是预言家,我知道历史上有许多预言家对于温州的预言都破产了,温州模式25年亡不可靠,温州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过去创造了奇迹,今天也会创造奇迹。外界的争论是温州人成长的内在动力,外界每争论一次,温州就进步一次。温州在人家的争论中发展起来,这里有三层含义:一是我与人家不一样,我创新了;二是我与自己过去不一样,我自我否定了;三是我不打口水战,我赢得了时间和机会。所以温州人是创新的命,创新出经验,打破经验再创新,打破了重塑,重塑后嬗变,一旦停止了这样的过程,温州人也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现在,温州人面临的是自我超越的难题。

  温州的超越首先要从原有的发展观上超越。温州原有的发展观是冲破旧体制的敢闯敢冒式的发展,人睡我醒,人无我有,一马当先,一枝独放,得天独厚。而现在呢,众人皆醒。当政策资源、体制资源等第一次资源都到了极限的时候,你还等着要政策、要土地、要体制,还在重温旧梦,那么给你造成的都是埋怨和遗憾。温州人什么都会制造,就是不应该制造遗憾。温州的民营经济是全国的旗帜,温州市委是举旗的人,所有企业家一定要全力统一到大战略上去。不要自以为是,而要以温州大局为是。简单突破已经很难作为,应该寻找新的资源,营造新的环境,开辟新的空间,要从体制突破转移到智力突破,从点位突破转移到结构突破上来。在新一轮的思想突破上,要厘清几个误区,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以为以往成功的经验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以为温州经验可以走遍天下,以为人家学习温州都是真心的,以为传统必须固守不能打破,以为模式可以一成不变,以为一马当先可以一劳永逸,以为走出去就是开放,以为资源仅仅是土地,以为富有就是文明,以为单打冠军就是殊荣,以为财富就是资产,以为温州人经济就是温州经济,以为企业就是单纯的经济机器,以为政府无为而治适用于任何时期。

  温州模式不等于一劳永逸。要处理好内外、轻重、经文、海陆、官民、财产等关系。把摇篮变成乐园,把圣地变成热土,把离乡出走变成落叶归根,把温州变成遍布各地温州村、温州城的总部大本营。乐园、热土、总部大本营就是“三个温州”的具体写照。乐园是和谐温州,总部是实力温州,热土是活力温州。只有从思想根源上全面刷新发展观、改变原来的思维模式、改走原来不熟悉的路子、改用原先不用的资源,坚持体制创新的同时着力结构的优化组合、在复合型构成上下功夫,产业难以为继就在产业结构上下功夫、要素难以为继就在要素构成上动脑筋、环境难以为继就在环境组织上下狠心,才有可能找到新的空间,才有可能找到新的资源、新的增长点、新的发展机会。

  二是从既定的经济模式上超越。随着国家宏观到政策的变化,随着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要求,温州模式要与时俱进、及时升级。有人在温州模式上说长道短,主要原因把温州模式固化,任何东西哪怕是很好的东西,一经固化就一定僵化。肯定温州模式在各个时期的特殊贡献,同时分析在新的时期的局限性、及时进行改版升级,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温州模式的本来之义。人们常说的温州模式主要内涵有4条:自主的市场主体、广阔的市场取向、漂移的生产要素、无为而治的施政方法。好处是民富民本,广域市场;缺点是产业的本土附着力差,有肉没有骨头,社会的和谐稳定性差。过去到处是温州人的天下,因为人家不懂,现在都学懂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师父教会学徒饿死自己。当大家想返回家园的时候,家乡的生产要素又如此紧缺,因此空心化的警钟就响起来了。漂移的生产要素和附着力差两个问题必须要解决,这是调整模式的主要方面和升级的关键。要解决附着力强的本土经济,温州当然要建设“三个温州”,没有持续的本土经济是不行的,要有附着力强的本土经济。为什么漂移,因为轻,因此要解决轻和重的关系,坚持轻小集加的优势,补充重型工业的不足。为什么只配做轻的,这是一种铆定,好像温州人只能做眼镜、皮鞋、打火机,只会炒房、炒煤、炒股票,所以对石化临港工业如临大敌。其实只要不是取而代之的,只要不是减法的,有什么不可以呢。要做加法,产业提升做品牌附加的加法,目前品牌附加值率只有三分之一,要大力引进品牌,自创品牌。温州过去创造了小商品大市场的奇迹,还要创造小区域大空间、小资源大产业、小政府大服务的奇迹。

