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企业如何面对社会责任?在企业发展中,当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企业该作何选择?近日,记者走访了广东粤电集团有限公司,他们那种勇于面对和承担社会责任,在关键时刻视社会责任第一的精神或许能带给我们启示。
两难中的抉择
自去年以来,全国缺电浪潮来势汹涌,广东这个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更是电荒高发区。全省电力供应出现全年性、全网性和电力、电量双缺的局面。
就在电力紧张的时候,粤电也碰到了两大难题,一是原料成本及运输价格急剧攀升,一是水电因广东遭遇大旱而失去了发电所需的水源。水电减少只能依靠煤电来弥补,而煤电在一些电厂又由于煤价的升高形成发电成本高于上网电价的特殊现象。这类电厂多发电意味着多赔钱,给集团经营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粤电集团以大局为重,依靠自身的积累和管理挖潜化解矛盾,为缓解广东用电紧张状况,尽心尽责。为此,集团采取措施使电厂尽量满负荷运转,其中沙C、云浮等电厂机组等效系数达到94%—96%之间。2004年,广东粤电集团完成发电量665.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3%,利润却减亏23亿元,为广东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全力以赴解决煤源
在煤炭资源极其紧张的情况下,集团下辖电力工业燃料公司被推到集团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广东调运煤炭运距遥远,运输环节多,运输成本一般要达到煤价的一半以上。因此,煤炭采购要在四个方面下足功夫,即煤源的落实、煤价、运价和质量。煤炭采购只能“多做工作,保障供应,控制成本”。然而,由于一些产煤地采取限煤出境的土政策,为了保障供应,煤炭运输只好选择海运。2004年粤电集团煤炭采购2900万吨,其中海运就达1900万吨。
广东粤电找煤找到了国外。湛江、珠海、云浮等电厂就使用了印尼和越南煤。找煤还找出了烧煤新工艺。集团通过试烧和掺烧非设计煤,初步掌握了这类煤种的燃烧经验。
重金打造蓝天工程
当前我国电力生产仍以煤电为主,发电企业所遇到的体制困境,概括起来说就是价格上“计划电”和“市场煤”之间的矛盾。不过,虽然市场煤抬高了发电成本,增加了企业负担,但粤电集团出于社会责任感,不断加大环保投入的力度。目前,集团旗下电厂一些环保指标甚至超过美国标准,已实现废水零排放,除尘效率达99.9。
脱硫排放,是环保中投资最大的一个环保项目。对于老电厂和老发电机组,投资成本高,但集团仍加紧配套建设。新电厂,则全线配套脱硫装置。从2003—2010年,集团安排脱硫资金65亿元。
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加快信息流通,规范办公流程,吴泰环球项目实施比较成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全场的人都看到了这个不寻常的动作,史蒂夫在说“干得好”的同时,恭恭敬敬地向曹参递上一张他个人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