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部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近年财政部继续研究实施鼓励资源性和有利于技术创新商品的进口以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的税收政策。此外,我国正在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化解风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近年,财政部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近年财政部将继续研究实施鼓励资源性和有利于技术创新商品的进口以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的税收政策。
“这实际上是对近年来财税政策的一种延续,其指向非常明确,通过财税杠杆设法扩大能源进口,严格控制能源、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增加国内能源资源的存量,避免对本国资源过度开采。”一位业界观察家说。
除此以外,为维护能源安全,国家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鼓励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再加上国内能源企业不断加大的勘探力度以及能源资源战略储备机制的逐步完善,我国正在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化解风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多元化战略
应对能源进口风险
“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会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因此我国必须坚持能源进口的多元化战略,就像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一样。”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经济师胡兆光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
在胡兆光看来,能源进口多元化包涵了很多层面的含义,但首当其冲的就是进口品种的多元化。“石油和天然气是目前全球能源争夺的焦点,而电力进口却被很多国家所忽视。”胡兆光说,电力是能源中的“极品”,如果选择自行发电,不仅会消耗大量的煤炭、水利等一次能源,还会给环境带来很大压力,与此同时,自行发电的利用效率仅为30%左右;“而一旦选择从邻国进口电力,不仅可以让其他国家为我们分担发电环节的各种损耗和污染,更重要的是,进口电力的利用效率可以高达60%至90%,比进口油气资源平均30%左右的利用率要高出一两倍。”
“而在石油安全方面,多元化战略将使中国不得不面向全球石油资源。”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为了保证石油安全,各国都制定了一些应对战略措施,而建立多元化能源进口渠道已在国际上形成共识。
来自国家海关的数据表明,在我国的石油进口中,虽然中东地区仍是我国进口原油的主要来源,但对其依存度已经由一年前的49%降到45%。与此同时,来自非洲地区的石油进口也已开始缓慢上升,来自安哥拉、刚果和赤道几内亚等非洲产油国的原油已经占到我国原油进口约31%的市场份额。
勘探力度加大
从石油生产国进行直接进口,发展到开拓海外基地,再到产油国直接投资、设厂,从而取得“份额油”,我国能源企业近年来加大勘探力度,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海外能源市场,为我国国内经济发展获得稳定可行的能源保障,从某种意义上也构成了我国能源安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中国最大的石油企业———中国石油集团为例,2006年中国石油继续加大资源勘探的力度,先后在我国的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北部和四川盆地发现4个重大油气储量目标区,并在准噶尔西北缘、冀东滩海、鄂尔多斯苏里格等地区落实了7个亿吨级石油储量区块和3个千亿立方米级天然气储量区块。
与此同时,中国石油还不断扩大海外油气生产和国际贸易规模,为国内的油气供应提供了有力补充。2006年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新增石油可采储量6540万吨。全年完成原油作业产量5460万吨、权益产量280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2.4%和40.1%;天然气作业产量57亿立方米、权益产量38亿立方米,均有大幅度增长。
中国石化集团同样也将“加大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并将在海外资源市场取得更大突破”放在公司各项战略的首位。中石化集团总经理陈同海表示,预计2007年国际油价仍将居高不下,因此中国石化有必要以更快的速度拓展上游业务。此举将有助于控制成本,较之从国际市场购买原油,公司能够更加经济地向自有炼油厂提供炼油原料。
新能源的石油
替代战略势在必行
出于对国家能源安全的考虑,近年来,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正在加紧开发和利用的步伐。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随后太阳能、浅层地能建筑应用、风电产业以及生物质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并启动,业界将2006年视作新能源加速发展的政策黄金期。
据悉,为积极推进发展替代能源工作,财政部重点研究了可以替代石油的生物质能、煤制油以及发展潜力大、近阶段可以实现较大规模常规化石能源替代的风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并形成了具体的支持发展思路。
战略储备制度
应对短期能源紧缺
无论是进口石油,还是自产石油,如何将这些能源资源储备起来以应对短期能源紧缺,成为各石油消费大国不得不直面的现实。如今,为抵御石油供应中断、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制度。
2006年9月20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投资约37亿元人民币建设的镇海石油储备基地竣工,并于10月投入使用,我国具备了52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能力。
据了解,镇海石油储备基地是我国第一期选址建造的四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规模最大、工程进度最快的一个,位于山东黄岛、浙江岱山、辽宁大连的其他三大石油储备基地也将于2008年陆续竣工。四大基地建成后,我国总共能形成约10余天消费量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但遗憾的是,我国至今仍未建立石油储备制度,石油储备中心也在加紧建设中。
就在石油战略储备制度呼之欲出的时候,去年年底,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表示,主要矿产资源国内供给短缺是中国必须认真对待并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中国将建立矿产资源的储备制度,利用外汇储备较多的条件,增加国家战略性资源的储备。
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会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因此我国必须坚持能源进口的多元化战略,就像不能把所有的鸡蛋...
国内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管理落后,设备陈旧,员工素质普遍偏低等,而这一系列的病症怎样才能除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