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动用了最好资源,运用最前沿的理念和技术。比如涉及未来城市的交通,我们在思考30万人口的城市,能不能把30万辆车变成10万辆车,分时租赁,与马斯克(特斯拉创始人、CEO)合作,搞10万辆特斯拉,全部作公车,不要买私家车了,减轻环境、交通、土地的压力。”戴志康认真描绘着他“未来之城”的蓝图,这个中年男人的脸上闪现出充满希冀的光彩。
对于南非项目,他的计划是一二级联动,卖地加开发,相当于陆家嘴集团在陆家嘴开发中扮演的角色。在中国,这当然是个一本万利的买卖。但要到非洲大地上做“地主”,尤其是有没有能力兑现80亿至100亿美元的投资,这些都难免令人生疑。
戴志康并不否认项目的挑战,但更强调未来前景。更何况在他的未来版图上,项目基础建设的初期投资大概只需30亿元人民币,“就像开发陆家嘴的资金并不是全靠陆家嘴集团。我只要做好基础设施、完成一级开发就可以卖地了,钱紧张了我就卖几块地呗。”戴志康说。
风险不是没有,但要在非洲玩出一个“未来之城”的诱惑实在太大:花不到10亿港币买下20平方公里,造一个梦,博一个未来,赌一把证大品牌的飞跃,在戴老板看来,很划算。
“要去海外发展,文化力很重要。所以要把我们的品牌系统化建设做好。品牌就是一个文化的力量、是文化系统性的商业再现。只有把品牌做好了,拿到国际上才有竞争力、影响力。因为我们品牌的核心是文化,是从中国核心文化精神里提炼出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这样的文化力才有整合消化国际产业的能力。”
看世界发展的历程,真正能够打开海外市场、站住脚跟的产品,一定是有文化特质和含量的产品。众所周知,证大集团核心成员是由一些出生于金融行业的人组成,这些人学的是金融、干的也是金融,它的轨迹是由金融而地产,由地产而文化,由文化而艺术,由艺术再到很多领域,覆盖到“农,商,学,艺”等领域。
从 “农”的角度,证大有一个证大麦田,在九间堂经常能看到一束一束的稻穗;从“商”的角度,他买地盖房子,然后销售房子所得的财富也十分巨大。从“学”的角度,证大有无极书院,两大商学院也培养了很多学生。很多学校的高材生都在此培训过。从“艺”的角度,把生意当成了艺术,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经典项目。
夸行业的企业能经营的好,最内在的逻辑是文化的传承。证大南非项目如果要做的好,也一定是传承自己的文化基因。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是:戴志康身边聚集着一批文化名人、艺术家和教授。他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能把这些人吸引过来,主要在于他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在一定意义上,戴志康在学术界圈子里的影响力不亚于他在企业界圈子里的影响力。
“开始的时候,我们感到好像是戴志康听我们在讲,他在我们这里吸收了他所需要的知识;后来我们发现,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听戴志康讲自己的观点。每次聚会,戴志康总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想、新的观点,甚至新的语境。我们把与戴志康的聚会看成是视为自己最重要的学术活动。”上海一位学术界的知名人士回忆说。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戴志康为了实现自己的文化追求,为了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为了每一个项目留有文化韵味,证大集团牺牲了许多自己企业的发展机会,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这样做值。在文化领域的坚持,也换取了沐德坊新城在南非的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