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全球视野>> 正文

中韩联手共谋能源大计

企业报道  2014-09-16 14:10:51 阅读:

  近来,由于经济发展而引发的能源危机常常见诸报端,因而稳定能源供应、确保运输安全等话题已成为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石油是战略性的资源,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中韩两国经济与安全来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中东局势不稳定的情况下,更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中韩两国的石油企业都在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谋求更大的发展来满足本国经济发展对石油和能源不断增加的需求。

  东北亚地区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当前都面临着能源需求旺盛而油气资源短缺的难题。因此,加强中韩的能源合作、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已经成为两国政府、两国能源企业间的共识,也成为这次会议与会代表最关心、最热门的话题。

  在此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联合会与韩国全国经济联合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中韩能源合作专题会议,中韩专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现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议题一:需求现状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计划部副主任陈 琦: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能源需求增加的重点地区。日本是东北亚传统的能源进口大国,石油进口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二,2003年石油进口近2.58亿吨;韩国完全依赖海外进口石油,2003年净进口石油约1.06亿吨;中国2003年原油产量位居世界第六位,但石油产量增长远不能满足石油需求的迅速增长,石油净进口量包括台湾和香港在内已经突破1.52亿吨,中国内地净进口量达到1.07亿吨,进口石油的依赖度达到39%。2003年中、日、韩石油进口量达到4.7亿吨,占亚太地区石油进口总量8.63亿吨的54.6%、占全球总贸易量22.06亿吨的22.8%。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还是亚太地区和世界最重要的LNG(液化天燃气)市场,2003年LNG的进口量为1134.8亿立方米,占全球LNG贸易量的67.2%,东北亚地区的油气进口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主要来自动荡不安的中东地区,日本几乎很大一部分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韩国70%以上的进口石油、中国50%以上的进口石油来自中东地区;二是主要依托海运,必须经过安全性比较差的马六甲海峡,存在一定的运输风险。1993到2003这10年间,中、日、韩三国的一次能源消费平均增长率达到3.5%,其中石油消费年平均增长率为2.98%、天然气消费年增长率为5.99%。

  韩国SK株式会社部长韩永柱:谈中韩两国企业在石油开发领域的合作以前先简单了解一下中国的石油开发现状。中国与韩国不同,从1993年以来中国也成了石油进口国家。2000年,中、日、韩3个国家原油消费量占据整个亚洲的63%、占据OECD整个消费量的27%,预计2010年3个国家的消费量将占据整个亚洲的60%,这跟中国经济GDP5%的发展率有很大的关系。占据OECD总消费量的32%,其中中国的消费量是最大的。如果中国在开发国内石油的产量上没有突破,只好从国外进口原油。目前中国消费量也是相当大的,已经超过了日本的进口量。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毛加祥:快速增长的油气资源需求为东北亚地区加强资源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该地区经济持续迅速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也在快速稳定的增长。该地区的油气资源需求总量在世界需求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根据BP能源统计,该地区的石油需求占世界需求总量的比重已从1990年的13%上升到2003年的18%左右。而日本、中国内地和韩国的石油需求则占到整个东北亚地区石油需求的90%以上。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该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促进增长的内在活力增强,未来10到20年间仍将保持持续较快的增长态势,从而推进油气资源的快速增长。按照到2020年GDP较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预计中国石油需求将从2003年的2.67亿吨分别增长到2010年的3.5亿吨和2020年的4.5亿吨,分别是2003年的1.3倍和1.7倍。其中汽油、煤油、柴油三大类成品油和化工原料需求是推动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从石油的增长趋势来看,尽管我们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有很多新技术的突破,但是预计可能要突破2亿吨的难度还是比较大,所以在未来到2010年或者到2020年中国进口石油的比例仍将会继续增加,到时候可能将达到1.5—2.5亿吨。

  同时,天然气需求增长也十分迅速,预计需求量将从2003年的305亿立方米增长到2010年的1000亿立方米和2020年的2000亿立方米,从中国内陆天然气的生产情况来看也满足不了需求的增长,将来可能存在建设跨国天然气输送管道,包括沿海建设接线设施来弥补国内天然气的缺口。

  议题二:战略储备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王基铭:关于中国原油储备的问题,最近媒体上有一些报道,说中国的原油储备将要达到90天的储备规模,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据我所知,中国是分阶段、分期的达到储备规模,目前正在开始的仅仅是第一期,而且我们的储备量也不是集中的,可以说是利用市场的机会悄悄的进行,并不是有人所担心的那样,突然大规模的储备油,造成原油价格的上涨。

  进口原油多元化是我们中国的方针,我相信韩国也正在照这个方向做。现在中东地区占了大概50%,其他非洲、东南亚、俄罗斯包括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这些地区我们正在努力进行原油来源的多元化,不光是进行原油的贸易,我们也在积极地参与海外原油油气、原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贸易方面也要从本身参与投资方面,通过分成油多渠道的开辟原油资源。当前我们更多的是把现有生产的资源储备起来,这是长期的过程。

