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消费者的需求我们不难发现,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尤其是中国消费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压力问题,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情感:幼儿时代———口唇期对于母亲的依赖能唤醒心理潜意识的安全感,零食如同香烟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一致的作用。
寂寞时、烦恼时、无聊时、悲伤时,一袋零食给予使用者的不仅是口味和口感,还有深层的心理修复和心理安慰作用。
这样说来似乎“危言耸听”,不过有实验表明,当人们在进食时,大脑中可以产生快乐的感觉,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失恋的人以吃消愁,最终变成了胖子。民间也有“心宽体胖”、“快乐的胖子”的说法。
那么对于营销人而言,这意味着什么?
一种产品必须满足购买者的某种心理需要,比如时尚要求、风格要求、健康要求等等。在一篇文献中,有这样的论述:“我国休闲食品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是以糖食类、肉禽鱼类、干制果蔬类和果脯蜜饯类等传统的制法为主,90年代以前消费者能够见到和购买到的也主要是这几类的休闲食品,如凉果、花生、瓜子、话梅、奶糖、烤鱼片、肉干肉脯等传统食品。”在上个世纪,中国人的零食偏重于高热量的相对“天然”产品,而“随着‘洋休闲’食品在90年代后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市场上出现了如巧克力、口香糖、海苔和薯片等新兴休闲食品。消费群体也从以儿童为主要消费群体扩展到青少年、成人以及老年人等群体。新休闲食品中出现了以谷物、果仁和薯类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可以说这个时代是零食的“后加工时代”和“大发展时代”。
面对“战火纷飞”的休闲食品市场,企业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营销呢?
营销的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但是动态的过程也并非脱离实质,所以4P原则依然是最重要的。
从产品来说,零食经过历年的发展,从自然产品到生产产品期间经过的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后生产时代的到来,休闲食品的消费群体从儿童蔓延到成人,从青年蔓延到老人群体,零食的功能性逐渐出现,这对企业十分有利,作为企业,在产品的品类决战上应该下功夫,占位十分重要。卖给谁?谁来买?为什么来买?是不是一个有自己特点的产品能让消费者接受?
从价格来说,也要根据定位和细分原则来制定相应的价格战略,零食不零,小食品也有大利润,关键是价格战略的运用是否得当。卖给白领的产品和卖给老头的产品一定有价格上的区分,卖给女性的和卖给男性的价格也不可能一致。
从销售地点而言,依然要遵从市场调研得出的结果,在合适的地方把合适的东西卖给合适的人。渠道中,终端就显得十分重要,需要一个详细的策划和布局。
最后是促销,从我们的经验来看,产品、价格、渠道无不需要促销来推动销售,一个产品最终是否可以大面积的被消费者接受,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你是不是会吆喝、会摆台、会策划活动吸引他们,要想把消费者这个花心的群体从别的花枝招展的产品面前吸引过来,吆喝的手法很重要,要高明得不露痕迹但是刀刀见血,才能彻底割断你的消费者和你的竞争对手之间缠绵的关系。
实在的东西说完了,我们就要说点虚的了,有人问,虚的是什么?搞营销怎么可以玩虚的?
这个虚不是欺骗消费者的损招,而是给消费者带去的感受,从感官到心理,一个完美的感受可以让他记忆你一辈子。这包含产品本身具有的文化、体验、滋味、记忆等等。
江钻之所以能成功地用信息化创新管理机制,并稳健地取得长足发展,首先归结于能正视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敢为...
5S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日本,至今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5S不是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