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为了江河的召唤

企业报道  2014-09-16 14:04:04 阅读:
核心提示:有这样一位年轻的企业家,他对桥有着无限的热爱,上大学报的是桥梁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仍旧选择桥梁专业。有这样一位年轻的企业家,他一路走来,身后留下一串闪光的足迹,先后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第八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第二届中央企业十大杰出青年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有这样一位年轻的企业家,他对桥有着无限的热爱,上大学报的是桥梁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仍旧选择桥梁专业。

  有这样一位年轻的企业家,他一路走来,身后留下一串闪光的足迹,先后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第八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第二届中央企业十大杰出青年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有这样一位年轻的企业家,他工作思路清晰,善于驾驭全局,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带领国有大型建筑企业重振雄风,驰骋海内外。

  他就是——“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获得者、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被誉为“中国桥界少帅”的周孟波。

  少年得志 志四方

  从27岁设计深圳仿埃菲尔铁塔,到31岁主持建造30亿元的跨世纪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周孟波始终保持勤奋、务实、创新的品格。

  镶嵌着江泽民同志题写的“世界之窗”几个大字,深圳仿埃菲尔铁塔给无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设计者,就是当时年仅27岁的高级工程师周孟波。

  1992年初,周孟波所在的大桥局桥梁科学研究院承接了为深圳“世界之窗”设计制造安装仿埃菲尔铁塔的任务。埃菲尔铁塔是世界著名建筑,整个塔身由钢架镂空结合,空间几何关系和三维变化异常复杂。更要命的是,埃菲尔铁塔的设计数据全是保密的,除了两页科普书上抄来的资料和一张旅游风景明信片,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数据和资料。设计工作难度很大。周孟波“初生牛犊不畏虎”,向院领导主动请缨接下了这项任务。他在设计室一住就是7个月,带领一批年轻人攻克一道道难关,绘制图纸700多张,终于揭开了埃菲尔铁塔的神秘面纱,圆满完成了设计任务。

  这一年,周孟波被任命为大桥局桥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此时他刚满28岁。

  芜湖长江大桥,是国家“九五”重点工程,工程量相当于武汉、南京两座长江大桥的总和。在同类桥梁中跨度(主跨312米)居世界第一。这座集我国现代桥梁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之大成的低塔公铁两用钢斜拉桥,被称为是继武汉、南京、九江长江大桥之后我国桥梁建设的第四座里程碑。

  1996年底,31岁的周孟波被任命为大桥局副局长,并任芜湖长江大桥工程指挥长兼党工委书记,主持这座总投资超过30亿元的跨世纪宏伟大桥的建造。这对他又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考验!

  面对浩大的工程建造任务,他日夜盯在现场、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提出“坚持工程进度不动摇、坚持创国优工程不动摇、坚持安全生产不动摇”的方针。先后策划组织了7次大规模工程会战,仅用三年半时间即提前建成全桥,创造了在长江上建桥的最快纪录。1998年夏季,长江洪魔肆虐,在安徽省准备将大桥北岸的子堤破堤行洪的关键时刻,他经过反复实地调查、研究分析,迅速拿出了“确保抗洪安全、确保工程建设”的两全方案,向安徽省力陈死保子堤的理由和决心,带领800多名职工严防死守100天,保住了生产区,为大桥按期建成通车抢出了宝贵的时间。

  芜湖长江大桥建成后,囊括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和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等多个奖项。

  2000年,他被推选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30名正式候选人之一。

  积极稳妥 推进改革

  2000年,周孟波35岁,被任命为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局长,是当时铁路系统最年轻的正局级干部。次年,大桥局改制,他被聘任为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正是周孟波上任以来的5年中,大桥局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企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不断转变,生产经营高速增长,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就任局长之初,周孟波首先跑遍了分布在全国的10多个二级单位和几十个工点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局情。长期的勤奋学习、思考和深入调研,使他对传统体制下大桥局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企业改革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他指出了企业存在的“发展战略研究不够、发展不够和创新不够”等主要问题,提出要破除“铁老大”、“桥老大”的思想,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首先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成了大桥局本部和所属12个主要生产单位的公司制改造,构建起集团母子公司的体制。对企业办社会职能进行了分立。在此基础上,着眼于经营机制的转变,大力推行了机构改革和人事、用工、分配制度的改革。

  股份制改造,是以集团桥梁主业为主组建一个桥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力争上市。以此优化内部结构、精干做强主业、拓宽融资通道,提升桥梁主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构建股份公司多元股权结构,其他国有和民营投资主体所占股份占到总股本的20%左右。主辅分离,是对集团多达50多家辅业单位逐步与建桥主业实施分离,将其改制创办为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

  跨越天堑 超越自我

  周孟波认为,办好一个企业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思路、好的发展战略。同时,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带领员工去实现这个发展战略。其次,要有雄厚的人才实力。

  大桥局是一个有着50多年历史的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第一个也是惟一一家大型专业桥梁施工企业,有“建桥国家队”之美誉。目前拥有总资产60亿元,员工2万余人,其中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设计大师2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30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00余名。50多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名江巨流上成功地设计和建造了500余座大型、特大型桥梁和一批土木建筑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7项,国家优质工程金、银奖8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2项,省部级大奖100余项。先后荣获了“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建筑施工企业”等称号。