  韩国石油公社北京支社长朴在翼:我们国家储备设施大约是1亿桶,其中7000万桶可以充分利用,剩下的3000万桶作为多余的部分使用,其中一部分由中国企业在使用,因此韩国在2008年将达到14600万桶,扩大储备量,其中相当的部分用于共同储备事业,因此中国的储备设施和外国的企业用远东地区的原油使用我们的储备设施,韩国、中国、日本共同出资建立储备基地,共同使用。

  议题三:合作必要

  王基铭:中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在处在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从比较长的时间来看,中国经济的绝对量有可能超过日本、美国,但是温家宝总理说过,中国如果以13亿人口人均来算,则人均水平还是很低的,比美国、日本低很多。所以既要看到绝对量大的一面,还要看到我们人均水平比较低的一面,而且中国现在正在强调科学的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要节能、节约资源,中央最近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一直强调中国要发展宏观经济。现在有一种舆论,就是中国威胁论,从我的观点来说不要怕,中国历来是注重友好礼仪的国家,同时也确实需要其他国家的帮助,中国已经越来越体会到必须开放,做一个全面开放的国家、完全市场经济的国家。中国需要帮助,特别是我们友好的相邻国家之间、企业之间都需要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优势互补,达到双赢的目的。

  韩国SK株式会社申宪澈:除了进出口以外,中国广大的国土及发挥的作用,从韩国角度来说,为了与韩国邻近的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不是谁出口多、谁进口多的问题,而是互有补充。现在原油价格和产品的价格高出许多,所以我们要考虑是买原油还是出口原油产品。比如建15万桶的炼油厂要投资15亿—20亿美元,一天15万—20万桶的炼油厂投资20亿美元要不要做呢?这样的结论是很容易得出的,因此要从整体上考虑这个问题。这些问题现在通过论坛的机会,对两个国家的企业之间都会有帮助。

  今天所有国家能源产业已经占据经济发展最核心的地位,确保能源安全,表现稳定的能源资源,从而满足供应是国家持续性成长和发展的保证。近年来,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主要依赖于进口石油的韩国和随着经济的持续性发展而使石油进口比例逐渐升高的中国来说都是很大的负担。

  中国国际石化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戴照明:由于我们地理位置,实际上市场是一体化的,从原油市场的角度来说。我们的利益是共同的,大家都处在买的地位,如果能够降低研究的成本,对双方都有好处,因为利益是一致的。

  韩永柱:根据现有石油储量,中国将来不能不依赖于从国外进口石油,现在韩国在国外也积极开展海外油田的开发工作。最近我们在印度尼西亚发现了一些油田,另外,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的石油管道也正在进行中。在中国、韩国周边看能源网络图,最近几年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几年前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现在已经一一变成了现实。中国的天然气开发事业与哈萨克斯坦、东西伯利亚、越南和东南亚地区都有合作的潜力,其中像中东地区我们也可以进行良好的合作。

  议题四:协作方案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天普:中韩两国企业应寻求建立多样的石油贸易合作,加强在石油进口方面的沟通协调,提高两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谈判地位,加强与主要石油资源地,特别是中东产油国的对话与交流,建立能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另外,开拓国际石油市场,寻求石油资源的多元化,提高石油供应安全的保证度,共享资源信息,逐步完善能源储备体系。还有,应加强在提高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一次性能源的利用效率方面和再生能源或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

  中韩两国企业未来在能源供应、安全和利用等方面将面临许多相似的问题和选择,加强合作,避免过度竞争,共同维护两国石油供应和安全是两国石油石化企业必然的战略选择。

  陈 琦:区域能源市场、石油战略储备、国际油气资源投资将是东北亚长期能源合作的重要内容,现阶段重点考虑中、日、俄、韩在石油贸易专有技术合作、国际油气资源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俄罗斯作为全球能源大国,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可能成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供应来源,根据俄罗斯2020年前的能源战略,在亚太地区,俄罗斯的主要能源合作伙伴是中国、韩国、日本和印度,亚太国家在2020年石油出口中的比重将由目前的3%增加到30%,天然气将上升到15%。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中、日、韩与俄罗斯在油气领域具有互补的合作基础,可通过发挥市场、资金和技术优势,推进与俄罗斯在油气贸易、油气资源投资方面的合作业务,并最终实现东北亚地区的供求双赢。

  加强勘探开发领域的合作。中韩两国企业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均具有各自的技术优势和特色,中国已经形成了陆相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系列,具有较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经验,还拥有得天独厚的市场和人才优势,在这方面中国石油“走出去”勘探开发的进展也是非常快的。现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包括中国海洋在海外的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和前景也都非常不错。

更多专题
为了江河的召唤

有这样一位年轻的企业家,他对桥有着无限的热爱,上大学报的是桥梁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仍旧选择桥梁专业。有...

PDM之殇

在制造业,设计文件、工艺文件是企业制造信息之源,也是指导生产、进行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这些文件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