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的时候我曾经很喜欢《读者文摘》这类杂志,但现在来看,它们缺乏明确定位,对于我这样的中年人来说,显得太过浅显了,就像品茶一样,现在它对我来说,茶味太淡了。我现在比较喜欢的是既有一定的内涵,又能增加一些新知识的杂志。
我对杂志的阅读习惯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工作时间的阅读。因为自己从事投资咨询和企业管理工作的缘故,这部分时间主要集中在财经类杂志的阅读上,经常阅读的杂志包括《财经》、《证券市场周刊》、《福布斯》中文版、《中国企业家》、《中国商业评论》等,这部分阅读属于功利性的阅读。主要是为了从中获取一些有效信息;另一部分是业余时间的阅读。下班后我更喜欢阅读《读书》、《三联生活周刊》和《万科周刊》这类比较适合休闲的杂志。《万科周刊》是我很喜欢的一本杂志,是万科的一本内部刊物,内容很杂,包括经济、文化、娱乐等综合性的内容。这类阅读功利性不强,与个人爱好相关,也是带着一些社会责任感在进行阅读。阅读的刊物涉及到国际关系、宏观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内容。
《读书》我从上大学的时候起就每期都看,《三联生活周刊》也经常看,但它书生气比较浓。财经类的刊物属于我理性阅读的那部分,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大众类的,如《中国企业家》、《理财周刊》等,《中国企业家》我比较喜欢,它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调整,由以前关注中国企业家命运的严肃话题转到现在关注一个阶层的生意与生活,对于中小企业家有一定的励志作用;二是专业类的,如《财经》、《证券市场周刊》等,它们也在考虑大众可读性。专业人士比较喜欢;三是小众类的,如《万科周刊》、《金卡生活》等,它们读者群少,不以赢利为目的。
但这些杂志与我理想的杂志都还有一些距离,我最希望能看到一本以人为本的杂志,既不太过于专业化,又能把主要的财经信息融入,并加上一定的企业案例,还能综合艺术、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丰富内容。杂志应该呵护人们的头脑和心灵,我希望每个月只读到那本最适合自己的杂志就可以了。
通过整合企业资源,加快信息流通,规范办公流程,吴泰环球项目实施比较成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全场的人都看到了这个不寻常的动作,史蒂夫在说“干得好”的同时,恭恭敬敬地向曹参递上一张他个人的名片,...