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企业“透明度”决定规模

企业报道  2014-11-03 17:27:09 阅读:

  昨天下午,应《环球企业家》陈婷社长和《赢在中国》制片人王利芬女士的邀请,我参加了今年进入《赢在中国》总决赛108名选手的一个活动。活动前和蒙牛的牛根生先生和俏江南的张蓝女士闲聊,说到了企业上市的问题。牛总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上市了你就要透明,透明了才容易做大。”

  我很少能听到让我这么认同的话。

  为什么透明才容易做大呢?

  首先是牛总的经典总结———“透明了你就没心思去想别的。”你的账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看;你的董事会有必须承担责任的独立董事;你的业绩必须每个季度都要反映在面向公众披露的季报里;你的商业计划必须经得起专业的股票分析师的考问。所有这些,都会大大减少企业家试图通过灰色乃至黑色的歪门邪道博取短期利益的机会。

  其次,透明了才容易及时发现问题。很多时候不透明的企业最后欺骗的不是别人,至少不仅仅是别人,而更多的是企业家自己。因为整个平台不透明、体系不透明,到最后企业家自己完全有可能真的不清楚自己的企业到底哪有问题,更不能提前得到预警防患于未然。

  第三,透明了才能获得给自己定价、秤出自己到底几斤几两的机会。这一点很重要。知道自己今天价值是多少才能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可比公司,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玩的到底是哪个量级的游戏,也才能为明天自己企业的价值确定一个合理可行的目标。蒙牛2004年上市的时候市值30多亿元,今天不到3年市值已经翻了10倍。随着资本市场给他们定价的变化,他们的游戏内容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虽然道理并不复杂,做成一家透明的企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做到透明很麻烦,因为你必须要建立一些今天还没有的制度和系统。第二,做到透明可能会很昂贵,无论是加强内控所需要的系统改造还是聘请“四大”进行审计的费用,都会直接吃掉你的部分利润。

  我一直说,做企业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闷头数钱,一种是抬头看天。闷头数钱的企业往往的确用不着透明,惟一的问题是不知道能数多久。抬头看天的企业则迟早要透明起来,因为你的目标如果是天,你就不可能完全不借助资本市场这个巨大的助推器。对这样的企业来说,晚透明不如早透明,透明越晚可能付出的代价越大。

  但是,人都有惰性,很少有人能够在完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逼着自己从不透明转变为透明。这是因为在开始这种转变的时候往往只有成本的增加而没有任何直接的好处。因此,从不透明到透明几乎百分之百需要借助外力,譬如风险投资或者私有股本投资。换句话说,透明是被逼出来的。

  为什么两家业务、业绩都差不多的公司,其中一家如果一年前做过一轮外部融资,那么它今天的价值往往会明显高于另外那家没有做过融资的公司。

  就是因为这家会比另外那家更加透明。这种价值上的差异其实就是一种“透明溢价”。请记住,透明是有价值的。

更多专题
惠信科技:碍在薪酬之难

为迅速取得所需的人力,该公司以较高的起薪来聘用新人。考虑到原有人员的薪资水准可能会因为起薪的调高而低...

成功已成昨日黄花?

昨天还一帆风顺,今天就触礁搁浅的企业故事,我们已经屡见不鲜了。对于辉煌掩盖下的隐患,是我们当初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