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近年已成为钢铁出口第一大国,同时也是铁矿石进口第一大国。但是中国钢铁企业参股海外矿山能够获得的海外资源将十分有限,与全球资本投入到中国合资合营以获取中国的丰富资源相比,中国钢铁业参与到境外的投资力度还是太小
由于前段时间我国各进口商团结起来拒绝从印度进口加价矿石,给印度政府造成一定压力。日前,五矿集团及五矿商会相关人士分别表示,印度可能将取消开始征收的铁矿石临时关税。将是印度新财年的开始,也是印度铁矿石关税是否能够最后实施的大限日期,按照正常的程序,印度国会应该在这几天进行投票表决,但是目前印度国会一直没有进行这一议程。五矿商会的相关人士表示,印度国会一直不对这一议案进行投票,应该也是在考虑各方的反映,毕竟中国停止进口印度铁矿石,最后损失的还是印度国内的矿山和出口商,并且印度国内的矿石和出口协会也通过各种渠道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如果印度最终取消铁矿石临时关税,对于我国钢铁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但是不管最终结果怎样,印度铁矿石风波已经再次敲响警钟。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徐向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钢铁业在铁矿石市场的被动地位仍未改观。如果不能高度重视投资铁矿资源开发,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仍将延续这一尴尬局面,中国走向钢铁强国的道路也将坎坷不平。
徐向春说,加强资源控制是钢铁业以后的竞争趋势。目前,米塔尔公司在南非、阿尔及利亚以及哈萨克斯坦、墨西哥和美国拥有铁矿山。米塔尔公司预计,到2010年位于全球所有矿产项目投产后,铁矿石自给率将由目前的约60%提高到82%,基本实现自给。日本钢铁工业更是长期致力于投资矿山业,以保证原料稳定供应,如日本三井财团投资源铁矿业为例,在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及加拿大等国拥有铁矿石资源4087万吨/年。
我国目前已成为钢铁出口第一大国,同时也是铁矿石进口第一大国。但是中国钢铁企业参股海外矿山能够获得的海外资源将十分有限,与全球资本投入到中国合资合营以获取中国的丰富资源相比,中国钢铁业参与到境外的投资力度还是太小。目前,海外采矿在进口矿中所占比例只有21%左右,中国钢铁业的铁矿石增量需求目前仍然只能够通过从境外铁矿巨头手中进口。部分钢厂进口铁矿石已经高达70%。资源方面受制于人已经成为近几年我国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频频失利的重要原因。
“中国方面目前除了香港中信泰富投资19.8亿美元在澳大利亚建设规模为年产1200万吨铁精矿的选矿厂、600万吨球团厂的项目外,鲜见中资企业在国外大手笔铁矿投资项目了,这与中国钢铁工业蓬勃发展极不协调。铁矿石已经成为我国钢铁业发展的软肋。”徐向春说。
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徐向春认为有以下几点:目前国内钢铁厂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钢铁生产上,无暇顾及铁矿石投资。另外,去海外投资矿山所需资金很大、风险很高,投资回报周期也较长。而国内很多钢铁企业集中度低、资金规模较小,海外投资经验不足,所以他们大多比较谨慎,没有轻易出手。现有不多的海外投资也都是追随三大铁矿石巨头,以参股的形式进行。这样对铁矿石的流向有一定控制权,但生产经营方面无法掌控。
徐向春说:“现在有种观点认为,未来几年国际铁矿石供给将是供大于求。但是决定铁矿石价格的不单是总量。目前铁矿石的投资结构不合理,主要集中在三大巨头手里,他们可以人为的控制产量,造成供给的紧张局面,从而抬高价格,对我国钢厂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我们自己必须掌握一定的铁矿石资源,才能避免受制于人。”
包铝的发展实现了大跨越: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16.97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50亿元,连续5年实现产销率100%、货...
中国货经意大利人或中东人一倒手卖给瑞典人,价钱就比国内高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