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年3月我创业之初,温州鞋业的老大哥已高手如林了。在品牌创立的初期,我就悟到了一个道理,无论是企业发展到什么时候,品牌提升到什么时候,它都需要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所以,我们在取商标名称的时候,就注重了品牌的内涵。
红蜻蜓,来自大自然的精灵,那么的可爱可亲,能够引发人们对童年梦幻的回忆,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红”字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喜庆和热烈,因此,这个品牌既有文学色彩,又包含人间亲情,更具民族情感,其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我给自己事业的载体——红蜻蜓增加了两只用于高速飞行的复眼。一只复眼看自己,看过去,要善于从中寻求突破。一只复眼看别人,看现实,要从中寻求借鉴。
企业发展到今天,并不是我的最终写照。“小荷才露尖尖角”正是对红蜻蜓最好的写照。我无法说出我的最终目标。但展望红蜻蜓的明天,我们的道路洒满了金色的阳光,弥漫着玫瑰的芬芳。我相信我们的每一位员工都会化为一只只红蜻蜓,向着明天高高飞翔。
红蜻蜓从逆风起飞,到乘势而上的过程,我历历在目。
我们失败了,没有泄气。我们胜利了,也不傲气。别人的荣耀或高调,都没有改变我们的心态。我们还是这么平常,还是这么从容,还是这么自然,这就是红蜻蜓人的风格。
十年创业,我们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是每一次困难,我们都有信心去克服。包括品牌之争、市场竞争,也包括我们品质的竞争,都一关一关地过去了。面对困难的时候,大家必须有一种态度,做到“仰首是春,俯首是秋,月圆是诗,月缺是画”。春来秋去,月盈月缺,都是自然规律,自然的东西都不可违背。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把它们融入到我们的竞争当中去。要学会在逆境中寻求机会,在危机中挽回局面。其实这也就是要求我们融合地域文化,遵循自然法则,保持绿草的特征,无论是大雨倾盆,还是骄阳似火,永远是那么生机蓬勃。有了这一切,我们何愁不能自然发展呢?
我们在内部培养“文化、自然、亲和”的良好风习,使员工的精神面貌始终朝气蓬勃,融洽和睦,对外则树立“红蜻蜓”与“绿草地”合洽共生的形象,追求时尚皮鞋与蓝天白云互为映衬的圆融之美。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营造一座田园风光式的劳动乐园。
鞋佬,这个温州特有的名词,除了指多年从事做鞋的人或鞋厂老板之外,往往隐含着“腰包鼓鼓,脑袋空空”的意思。制鞋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温州历史久远,其经济规模雄踞各大工业行业之首。然而在制鞋行业中的众多企业老板,其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也是不争的现实。长期以来,在温州鞋业界是很少提文化的。
创办红蜻蜓后,我深深地感觉到温州鞋业缺乏文化的危机,产品缺乏文化,品牌缺乏文化,企业家缺乏文化。
为此,我提出要拉近商品与文化的距离,既搞物质精品,又搞文化精品。
当时就有人问我:“文化精品,文化体现在哪里?……你是卖鞋,还是卖文化?鞋与文化风马牛不相及,鞋有什么文化?”说实在的,那时我对鞋文化的了解是十分肤浅的,仅仅在产品包装设计上,融入了视觉艺术;从产品造型设计上把握了大众化的流行趋势;在塑造企业形象和营销服务上,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活动。
直到今天,当我们感受激越奋进的可口可乐精神,品尝麦当劳的文化快餐,体验意大利皮鞋的艺术品位,领略皮尔卡丹的高雅风采时,我们才知道文化的精彩。
当我们全面导入CIS,真正围绕精神理念MI去运作企业时,我们深深感到文化的魅力。当我们深入市场及企业管理的各大环节时,我们惊诧于文化内力的巨大推动作用。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我们创业初期,提倡鞋文化,更大的原因是红蜻蜓品牌本身独特的亲和性、文化性和自然性。
所幸的是,我沿着“品牌开路,文化兴业”这条路走下来,致力于拉近商品与文化的距离,才对鞋的文化史、设计造型艺术、品牌文化有了更广、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才有了红蜻蜓的成功飞翔。
我们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中国鞋履文化辞典》首发式暨鞋文化研讨会上,有记者问我:红蜻蜓并非最有实力的品牌,它有什么资格来倡导文化?
这个提问有点冲。我的回答当然也不含糊。我说:不管企业大小,它都有资格做文化。文化是一个企业特色的问题,也是一个素质的问题,更是一个精神的问题。作为中国制鞋行业的一分子,红蜻蜓有责任为提升中国鞋业文化品位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很多人问我,当你在创业的时候,需要很多资金去购设备、建厂房,你干嘛对文化那么执著?
其实,我就是把握了一点,做文化不仅是对今天也是对未来的投资。我把每年赚来的钱都拿出那么一点点,不断地投入,积少成多。所以到现在为止,在我们总部,你可以看到五千年中华鞋文化的变革,它可以告诉你鞋的历史。在温州随便一问,企业文化是谁做得最好,都会说是红蜻蜓做得最好。
我感觉做一件事或做一个人,做出风格是最难的。创造物质是容易的,创造精神很困难。而短短10年,我们通过对文化的传播,使大家都感觉红蜻蜓文化味较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多,人们购买消费品将更多地倾向于获得一段文化感动和审美体验。产品与文化的共同演绎,产品与文化的和谐交融,正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也有利于引导人们进入审美的、道德的、创造的生活方式。
从距离中寻找接近。这个距离代表品牌和消费者的距离,又能代表人与人的距离,人与社会的距离。红蜻蜓集团把“创造新生活,回归大自然”作为创业宗旨。红蜻蜓品牌的魅力,正是在满足人们深层次的文化渴望上,达到了与社会的默契、与消费者的交流。
我的目标,就是要让红蜻蜓能够给每个消费者一种感觉,一种自豪,一种缘自文化的亲情,一种童话般美丽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