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律维权>> 正文

食品安全则企业安全

企业报道  2014-09-24 10:01:20 阅读:

  近年,商务部下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推出食品安全5项制度,即协议准入制度、经销商管理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购销台账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与此同时,日前农业部也派出5个督察组,对河南、广西、江西等9个省牗区、市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进展情况开展督察。而国家工商总局更是制定下发了《2007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将今年确定为“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

  种种迹象表明,2007年政府将从农村食品市场和食品制度管理两个层面,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重点治理。这对我国13亿人口的健康,无疑又递增了一层安全保障的希望。“十一五”的规划主体是和谐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治理的好与坏,直决定着社会的和谐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

  近10年因食品安全导致的案例,接连不断;民意也是怨声载道。令百姓欣慰的是,这些年政府对食品市场的安全管理一年好似一年,每每遇到重大案件,中央与地方政府都是协同作战,处理的果断而及时。但是,由于目前还缺少一个硬性的执法处理标准,像食品安全法至今难产,就导致了大量的案例“软处理”,如不合格乃至严重超标的产品,只是令其退出超市货架,但并没有进一步的治理措施和惩罚力度,虽然退出了北京的市场,而在山东却卖得红红火火。再加上政出多门,标准不一,管理疲软和检查泄漏等因素,致使食品安全问题,屡治屡败,收效甚微。

  从世界各国若干年的经验看,彻底杜绝伪劣食品流入市场,完全扼杀其生产根源,几乎是难于上青天。但是,强化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要各政策制定部门减少相互扯皮推诿、提升紧迫感,真抓实干,就能收到理想的成效。

  食品安全管理,无非是三大领域,即食品零售市场、食品流通市场与食品生产市场。从目前的管理情况看,我们的管理检查力度几乎都集中在零售市场,而对食品的流通和生产两个环节缺少严格的管理。如果不是消费者出了问题,我们根本不知道流通和生产环节的状况。所以,除了对食品零售市场实施管理部门从上向下检查的方式以外,更应该考虑采取从下向上检查的办法,建立起一整套消费者监督食品市场的制度,比如说,实施电话、手机短信、电子信箱和监督网点等多种现代化的监督措施,发动起百姓的力量,掀起一场食品安全的人民战役。同时,把两个层面也列入百姓监督的范畴:一是监督“行为不作为”和“行为作为迟缓”的行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二是监督劣质食品的处理结果。

  从商务部推出的5项管理制度看,均是针对企业生产层面,所以,用具体的、相对比较细化的制度来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这是一个突破,既整合了以往零散而不严格的管理措施和格局,又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我国从源头上根治伪劣产品的进步。由此推论,今后我们完全有必要在企业层面掀起一场食品安全的企业性战役,慢慢地过渡到制度型乃至良好行为型。

  在企业层面掀起食品安全战役,重要的一点是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意识到食品商品的特殊性。在生产经营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重大事故,不仅使消费者受害,也会给企业自身带来致命的结果。一个非常符合逻辑的结论是,食品安全不能得到切实保证,既害公众,又害企业自身。企业如果自作聪明,意识不到食品安全中的重大风险,一旦出现风险,必然会自食其果。

  因此,掀起企业食品安全战役,企业应加强自身管理,不能心存侥幸,蒙混过关。

更多专题
管理创新的信息化手段

江钻之所以能成功地用信息化创新管理机制,并稳健地取得长足发展,首先归结于能正视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敢为...

问答“5S”

5S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日本,至今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5S不是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