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的三要点

企业报道  2014-10-09 07:19:38 阅读:

  现阶段的中国,节能与开发新能源已刻不容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业内专家们却纷纷指出,节能要比开发新能源更重要。因为其投入周期短、收益更显著,更能缓解一些地区的能源危机。于是,“第五能源”的概念也呼之而出,成为市场热点。

  与此同时,一种名为“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其核心就是在能源消耗中挖利润、减少能耗浪费,将节能行为转变成一种可以衡量的市场价值。由于其将“第五能源”概念市场化、具体化、价值化而受到了市场的热捧。

  尽管合同能源管理起源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其由专门的服务公司负责节能设备投入、技术革新、资金统筹,对于降耗企业而言并不需要任何投入,亦不承担风险。因此被人们称为“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短时期内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落地开花,出现了一批“合同能源管理”合作项目,也成为一些地方政府推行节能化建设的主流模式。

  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阻力。对于企业而言,由于缺乏具体的节能指标和激励机制,节不节能一个样、降多降少一个样,企业参与热情大打折扣。对于服务商而言,由于国内融资环境不成熟、技术门槛高、经营风险大等因素,一直无法做大做强,只能停留于中小项目的合作。对于整个领域而言,由于缺乏厂商双方直接而有力的推动,产业链不健全、市场接受度差,进一步制约了整个领域的健康发展。

  笔者以为,要解决目前的发展困境,推动合同能源管理的深入实施,尚欠三把火:一是来自国家针对性奖励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二是来自于大型能耗企业的参与热情;三是来自各种资本对这一领域的青睐,提升中间服务商实力。表面上来看,这三者之间位于不同的环节,实际上只能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发力,才能真正推动这一模式的普及实施。

  尽管我国明确了建设节能型社会的基本国策,但目前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却偏向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对现有能源的节能收益行为缺乏有针对性的奖励措施和政策,大大降低了一些企业的节能降耗热情。同时,对于一些追求产值的地方政府而言也将主力置于新能源、新项目的开发利用上。因此,政府必须要从政策层面上迅速出台并制定相关的节能行为奖励政策,并对一些大型能耗企业的节能指标进行细化、层层分解,推动他们实现节能降耗。

  其次,对于大型能耗企业而言,除了借机改善内部管理、提升生产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还可以通过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发展新的盈利点,从而在利益的刺激下,提升其它企业参与的热情。

  最终,还需要来自于专业服务商实力和水平的提升。要通过政策引导、银行放贷等多种手段的实施,为服务商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同时,服务商也需要借此不断提升技术、增加综合服务能力,吸引各类资本、风投的青睐,从而做强做大。

更多专题
索尼&三星

国内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管理落后,设备陈旧,员工素质普遍偏低等,而这一系列的病症怎样才能除掉?大...

振兴东北·大连

要努力提高企业家素质。企业家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能力和水平。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是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