  三是从单向开放观上超越。温州模式其实还有一个开放观的缺陷。什么是温州真正的开放观,有人认为温州是最开放的,有几百万人在全世界各地;也有人认为温州是最不开放的,因为温州人只会与熟人做生意。有一个误区非常严重,就是认为温州人经济就是温州经济。温州人在外地百万人,为全国经济、全球经济做了贡献,也为温州经济做了贡献,是温州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它又不是完全的温州经济。过年时从外地汇入温州179亿元钱,但这是财不是产,没有在本土进行投资,没有转化为产业。因此,温州的开放是两个取向:一是以外向为主的温州人经济,以获取资源与市场为目的的开放,努力实现本土产业与下游市场的对接、本土产业与上游资源的对接;二是以内引为主的合璧型的开放,推动优势企业与国际优势企业在技术品牌市场研发方面的合作,以缩短本土传统产业提升的周期。内外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好,温州本土经济离不开温州人经济,都是温州人不是开放型,都是老外也不行。只有以民为主,以民引外,内外合璧,为我所用,才能完整。

  四是从地方文化上跨越。航海文化,熟人经济,关系社会是造成内生性、飘移性的主要根源。温州人四海为家、经风沐雨、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是变形金刚、是忍者神龟、是敢问路在何方的孙悟空,但问题也在这里,孙悟空十万八千里横空出世,有智慧但缺少学习,有能力但缺少根据地,对花果山根据地治理不太积极。温州企业家要把根留住,把文脉传承下去。企业不单是经济组织,更是社会组织、地方组织。要保持创业初期那份谦虚、那份刻苦,建设家乡匹夫有责。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得好,谁不说自己家乡好,谁愿意四海为家,谁不愿意落叶归根,把企业办好,把家乡建设好,把“三个温州”发展好就是我们的梦想,就是我们温州企业家的归宿。

  五是超越原有的施政模式。温州原有模式当中有政府的无为而治,其实温州各级政府是很辛苦的,在宏观形势下,关注温州经济,强调本土经济,都是强调新形势下如何再造发展空间,再增生产要素,再造产业结构,再添温州风采。政府如何作为,了解温州模式最灵魂性的东西,那就是民本民营自主创新,是自主发展模式,是自由生存模式,是自动更新模式。引资的主体是民,以民引外、腾笼换鸟、排屋换别墅也是民,政府干什么,做造林人,大鸟、小鸟、老鸟、新鸟还有外来的鸟怎样在温州自由自在的栖息和飞翔是政府的事情。阳光、雨露、土壤,土壤当然指的是土地,也指的是产业基础,这里有20多个国家级的产业基础,这是产业升级最为宝贵的土壤,施纳德之所以要与温州人合作就是看重温州的产业基础。搞产业是要有民工的,手推车队伍。温州的情况是一方面藏富于民,一方面是公共投入不够,温州每年的财政支出是93亿元,苏州每年的财政支出是334亿元,全社会投资完成额温州是542亿元,苏州是1870亿元,城市公共产品的提供明显滞后,又因为公共财政的不足导致城市化集聚条件不充分,三个“难以为继”说到底就是要求政府更有效地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果说市场化的过程依靠完整的市场主体的搏击就能完成,那么要素的集聚需要的更多的是政府的有为,当年无为而治造就了市场经济的圣地,现在要用服务、有为来把圣地变成创业的乐土。温州模式新一轮经验就在政府服务、企业和谐生态的营建上。

更多专题
在自我超越中嬗变“温州模式”

温州是中国市场经济先发的圣地,是中国市场经济主体最早成长的摇篮。这两个定位来之不易,伴随着多少年的争...

和谐企业重在以人为本

包铝的发展实现了大跨越: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16.97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50亿元,连续5年实现产销率100%、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