  面对这样的形势,周孟波认为,大桥局要持续快速地发展,首先要立足于建桥这个主业,把建桥主业做专做精做强;其次要拓展经营领域,向铁路线路、公路、城市轻轨、市政、水利、码头等相关建筑领域发展;再次,要开展资本运作,在组建桥梁科技股份公司力争实现上市融资的同时,积极稳妥尝试投资项目,介入BT、BOT和城镇化建设等领域;第四,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开拓海外市场;第五,由内陆建桥向跨海大桥建设领域进军;第六,大力提升企业人才、科技、装备、管理等核心竞争力。

  他提出,要弘扬大桥局集团“跨越天堑、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努力把大桥局建成为核心竞争力强、国际竞争力强、抗风险能力强、赢利能力强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现代桥梁企业集团,力争近几年内实现承揽任务、完成产值达到“双百亿元”的目标。

  依靠强强联合,境外经营势头强劲。近年来,集团公司境外工程开发年年有新突破。继开发承建了1.26亿美元的孟加拉帕克西(Paksey)桥工程之后,又相继承建了5.6亿澳元的澳门澳凼三桥工程。去年与香港金门建筑有限公司和瑞典斯堪斯卡国际工程公司组成联营体以21.88亿港元中标港深西部通道——后海湾大桥(香港段)项目。孟加拉帕克西桥主体工程已优质建成,得到孟加拉国政府和国际监理的高度评价。尤其是通过承建这些境外工程,实现了与国际惯例与规则的接轨,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国际工程管理的优秀人才。

  向跨海大桥建设领域进军取得重要进展。在国内市场,先后承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东海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等,实现了由内陆建桥向海洋建桥的跨越。为适应这一战略转变,周孟波果断决策,投资3亿多元打造了我国第一艘海上运架起重船“小天鹅”号及其他一大批先进的海上施工装备,使大桥局的装备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企业人才和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一大批高素质年轻人才走向管理和技术重要岗位。几年来,集团新增教授级高级工程师50多人。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集团公司近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鲁班奖等为历史上最多的时期。

  推进文化建设 增强企业凝聚力关键

  大桥局在推进“二次创业”的过程中,把价值观念的转变、文化的转变作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长期性的任务牢牢抓住不放,始终致力于新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的倡导和贯彻。

  在周孟波的积极倡导和具体部署下,大桥局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桥文化”。制定了《企业文化发展纲要》,确立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等,开始了自觉的、有计划的、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几年来,先后开展了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作风用语和司歌征集、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制定与推行、标准化企业塑形工程等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干部职工中广泛讨论和收集的基础上,本着秉承传统、与时俱进的精神,确立了大桥局集团“创新发展、以人为本、科技领先”的核心价值观和“跨越天堑、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大力营造改革创新的文化氛围,倡导“早改早主动、不改总被动”、“不求四平八稳、但求开拓创新”等理念,增强职工改革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使管理层的改革意图和决策成为广大职工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改革的阻力减少了,成本降低了,进程加快了。倡导“业主永远没有错,我们永远有不足”、“业主的需求就是对我们的要求,业主的要求就是对我们的命令”等理念,大力倡导和实行“联合竞争、结盟取胜、实现双赢”的市场竞争模式。

  大桥局大力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桥文化”这一做法,在全国获得广泛赞誉。2004年6月,中铁工程总公司在大桥局召开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会,推广大桥局的经验;2004年7月,在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交流会议上,周孟波代表大桥局介绍经验,获得好评;2004年10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建国以来最大的企业文化盛会上,大桥局集团公司荣获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特殊贡献单位”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大杰出贡献单位”的殊荣。€

  从北疆茫茫戈壁走来的他,始终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在自律中进步

  周孟波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他的智慧、胆识、学识、见识,来自于他长期的勤奋学习和躬于实践。

  他有一个取名为“宏观思考”的笔记本,这样的笔记他已经坚持记了十几年,积累了一大摞。他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新一届领导人的讲话精神以及国家有关大政方针、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学习体会都记在上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成了他思考问题、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最为有力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他始终把刻苦学习和实践磨练视为人生的必修课。那年他20岁,从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一毕业即参加了北疆铁路的建设,在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荒滩,他和战友们顶风沙、冒严寒,吃咸菜、啃干粮,最累、最脏的活他总是抢着干。白天忙一天,晚上睡在临时搭起的地窝子里,仍要点起蜡烛学习到深夜。吃苦、耐劳、好学,使他很快成为工程队的技术主管,两年后他从这里考取了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和结构工程硕士学位。

  到大桥局工作后,无论是从事科研设计还是成为企业领导干部,他都始终保持着那种朴实、勤奋、好学和严于律己的品格。任总经理几年,每年他都有将近一半时间到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下属单位和工点作调研、指导工作,但从没有借出差到风景名胜点游览过一次。

  他的全部精力和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学习和工作上。

  <后记>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周孟波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党和国家给了他很多荣誉,大桥局的干部职工对他十分认同,在历次职代会民主测评中,他的优秀率都是最高的。

  记得周孟波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没有风暴,船帆不过是一块破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江河的召唤,他敢于挑战,勇于搏击,乐于奉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衷心祝愿“中国建桥国家队”在“少帅”周孟波的带领下,乘风破浪,永不停歇!

更多专题
为了江河的召唤

有这样一位年轻的企业家,他对桥有着无限的热爱,上大学报的是桥梁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仍旧选择桥梁专业。有...

PDM之殇

在制造业,设计文件、工艺文件是企业制造信息之源,也是指导生产、进行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这些文件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