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秀娟于1991年10月出生在重庆綦江三角镇偏远的小山村,出生时由于营养不良,父亲说就像刚从外边捡来的孩子,母亲笑着回应道一年四季都在外奔波,今
年在广东,明年在广西,生活又节俭,想吃的东西又缺钱,孩子的身体能好吗?一年年过去,秀娟长到五岁,父母为了挣更多的钱,让孩子将来能有出息,上个大学
什么的,便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养。秀娟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逐渐长大,2010年胡秀娟终于不负父望考入了重庆文理学院,成了家族中最亮丽的大学生。这无
疑让远在广东打工的父母看见了希望,为了让女儿读好书,他们把打工的存款寄给了远在重庆读书的女儿,并在电话里再三叮咛女儿要孝敬好爷爷奶奶,用心读书,
做家族中的名星。听完父母的电话,秀娟顿觉身上压了一付沉重的担子。她知道父母亲汇来的钱是他们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于是暗下决心,谨记父母的教诲。

胡秀娟在中越边境竹山边防哨所与部分官兵合影
两年的大学生活很快就结束了,秀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两年间她获得了如下荣誉2010-2011学年重庆文理学院特等奖学金、2010-2011学年重庆文理学院二等奖学金、三好学生、2010-2011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2012年优秀毕业生。
刚跨出校门,秀娟选择了报考教师职业,她期待当一名中小学数学老师,这是她就读大学后的愿望。她要让她的学生80%都应是年级的数学尖子,最终成为县、市
的奥数冠军。可天不逐人愿,就在秀娟努力为理想备考时,她得到一条确切消息,公职教师考试录取比例为百分之一,重庆有若干所一类本科,二本,三本的录取几
乎为零。残酷的事实不得不让秀娟转而重新谋略,她跑了近两个月的人才市场,结果让她失望的不但没有找上一份像样的工作,而且用人单位总以她没有工作经验为
由加以拒绝,父母原以为女儿读完大学就会高枕无忧,找工作水到渠成。没想……他们只有汇款安慰女儿。
机会总是不期而遇,胡秀娟做梦也没想到,她应聘上了拥军书法名家郭福江老师的助理。胡秀娟笑了,她笑得非常开心。

胡秀娟与广西某边防哨所官兵合影留念
还有几个月,胡秀娟跟随郭老师去边防部队拥军就三年了,秀娟只觉得时间过得特快。她和郭老师往返于重庆与边海防部队之间。由于她勤苦练习书法,她的书艺不
断取得进步。2012年8月胡秀娟获得第三届“星海杯”全国书画作品大赛二等奖、同年10月又获得“华夏情”全国诗文书画大赛二等奖、2014年5月胡秀
娟获得“伟人颂.中国梦”全国诗文书画摄影大赛二等奖(毛笔)。而今胡秀娟用硬笔书法技巧教学,用软笔书法作品奖励优秀官兵。她和老师一样,用同样的方法
激励更多的边防官兵以苦为乐,扎根边海防,为国立功。胡秀娟在拥军的路上由没自信到有自信,而今的她每时每刻都想着部队,仿佛部队已成了她的第二故乡。胡
秀娟回家的时间很少,为了尽快提高书艺,胡秀娟不论寒暑秋冬一有空就苦攻书法楷书,她的手磨破了就裹上纱布,脚尖长了冻疮,她就用白罗卜烧热来滚动治疗。
经常练字到深夜,有一次站岗的哨兵看见胡秀娟的窗口还亮着灯,就走近窗边敲着窗口劝说“胡老师这么晚了你该休息了”。胡秀娟看了看时间,然后抬起头来对着
哨兵笑了笑说:“谢谢你,我在学我的老师呢,他就是这样成才的”。那个哨兵也笑了笑说:“你真幸运,遇上了这样好的老师”。胡秀娟跟她老师一样,学习不松
劲,无论何时何地,都在为自己喜欢的事业而不懈努力。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胡秀娟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她得到了如下媒体的赞誉:搜狐网、今晚报、中国网、凤
凰网、中国经济网、中华网、大众网、中国日报、中国资讯网、朝闻天下、国际商报网、海外网、网易、中国收藏网、中国社会经济、中国学网、中国书画网、搜渝
网、青年导网、星岛环球网
同时被以下媒体转载宣传:溪湖新闻网、、邳州在线、綦江在线、书画中国 、书法屋、中搜论坛 、重庆大学最新消息、汉丰网、大团新闻网、海曙新闻网 、 清河新闻网、ido社区、柳林新闻网、灵寿新闻网、 温州网、新浪博客

胡秀娟向西藏军区文工团赠予楷书书法作品

胡秀娟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