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光明而言,其要坚守的阵地主要有两点:一是自主创新的科技领跑战略,这不仅是光明在业内遥遥领先的独特竞争力,也是提高产品毛利率、实施差异化竞争的基石。二是符合乳业发展趋势的聚焦“新鲜”战略,这是光明的发家之本,更是赢得新胜利的重镇。
因为光明在这两方面早早起跑、积淀深厚,对于竞争对手而言,当前光明这两大硬“角”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依然易守难攻。
然而当自主创新产品遭遇抄袭与模仿就难免尴尬。“光明每一个新产品上市,也就意味着仿制品的出现不远了。”郭本恒表示,近年来光明一直很难摆脱仿制新品“搭便车”的尴尬:光明主攻美容养颜的芦荟酸奶和特别添加舒睡因子的“舒眠奶”,一经问世随即畅销,但一年半载左右就遭遇某些品牌仿制,鱼目混珠;光明首创的大果粒酸奶更是遭遇群体性“擦边球”,使得这一细分市场也无奈陷入价格战泥淖。
虽然依靠国家专利保护和“健”字批文可以和众多同名的或近似的仿制新品拉开差距,但与光明自主创新的9大类数百个品种相比,能够获得专利和“健”字号的产品毕竟还是少数。
“获得这两种证书的审批周期都很长,在未获批准之前,我们研发的新品往往就需要推向市场抢占先机。”郭本恒认为,创新型乳品企业的应对策略就只能是尽快将首创新品变成明星产品、“王牌”产品,“光明只能每推出一个新品就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做大,只要做到细分市场领导者地位,仿制品‘搭便车’的收益就相对比较小。”他坦称,如果不能在短期内把新品做大做强,如果仿制品的营销宣传力度增大,就容易诱使消费者产生认识误差,误认为这个新产品是它们首创,鱼目混珠不仅侵犯了自主创新型企业的正当权益,也伤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自主创新虽然投资大、周期长,还有失败的风险,却是企业、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郭本恒建议,自主创新的主体实施者是乳品企业,也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能成为保护者和推进者。光明希望能有更多的同行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规范竞争,积极探索中国乳业自主创新的路径,掌握更多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技术,这是促使中国由乳业大国变成乳业强国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