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记者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四季青宾馆见到了被誉为“中国民间医改第一人”的重庆长龙集团董事长刘群。40岁出头的他中等身材、微胖,圆圆的脸盘、衣着简朴。一见到记者便热情地握手。如果你不了解他,真是想象不到,这样一个看似很普通的人,已是一个亿万富翁,他创建的重庆长龙实业集团已是一个年产销额达8.6亿元、纳税2000多万元的企业。
然而,真正让其出名的并非他亿万富翁的身价,而是他发起的“惠民医疗行动”。
2006年3月1日,“惠民医疗行动”在三峡库区的三峡医院起航首诊,目前已经有重庆万州区三峡中心医院、南川市人民医院、丰都县人民医院、垫江县人民医院等10多家医院加入。截至2006年8月底,在册会员数量总计达4.8万人,通过为其提供药品费用、检查、检验费的直补,使他们的医疗费下降幅度达20%—80%。
一石激起千层浪,“惠民医疗行动”的这个发展模式,仿佛使对目前医疗现状极为不满的广大民众看到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顽疾的良方。一时间,《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刘群的这个医改模式,甚至连《今日美国》都专程来华采访他。
刘群说:“我做这件事情,不图名、不图利,就是希望能够探索建立一种机制,帮助老百姓降低药价、帮助药企走出困境、帮助政府走出误区。”
虽然国家发改委以连续19次降低药价,但药价还是居高不下,广大民众怨声载道,药品企业也是深受其害,几乎没有利润。其实这根源在于目前的药品流通环节太多,中间商层层加价,导致药品到了患者手中价格早已“三级跳”。“在这种体制下,药厂坚持合法经营就难以生存,为了降低成本不得已铤而走险进劣质原料,安徽华源事件就是例证。或者通过商业贿赂以求生存,但高额的经营成本也是难以承受之重。”刘群说,“我既不愿意做违法的事,又不愿意让企业萎缩或死掉,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让企业走出如今这种恶性循环的行业怪圈。‘惠民医疗行动’就是产物。”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一直自称反对药品招投标中的商业贿赂,坚持合法经营的民营企业家却于近日被重庆市工商局认定为涉嫌商业贿赂。11月23日,重庆市工商局举行的一场听证会上,围绕长龙药业“借给”丰都县人民医院的1600万元药品货款的性质认定,双方争执不下。重庆市工商局认定他在2003年贷款给丰都县医院的1600万元货款中没有收取利息,是在做交易。
刘群谈到此事时很坦然,“没有法律规定,借款不收利息就是有交易。我是民营企业,钱是我的,我想收利息就收利息,我想不收就不收。我没有做什么见不得光的事。如果是商业贿赂,至少是取得既得利益才算。我们长龙集团给对方医院的药,是国家规定批发价的80%,我这是贴钱卖东西,我还用得着搞贿赂?其实,这是工商局在整我,因为我搞了‘惠民医疗行动’,触动了相关人的利益。”
“惠民医疗行动”缩短了流通环节,把利益直接给了老百姓,自然引起某些人的不满。刘群说,当地有一个卫生局的领导曾经说,你搞惠民行动,我们怎么招投标?
其实,早在今年6月16日,当地相关部门的人就组织了一个上千人的队伍到刘群的公司里进行大搜查,但是没有什么结果。刘群说,“我清清白白,他们当然查不出什么。”
在与刘群的谈话过程中,记者发现他说话非常直接,从不掩饰什么。不少朋友劝他不要说太多话,以免树敌,但他仍然不肯“低调”。“谭嗣同都可以为变法赴死,我又为什么不能为了改革把牢底坐穿?”
在不少人看来,刘群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曾创下多个第一:在国内第一个搞药房托管;在业内第一个公开反对和抵制医疗领域商业贿赂和腐败,被媒体称为中国第一个公开反对药品招投标的人;国内第一个与公立医院合作、支持参与三峡移民搬迁的民营医药企业。有人为此曾开出50万元的支票,试图“封”他的嘴。
很多人说,刘群你一个民营企业家只管赚你的钱得了,搞这么多本该由政府干的事儿干嘛?
刘群说一直以来他都坚持这么一个信念:“我们要用心去关心百姓,用行动去爱护百姓,而不是用嘴巴。”对于遇到困难的人,他总是竭尽全力予以帮助。
1999年的一天,刘群去丰都出差,在丰都县人民医院门口,看到一位妇女抱着一个小孩在伤心的大哭,刘群走过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位妇女因为小孩生病住不起院。他马上掏出了身上仅有的600元钱,并把这位妇女带到医院去为她付账,并告诉医院:“治疗费由我负责。”
2006年10月30日,刘群和他创办的惠民中国医疗行动组织向正在西南医院因脊髓结核住院的11岁小女孩阙琳琳送去了1万元。当时,阙琳琳因家庭困难已无力支付医疗费,最终这个小女孩健康出院。
难怪有媒体这样评价他:作为一个从事药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家,刘群创建并发起的“惠民医疗行动”从本质上体现了其个人行为到企业行为、由良知到社会责任感的转变。
刘群说,对于“惠民医疗行动”,有很多人不理解,也反对他。但也有很多人支持他。但无论如何,做了这件事他不后悔。如果医改失败,他大不了回去教书。
其实,对于“惠民医疗行动”最终的效果如何,目前也很难做出一个明确的判断,只有靠时间来证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最佳的改革方案出台之前,“惠民医疗行动”无疑是探索中国医改途径的一个有益尝试。改革本来就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依,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对于新生事物,我们不妨抱着一种宽容的态度。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就在其所著《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到过大规模定制生产。短短几...
在中国服装界,新郎·希努尔像一匹当之无愧的“黑马”脱颖而出。短短10余年中,一个年轻的企业何以能够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