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近年正式批复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这标志着国家开发和投资的重点将正式转向东北地区,也会为东北上市公司带来更多的利好和无限机遇
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要求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等国家四大基地。辽宁省发改委副主任胡建阳称,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地区性发展规划,也是继2003年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东北振兴的又一里程碑性事件。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由来
国务院在批复中明确指出,努力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实现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辽宁省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王广林研究员表示,装备制造业是东北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许多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家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可以进一步提升东北在重型机械、大型成套装备、数控机床、输变电设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等行业的发展水平。
“技术研发和创新基地的建设,则可以依托上述产业,增强东北地区的自主创新,实现科研为企业服务,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王广林说。
据了解,《规划》编制工作从2005年5月开始,至2007年8月2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历时两年。《规划》覆盖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
对东北企业的影响
东北地区的产业以重化学工业为主,采掘工业、原料工业与重型加工工业在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长期以来,东北企业受计划经济的严重影响,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所在。一位东北上市公司的董秘表示,历史包袱沉重及管理瓶颈所造成的盈利能力低下,是公司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这些除了需要企业内部的改革与调整,也需要外部政策的配合。目前,税收改革、社保体系建设推进以及政策性银行加大对东北的信贷支持已经露出苗头,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实质性减轻上市公司的负担,为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拓展空间。
据了解,此次《规划》指出,国家政策性银行还将继续加大对东北地区的信贷支持。拟研究建立区域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再担保机构。支持国有商业银行灵活处置不良资产,并选择有条件的老工业基地城市开展不良资产处置试点。同时,在东北地区将率先实行内资企业所得税工资支出税前全额扣除办法,并提出实行再投资抵免政策,对投资东北地区的内外资企业用作再投资的利润免征所得税。
一些投资人士还认识到了《规划》出台将涌现新的并购重组和资产整合机会。相关分析人士指出,东北地区在机械、汽车、化纤等产业上其实具有传统优势,但由于国有经济占据很大比重,产权流通的环境又不是很发达,所以阻碍了一些生产要素的流动。但随着振兴规划的出台,投、融资及产权体制的软环境方面,肯定也获得较大的改善。这将使各领域内的上市公司在优胜劣汰中实现资源优化,强者更加胜出。
分析人士认为,这标志着国家开发和投资的重点将正式转向东北地区,也会为东北上市公司带来更多的利好和无限机遇。
“关键问题是建立一个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体制,以融合东北地区的产业基础、政策支持与市场机遇。”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周民良研究员表示,这就要求正视东北地区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坚定不移地深化东北地区的体制改革。首先是推动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接着,周民良分析指出,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较大,必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明确国有企业内部的管理框架、制衡结构和权责关系,理顺企业的分配关系,调动企业内外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可以考虑引进国内外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在补充资本不足的过程中强化资本对管理的约束与要求。其次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东北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民营经济不发达引起的。因而,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东北振兴的现实要求。应该按照国家政策要求,放宽民营经济的准入限制,鼓励民营经济进入国家政策许可的广大经营领域。“除了以上两点外,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深化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改革也同样重要。”周民良说。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气势恢宏、动态劲力,敢于破旧创新,勇于打开束缚...
为迅速取得所需的人力,该公司以较高的起薪来聘用新人。考虑到原有人员的薪资水准可能会因为起薪的调高而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