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装烟囱的感悟

企业报道  2014-09-04 07:33:52 阅读:

  一节节的烟囱如果不连在一起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而要发挥作用就要进行对接……

  我从小生活在北方,近几个月来由于经常到白洋淀培训,乘车路过一个个的村落,看着袅袅的炊烟,不禁想起儿时冬日为了取暖而装烟囱的情景。

  每年接近冬季,大约10月底的样子,一般是在周末,父亲就会忙活这件事情。首先将七八节烟囱、一个烟柳和一个或两个烟拐脖都拿到院子里,轻轻地磕打一遍,将里面的灰土和锈蚀倒掉,然后进行对接。每节烟囱大概长一米左右,根据屋子的高低大小进行搭配,一般竖着要两到三节烟囱加上烟柳,烟柳一尺长短,用来对接炉口和烟囱,加上炉身的高度竖起来就有两米五到三米的样子了,一般是比屋顶低个尺把的就可以了。横着对接的烟囱有时四五节,有时五六节,都是根据住房的大小一节节的接起来。横竖都接好了,搬到屋中,将竖的同炉口接好,将横的先穿过窗棱然后进行空中操作,通过烟拐脖进行横竖对接。这是装烟囱最难的一步,一般都在院子里的地上先试着装好,再拆开拿到屋里,到了空中操作只需轻轻的一推就对上了,然后再找一根木棒敲打几下结实了。如果没有在院子里试好,在空中调试就很麻烦了,有时不得已还要搬下来一点一点的再来。

  装烟囱最有意思的活儿就是对接,由于烟囱不是一批买的,加上当时的标准化并不严格,口径总是略有出入,本来应该是一头略粗些,一头略细些,依次对接,但实际往往两头粗细差不多,因此就需要一节一节的试,看哪两节合适,试到最后总会有几节和谁都不合适的,这时就要拿木棒把其中一节的一头敲得小一些,有时敲了半天也不见效,还需要用钳子硬掰一掰,最后对接起来。

  最近培训几次讲到协作的话题,总会联想到烟囱,一节节的烟囱如果不连在一起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而要发挥作用就要进行对接,这在协作中是比较难于处理的,要对接就要有交叉,就会有重叠,有时就会难受一些,有的就要作出一点让步甚至利益的损失。如果没有这些,协作只会带来好处,不会让人作出局部的妥协,协作也就很容易实现了。但现实恰恰不是这样,就如同烟囱,不能受一点委屈,一节节悬挂在梁上,即使看上去对在一起,到取暖时也一定会弄得房间里乌烟瘴气。

  我现在把这种问题称作协作中的烟囱理论。关于协作有很多的研究,但究其实质是参与协作的各方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而采取的合作行为。这种利益是一种比较,是妥协的产物。它需要先有付出,就需要更多的沟通;它需要经理人的眼光,为了长远和更大的目标,不仅要积极工作还要能够忍耐;它需要经理人的胸怀,不在小事情上计较,更多的是相互包容、理解。这些都做到了,协作才可能有收获。

更多专题
吴泰环球管理潜能的释放

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加快信息流通,规范办公流程,吴泰环球项目实施比较成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挑战微软

全场的人都看到了这个不寻常的动作,史蒂夫在说“干得好”的同时,恭恭敬敬地向曹参递上一张他个人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